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三节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十二因缘涉于过现未三世谓之三节。无明,行之二者为过去。识乃至有之八者,为现在。生,老死之二者为未来。旧俱舍论七曰:「如是缘生法,十二分三节,前后际二二,于中八。」寄归传二曰:「不悟缘起三节,从死趣死。」
四节
【佛学大辞典】
(名数)禅林于结夏,解夏,冬至,年朝,谓之四节。义堂日工集曰:「凡称四节,乃百丈业林也。结解则天竺佛制,冬年则中华俗节。百丈以随方毗尼,礼贵同俗,遂有四大节之仪。」
三节放生
【佛学大辞典】
(名数)岁末与安居竟及父母之忌辰也。圭峰盂兰盆经疏曰:「儒则四时杀命,春夏秋冬。释则三节放生:一岁终,二夏满,三忌辰。」
骨节烦疼因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说佛今生感受骨节疼之宿世因缘。摄于兴起行经上。
时节意趣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别时意趣)
授衣节
【佛学大辞典】
(行事)阴历九月曰授衣节,禅家有授衣节之上堂,镜堂圆禅师建仁录授衣节上堂曰:「人间九月授衣时,破绽禅和犹未知,趁暖急须先补缀,待寒方觉已迟迟。」
跨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之名目。就诸经之当意而判教意,谓之当分,由法华经之意,定馀经之意,谓之跨节。例如阿含经为使离生死苦入于涅槃而说,当分之意也。为使得大乘佛果之阶级,方便说之,其本意在于佛果,跨节之解释也。因而以当分成法华之相待,妙,以跨节成法华之绝待妙。当分为方便之施设,跨节为佛之本意也。玄义一下曰:「当分者,如三藏佛,趣种种机,说种种教。(中略)二跨节者,何处别有四教主?各各身,各各口,各各说。」同释签三曰:「若依施权,即当分义。若据佛意,即跨节义。」又曰:「当分通于一代,于今便成相待。跨节唯在今经,佛意非适今也。」又曰:「当分乃成今经相待义边,跨节乃成今经开权义边。」
解节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解节经。一卷,梁真谛译。与解深密经中之胜义谛相品同本。
粝竭节
【佛学大辞典】
(杂名)(参见:剌竭节)
时节善
【三藏法数】
谓法华一经,具乎序、正、流通三分。即初善、中善、后善也。盖如来演说圆顿一乘之法,虽该序、正、流通,皆是当机得益之时,是名时节善。
佛患骨节烦疼缘
【三藏法数】
佛言:往昔罗阅祇城,有长者子,得病甚困。即呼城中大医子曰:为我治愈,大与卿财。医即治之,病既差已,不报其功。于后复病,又治之。差至三,不报。后复得病,续呼治之。医子曰:前已三治三差,而不见报,见欺如此。今我治彼,当令断命。即与非药,病遂增剧而死。时医子者,则我身是。病子者,今提婆达兜是。我时与非药致死,以是因缘,受诸苦报。今虽得佛,由此残缘,故有骨节烦疼也。(梵语提婆达兜,即调达,华言天热。)
节量食
【三藏法数】
谓比丘所乞之食,当作三分。若见渴乏者,以一分施之。又减一搏食,至空静处,置净石上,施诸禽兽。若不见困乏者,但食三分之二,亦留一分,不得尽食。如此,则身轻安隐,易消无患,不废行道。若贪心极啖,则腹胀气塞,妨损道业。是故节食为头陀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