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芬兰(芬蘭)  拼音:fēn lán
Finland
国名。位于欧洲北部的共和国。参见「芬兰共和国」条。
《国语辞典》:芬兰共和国(芬兰共和国)  拼音:fēn lán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Finland
国名。位于欧洲北部的共和国,面积三十三万八千一百四十五平方公里,人口约四百九十九万。首都为赫尔辛基(Helsinki)。人民多信仰基督教路德福音派,主要语言为芬兰语、瑞典语。于西元一九一七年十二月六日独立,遂订该日为国庆日。币制为Euro。简称为「芬兰」。
《国语辞典》:芬兰浴(芬兰浴)  拼音:fēn lán yù
一种用水冲击加热的石子,以产生蒸气的沐浴方式。源于乌克兰一带。进行的方式是浴者坐在瀰漫的蒸气中,以木棒拍打皮肤变红后,再跳入冷水中,如此反覆进行。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及松弛精神的作用。
《国语辞典》:纽芬兰(纽芬兰)  拼音:niǔ fēn lán
New Foundland
岛名。在加拿大东海岸外,圣罗伦斯湾口,面积约十一万馀平方公里。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流的交会点,经常起浓雾,气候温和,渔业极盛,为世界三大渔场之一。
《漢語大詞典》:芬兰人
芬兰的主体民族。少数分布在美国、瑞典、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约534万人(1985年)。讲芬兰语。多信基督教新教。主要从事工业、农业和林业。
《國語辭典》:马克(馬克)  拼音:mǎ kè
1.德国的货币。为德语mark的音译。
2.商标。为英语mark的音译。也译作「唛头」。
《国语辞典》:圣彼得堡(圣彼得堡)  拼音:shèng bǐ dé bǎo
St. Petersburg
城市名。位于芬兰湾尼瓦河口,为俄罗斯滨临波罗的海最大的商港,亦是昔日帝俄的首都。二十世纪初,前苏联共党为纪念领导人列宁,遂将圣彼得堡改名为「列宁格勒」。二十世纪末因共党宣告瓦解,苏联亦改名为「独立国协」,又将列宁格勒改回原名。
《国语辞典》:赫尔辛基(赫尔辛基)  拼音:hè ěr xīn jī
Helsinki
城市名。芬兰的首都,位于芬兰湾北岸。全城大部分的建筑均采用当地出产的一种淡色花岗岩为建材,故有「北方的白色城市」的别称。此城以金属工业、造船业、瓷器业为名,是芬兰的第一大港和工业中心。也译作「赫尔新基」。
《国语辞典》:克隆斯台(克隆斯台)  拼音:kè lóng sī tái
Cronstadt
地名。位于芬兰湾内科特林岛上的港口,是苏俄波罗的海舰队的根据地,亦是最重要的军港之一。也译作「克隆斯塔」。
《国语辞典》:基阿连山脉(基阿连山脉)  拼音:jī à lián shān mài
山脉名。位于北欧芬兰、瑞典、挪威三国境内,原为古老的结晶岩陆块。新生代时,受到南欧阿尔卑斯造山运动影响而隆起,成为西陡东缓的山势,且受冰河长期侵蚀,地势崎岖,最高峰约二千馀公尺。
《国语辞典》:西贝流士(西贝流士)  拼音:xī bèi liú shì
Jean Sibelius
人名。(西元1865~1957)芬兰民族音乐家。自幼学习钢琴与小提琴,曾进入芬兰音乐院修习作曲,并获公费至柏林及维也纳进修。其曲风含蕴悲苦与愁思,乐声中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描绘北欧河山的巍峨壮丽,深切流露出芬兰人的心声。其音乐结构具有次序,尤擅管弦乐音的处理,有「交响乐结构之王」之称。代表作品为交响乐曲〈芬兰颂〉。
《国语辞典》:三温暖(三温暖)  拼音:sān wēn nuǎn
一种蒸气浴。为芬兰语sauna的音译。利用大量水蒸气,使浴者热得满身大汗,再用冷水冲洗,促使毛孔收缩。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达到身心松弛,有益健康的功效。
分类:芬兰音译
《国语辞典》:千湖国(千湖国)  拼音:qiān hú guó
芬兰境内河、湖密布,故称为「千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