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大斋(大齋)
(1).佛教语。谓在重大节日期间举行法会,设斋食供养僧人。太平广记卷二八九引《辩疑志·双圣灯》:“大斋日送供,士女仅至千人…… 大历 十四年,四月八日夜,大众合声礼念。”
(2).谓正餐。 元 汪元亨 《朝天子·归隐曲》之三:“蕙帐低垂,柴门深闭,大斋时犹未起。”
《漢語大詞典》:王节(王節)
(1).帝王之符信,传达王命的凭证。语本周礼·地官·掌节:“掌守邦节,而辨其用,以辅王命。” 郑玄 注:“王有命,则别其节之用,以授使者、辅王命者,执以行为信。” 宋 刘敞 《与郓州给事启》:“窃承远驱王节,俯压 楚 郊。望清尘而匪遥,逼贱事之有守。”
(2).重大节日。 唐 符载 《中和节陪何大夫会宴序》:“中和,王节也。万国承之,乐洪庆也。”按阴历二月初一日为中和节,传自 唐 始。参阅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
《國語辭典》:端午节(端午節)  拼音:duān wǔ jié
民间三大传统节日之一。相传战国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后世为纪念他而有吃粽子及龙舟竞渡等风俗,再加上民间的鬼神信仰,家家户户插蒲艾、喝雄黄酒、挂钟馗像来除瘟辟邪。也称为「蒲节」、「端阳节」、「天中节」、「重午节」、「五月节」。
《漢語大詞典》:节会(節會)
(1).音乐的段落节奏。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节会有数,故曲折不乱;周旋有度,故頫仰不惑。”亦泛指乐曲。 唐 王建 《捣衣曲》:“高楼敲玉节会成,家家不睡皆起听。”
(2).节日所设的宴会。 汉 王桀 《英雄记·公孙瓒》:“ 公孙瓚 与诸属郡县每至节会,屠牛作脯,每酒一觴,致脯一豆。”
《國語辭典》:䌽楼(綵樓)  拼音:cǎi lóu
结䌽的楼台。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七夕》:「至初六日七日晚,贵家多结䌽楼于庭,谓之『乞巧楼』。」《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匠人毛顺心巧用心机,施逞技艺,结构䌽楼三十馀间,楼高一百五十尺,多是金翠珠玉镶嵌。」
《漢語大詞典》:天穿
南方民间节日。 宋 李觏 《正月二十日俗号天穿日以煎饼置屋上谓之补天感而为诗》:“只有人间閒妇女,一枚煎饼补天穿。” 清 高士奇 《天禄识馀·天穿》:“ 江东 俗号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煎饼置屋上,谓之补天穿。”
《國語辭典》:社火  拼音:shè huǒ
1.旧时村里中,节日时应节扮演的杂戏。宋。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霍山行祠》:「沿路迎引到庙上露台上相扑,捧正殿妓乐社火酌献。」《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到于是日,合乡村男妇儿童无不毕赴,同观社火。」
2.同行、同业。《水浒传》第五八回:「但是来寻山寨头领,必然是社火中人,故旧交友,岂敢有失祇应?」
《國語辭典》:山棚  拼音:shān péng
1.唐代东都西南山区的山民,居无定所,以射猎为生,称为「山棚」。《旧唐书。卷一二四。列传。李正己》:「数月,有山棚鬻鹿于市,贼遇而夺之,山棚走而徵其党,或引官军共围之谷中,尽获之。」《新唐书。卷一六二。列传。吕元膺》:「东畿西南通邓、虢,川谷旷深,多麋鹿,人业射猎而不事农,迁徙无常,皆趫悍善斗,号曰『山棚』。」
2.彩绘的牌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水浒传》第六六回:「户内缚起山棚,摆放五色屏风炮灯,四边都挂名人画片,并奇异古董玩器之物。」
3.舞台、戏棚。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有那等打摞台,使会能,摆山棚,博个嬴。」
《國語辭典》:花衣  拼音:huā yī
1.清代遇庆典或年节时百官所穿的蟒服。参见「蟒衣」条。
2.去子的棉花。
3.华丽的衣服。唐。耿湋 进秋隼诗:「夕阳分素臆,秋色上花衣。」
4.婴儿的衣服。
《國語辭典》:拜节(拜節)  拼音:bài jié
佳节时,亲友彼此来往道贺。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新年。……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儒林外史》第五回:「新年不出去拜节,在家哽哽咽咽。」
《漢語大詞典》:节朔(節朔)
节日和朔日。亦泛指节日。 唐 无名氏 《冥音录》:“﹝长女﹞每至节朔,輒举觴酹地,哀咽流涕。” 宋 叶适 《沈仲一墓志铭》:“吾赖 仲一 ,常兄事之,然每节朔,束带相看,啜茗径去矣。”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逢个节朔,遇个冬年,拿着这一盏儿茶钱,告哥哥可怜见!”
《國語辭典》:贺节(賀節)  拼音:hè jié
祝贺节庆愉快。《儒林外史》第二回:「想这新年大节,老爷衙门里,三班六房,那一位不送帖子来,我怎好不去贺节。」
《國語辭典》:龙灯(龍燈)  拼音:lóng dēng
龙形的灯。旧历新年俗有闹龙灯的民间游艺。
《漢語大詞典》:良节(良節)
美好的节日、节令。 南朝 梁 王筠 《五日望采拾》诗:“长丝表良节,命缕应嘉辰。”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春曰青阳,亦曰发生、芳春、青春、阳春……节曰华节、芳节、良节、嘉节。” 明 钱嶫 《悯黎咏》之六:“朔风戒良节,赫赫张皇师。”
《漢語大詞典》:节根(節根)
(1).指草木的节与根。 唐 韩愈 《郓州谿堂》诗:“孰为邦蟊,节根之螟,羊狠狼贪,以口覆城。”
(2).节日边沿。 鲁迅 《呐喊·端午节》:“近年是每逢节根或年关的前一天,他一定须在夜里的十二点钟才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