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蒲芦(蒲蘆)  拼音:pú lú
壶芦的别名。参见「壶芦」条。
《漢語大詞典》:苇籥(葦籥)
古代用芦苇做成的管乐器。礼记·明堂位:“土鼓、蕢桴、苇籥, 伊耆氏 之乐也。” 孔颖达 疏:“苇籥者,谓截苇为籥。”《旧唐书·太宗纪下》:“木马涂车,土桴苇籥,事合古典,不为时用。”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蕢桴苇籥,颇有上古遗音。”
《漢語大詞典》:芦人(蘆人)
刈芦苇的人。 晋 郭璞 《江赋》:“芦人渔子,摈落江山。” 唐 王起 《烹小鲜赋》:“若乃海曲芦人,江潭舟子,厌颁首於蒲藻,得纤鳞於沼沚。”
分類:芦苇
《漢語大詞典》:湖荡(湖蕩)
浅水湖。一般长有芦苇水草,多港汊。《水浒传》第十九回:“若説这个 石碣村 湖荡,紧靠着 梁山泊 ,都是茫茫荡荡,芦苇草荡。”《水浒传》第一二○回:“四围港汊,前后湖荡,儼然是 梁山泊 水滸寨一般。”
《漢語大詞典》:束苇(束葦)
捆扎的芦苇。史记·田单列传:“ 田单 乃收城中得千餘牛,为絳繒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苇於尾,烧其端。” 唐 张随 《纵火牛攻围赋》:“因七尺之殊状,画五彩之奇文,先事以谋,凿垣之门暗啟;及期而进,束苇之火遂焚。”
分類:捆扎芦苇
《國語辭典》:芦席(蘆蓆)  拼音:lú xí
用芦苇编成的席子。
分類:芦苇席子
《漢語大詞典》:灰律
古代置芦苇灰于表示十二律的玉管内,每月当节气,中律的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以之占验时序,谓之“灰律”。 唐太宗 《正日临朝》诗:“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 唐 方干 《早春》诗:“正气纔随灰律变,残寒便被柳条欺。”参见“ 灰管 ”。
《漢語大詞典》:灰管(灰琯)
亦作“ 灰琯 ”。
(1).古代候验节气变化的器具。以葭莩之灰置于律管,故名。晋书·律历志上:“又叶时日於晷度,效地气於灰管,故阴阳和则景至,律气应则灰飞。” 宋 梅尧臣 《和十一月八日圃人献小桃花》之二:“丹艳已先灰管动,不由人力与栽培。”
(2).指时序;节候。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陇东郡公侯莫陈君夫人窦氏墓志铭》:“风霜所及,灰琯遂侵。”《陈书·宣帝纪》:“灰琯未周,凯捷相继,拓地数千,连城将百。” 唐 刘禹锡 《代谢冬衣表》:“灰琯屡移,尘露无补。”
《漢語大詞典》:下埽
筑堤时把筑堤材料放下去。埽,用秫秸、芦苇、树枝等捆成的筑堤材料。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此今治河下埽之始,但今易以柳枝,苇条耳。”儿女英雄传第二回:“他在工多年,讲到那些里头--挑坝、下埽、加堤的工程,怎样购料,怎样作工,怎样省事,怎样赚钱--那一件也瞒他不过。”
《漢語大詞典》:麻苇(麻葦)
麻与芦苇。比喻众多。新唐书·房琯传:“ 琯 欲持重有所伺,中人 邢延恩 促战,故败,士死麻苇。”
分類:芦苇众多
《漢語大詞典》:芦藩(蘆藩)
用芦苇编制的篱笆。 宋 陆游 《东园小饮》诗之二:“入东又见几春风,茅屋芦藩寂寞中。” 宋 陆游 《大风》诗:“儿言卷茅屋,奴报彻芦藩。”
《漢語大詞典》:雚蒲
芦苇和蒲草。泛指水草。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五:“雚蒲竟广泽,葭苇夹长流。”北史·隋纪下·炀帝:“穿窬无所厝其姦宄,雚蒲不得聚其逋逃。”
《国语辞典》:芦田(芦田)  拼音:lú tián
因泥沙淤积,仅适合种植芦苇的田。清。昆冈《大清会典事例。卷一六五。户部。田赋》:「又覆准,江苏丹阳县丈量芦田。」《六部成语注解。户部》:「芦田:种芦苇之田也。」
《國語辭典》:芦荡(蘆蕩)  拼音:lú dàng
生长芦荻的滨水湿地。《六部成语注解。户部》:「芦荡:芦狄之洲也。」
分類:芦苇丛生
《国语辞典》:苇塘(苇塘)  拼音:wěi táng
生长芦苇的池塘。
《漢語大詞典》:采茨
(1).古代乐章名。大戴礼记·保傅:“行中鸞和,步中《采茨》,趋中《肆夏》。” 卢辩 注:“于大寝之内奏《采茨》,朝廷之中奏《肆夏》。”宋史·乐志一:“今大乐署丞 王光裕 诵得 唐 日《采茨曲》,望依月律别撰其辞。”参见“ 采薺 ”。
(2).采集茅草、芦苇。 南朝 宋 颜延之 《和谢监灵运》:“采茨葺昔宇,翦棘开旧畦。”
《漢語大詞典》:采荠(采薺)
亦作“ 采齐 ”。 古乐曲名。一说,逸诗名。周礼·春官·乐师:“行以《肆夏》,趋以《采薺》。”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肆夏》《采薺》皆乐名。或曰:皆逸诗。”礼记·玉藻:“趋以《采齐》。” 郑玄 注:“齐,当为楚薺之薺。” 汉 贾谊 新书·容经:“行以《采薺》,趋以《肆夏》,步中规,折中矩。” 明 归有光 《明君恭己而成功》:“步中《采齐》,行中《肆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