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二花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草木花,凡草木之花皆有开敷结实之义,以譬万行之因即有成就佛果之能。二严身花,世间金玉等花皆能严饰其身,以譬神通相好即能庄严法身。见华严经疏三。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草木花〕,谓凡草木之花,皆有开敷结实之义。以喻万行之因,则有成就佛果之能,故名草木花。
〔二、严身花〕,谓世间金玉等花,皆能严饰其身。以喻神通相好,则能庄严法身,故名严身花。
寄花五净
【佛学大辞典】
(杂语)以花寄于色界第四禅之五净天。则恒不萎。以世界之大风灾亦不至此天故也。安乐集曰:「譬如寄花五净,风日不萎,附水灵河,世旱不竭。」
花亭
【佛学大辞典】
(杂名)于佛出日,为安置佛之降生像,造小亭,以红白之众花交覆作瓦状,宝盖垂幡亦皆累花而成之者。见象器笺十九。
花座
【佛学大辞典】
(物名)以莲华所成之台座。佛菩萨坐之。智度论八曰:「问曰:诸床可坐,何必莲华?答曰:床为世界白衣座法。又以莲华软净,欲现神力,能坐其上令不坏故。又以庄严妙法座故。又以诸华皆小,无如此华香净大者。人中莲华,大不过尺。漫陀耆尼池,及阿那婆达多池中莲华,大如车盖。天上宝莲华复大于此。是则可容结跏趺坐。佛所坐华复胜于此百千万倍。又,如此莲华台,严净香妙可坐。」
花偈
【佛学大辞典】
(杂名)譬经之散文曰散花。其偈颂曰贯花。又曰花偈。(参见:贯花)。又谓达磨之传法偈。祖庭事苑三曰:「花偈:初祖达磨传法,一花五叶之偈。」(参见:一花)
一花
【三藏法数】
(出梵网经)
经云: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我者,释迦佛自谓也。梵语卢舍那,华言净满;诸惑究尽谓之净,众德悉圆谓之满也。方坐者,方,正也,谓安住正法也。莲华者,华藏世界也,以其形似莲华,故以名之。台者,华藏世界之中央也。华严经云:风轮持香海,香海出莲华,莲华持世界。是也。)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莲华有千叶,故云千华。一华叶上,现一释迦佛,故云复现千释迦。此千释迦,乃从卢舍那佛出现也。)一花百亿国,一国一释迦。(于一花叶复现百亿国土,每一国土又现一释迦佛,则有千百亿国土,千百亿释迦佛。此千百亿释迦,乃从千叶上千释迦现出也。通而言之,卢舍那佛现出千释迦,千释迦佛现出千百亿释迦。今此四天下,乃是千百亿国土中之一土;释迦牟尼佛,乃是千百亿释迦中之一佛也。)
花筥
【佛学大辞典】
(物名)又曰花笼。以金属编竹造之。如浅笼者,其形似皿,故亦曰花皿。于此盛种种彩纸所制之莲瓣,又或叶,行道而散之。谓之散华。
花药栏
【佛学大辞典】
(术语)檀芍药牡丹等花卉以竹木围其四周者。碧严三十九则曰:「僧问云门,如何是清净法身?门云:花药栏。」(参见:云门)
花笼
【佛学大辞典】
(物名)又曰花筥。(参见:花筥)
花筥
【佛学大辞典】
(物名)又曰花笼。以金属编竹造之。如浅笼者,其形似皿,故亦曰花皿。于此盛种种彩纸所制之莲瓣,又或叶,行道而散之。谓之散华。
拈花微笑
【佛学大辞典】
(传说)联灯会要释迦牟尼佛章曰:「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古今禅宗以为宗门第一之口实,彼宗以心传心之根据大事也。然此事出何经何人传之,大藏所收之经论不记此事,隋唐之宗匠亦无言此事者,惟唐德宗末,金陵沙门慧炬撰宝林传,誇大其宗,始记此事。其后至宋,人天眼目,无门关,五灯会元,广灯录,联灯会要等诸书亦记之,此外拈之颂之者,不暇枚举。然景德传灯录,碧岩录。传法正宗记,亦不记之。宋王安石言此事出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宗门杂录曰:「王荆公问佛慧泉禅师云:禅宗所谓世尊拈花,出在何典?泉云:藏经亦不载。公云:余顷在翰苑,偶见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三卷,因阅之,所载甚详。梵王至灵山以金色波罗花献佛,舍身为床座,请佛为众生说法。世尊登座,拈花示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分付摩诃大迦叶。此经多谈帝王事佛请问,所以秘藏,世无闻者。」佛祖统纪五,亦引此说。(参见:金色波罗华)
阿迦花
【佛学大辞典】
(植物)花名。具名阿歌罗花。译曰白花。见玄应音义十。
阿卢那花
【佛学大辞典】
(植物)花名。慧苑音义上曰:「阿卢那,此日欲出时,红赤之相,其花似彼,故用彼名之。谓即红莲花也。」
刻花
【佛学大辞典】
(杂名)造花也。
飞花落叶
【佛学大辞典】
(术语)独觉乘之人,独入山林,见飞花落叶,知世之无常,以开涅槃之悟也。
【佛学常见辞汇】
独觉乘的行人,独处山林,见飞花落叶,便能悟知世法无常,因而开悟获證涅槃。
祇树花林窟
【佛学大辞典】
(地名)祇树给孤独园也。长阿含经一曰:「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花林窟。」
真言花
【佛学大辞典】
(修法)以真言加持花而奉献之,云真言花。苏悉地经一曰:「以真言花当奉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