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蒲苇(蒲葦)
蒲草与芦苇。荀子·不苟:“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慑怯也。” 杨倞 注:“蒲苇所以为席,可卷者也。”《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唐 韩愈 《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诗之二:“我有一池水,蒲苇生其间。”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六》:“凡民以有易无,使市官平之,皆以稻、麦……羊、鸡、鱼、蒲苇、盐酒、笔楮使相当。”
分類:蒲草芦苇
《国语辞典》:芦帘(芦帘)  拼音:lú lián
芦苇编成的帘子。唐。白居易〈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诗:「来春更葺东厢屋,纸阁芦帘著孟光。」《水浒传》第一一回:「林冲看见,奔入那酒店里来,揭起芦帘,拂身入去。」
《漢語大詞典》:寒芦(寒蘆)
寒天的芦苇;干芦苇。 南朝 梁 沈约 《咏雪应令》:“思鸟聚寒芦,苍云軫暮色。” 宋 陆游 《对酒》诗:“密篠持苫屋,寒芦用织帘。” 元 黄溍 《送凌吉叟杭州教授》诗:“春风操别衣,晴沙秀寒芦。”
分類:寒天芦苇
《國語辭典》:芦管(蘆管)  拼音:lú guǎn
1.芦的茎部。
2.乐器名,吹管乐器。以芦苇的茎部制成,与古代西域各国通用的筚篥雷同,在东晋时传入中原,南北朝至唐代盛行。唐。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现为纳西族云南吹奏乐器,纳西语称波怕或哺布。相传十三世纪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至丽江时所带的蒙古族乐队中有芦管,流传至今。常见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分類:芦苇
《漢語大詞典》:芦笳(蘆笳)
古代的一种管乐器。以芦叶为管,管口有哨簧,管面有音孔,下端范铜为喇叭嘴状,吹时用指启闭音孔,以调音节。 清 代兵营巡哨多用之。 宋 曾慥 类说·集韵:“ 胡 人卷芦叶而吹,谓之芦笳。” 元 王逢 《题蔡琰还汉图》诗:“残生既免氊裘鬼,哀衷莫尽芦笳曲。” 明 李东阳 《风雨叹》诗:“ 潼关 以西兵气多,芦笳吹尘尘满河。”
《國語辭典》:芦笋(蘆筍)  拼音:lú sǔn
植物名。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叶状枝针形,三至六枚簇生。六至八月开白色花,花被片六枚。浆果球形,红熟。分布于温带、亚热带及热带地区。嫩茎可食用。有白芦笋、绿芦笋两种品种。如:「芦笋要趁嫩采食,不然茎变老时就不能吃了。」也称为「石刁柏」。
《國語辭典》:芦根(蘆根)  拼音:lú gēn
一种药材。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根茎。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渴的疗效。
《漢語大詞典》:枯苇(枯葦)
枯槁的芦苇。 汉 焦赣 《易林·大过之萃》:“枯苇復生,下朽上荣。” 唐 李洞 《秋日曲江书事》诗:“门摇枯苇影,落日共鸥归。” 前蜀 贯休 《泊秋江》诗:“月白风高不得眠,枯苇丛边钓师魘。” 宋 刘子翚 《次韵熊叔雅七言》:“风惊枯苇连汀雨,霜着寒枫满树花。”
分類:枯槁芦苇
《漢語大詞典》:兼葭
犹蒹葭。芦苇。比喻柔弱微贱者。 明 陆采 《怀香记·毕姻封锡》:“情缘契合夸占凤,兼葭上倚乔松。”
《漢語大詞典》:蒲卢(蒲盧)
(1).即果蠃。一种细腰的蜂。礼记·中庸:“夫政也者,蒲卢也。” 郑玄 注:“蒲卢,蜾嬴,谓土蜂也。曰:‘螟蛉有子,蜾嬴负之。’螟蛉,桑虫也,蒲卢取桑虫之子去而变化之,以成为己子,政之於百姓,若蒲卢之於桑虫然。”一说为芦苇。见 朱熹 集注。后因以“蒲卢”比喻对百姓的教化。 前蜀 贯休 《上杜使君》诗:“政术似蒲卢,诗情出冲漠。”
(2).一种细腰的葫芦。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三·壶卢:“壶之细腰者为蒲卢……今之药壶卢是也。”
(3).复姓。 春秋 时 齐国 有 蒲卢胥 。
《漢語大詞典》:黄苇(黄葦)
枯黄的芦苇。 南朝 梁 沈约 《八咏诗·岁暮愍衰草》:“霜夺茎上紫,风销叶中落。山变兮青薇,水折兮黄苇。” 唐 郑谷 《失鹭鸶》诗:“月昏风急何处宿,秋岸萧萧黄苇枝。” 宋 苏轼 《书皇帝画扇》诗:“十年江海寄浮沉,梦绕 江 南黄苇林。”
分類:枯黄芦苇
《國語辭典》:障子  拼音:zhàng zi
1.以芦苇、竹子或成行树木所做成的屏障。
2.日本人指纸窗。
《漢語大詞典》:苇席(葦席)
用芦苇织成的席子。古代丧葬时常用之物。周礼·春官·司几筵:“凡丧事设苇席。”礼记·杂记上:“士輤,苇席以为屋,蒲席以为裳帷。”后汉书·礼仪志下:“以木为重,高九尺,广容八歷,裹以苇席。”新唐书·元载传:“ 郇謨 以麻总髮,持竹笥、苇席,行哭 长安 东市。”
《国语辞典》:芦絮(芦絮)  拼音:lú xù
芦苇花下所丛生的细毛,柔白如絮。种子成熟时,则随风飞散,传布种子。因为外观与花相似,所以一般人多称为「芦花」。
《國語辭典》:苇箔(葦箔)  拼音:wěi bó
用苇编成的帘状物,建屋时用来铺在屋顶椽上,其上堆泥铺瓦。元。马祖常〈都门一百韵用韩文公会合联句诗韵〉:「巢橧尚羊裘,荜门仍苇箔。」
《漢語大詞典》:汀葭
水边的芦苇。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丹阳道中》诗:“汀葭稍靡靡,江菼復依依。” 唐 陈子昂 《宿襄河驿浦》诗:“沙浦明如月,汀葭晦若秋。”
分類:水边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