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苇绡(葦綃)
李花的别称。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元白两不相下:“ 元微之 、 白乐天 两不相下,一日同咏李花, 微之 先成曰:‘苇綃开万朶’, 乐天 乃服。”
分類:李花
《漢語大詞典》:苇索(葦索)
用苇草编成的绳索。古代民俗,年节时以之悬挂门旁,以袪除邪鬼。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桃梗苇茭画虎》:“谨按《黄帝书》:‘上古之时,有 神荼 与 鬱垒 昆弟二子,性能执鬼, 度朔山 上有桃树,二人於树下简閲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 神荼 与 鬱垒 缚以苇索,执以食虎。’於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於门,皆追效於前事,冀以御凶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符其傍。” 清 唐孙华 《门神同查夏仲恺功戏作》诗:“桃符苇索一时新,对立春风突兀身。”
《漢語大詞典》:苇然(葦然)
动容貌。汉书·王莽传中:“惧然祗畏,苇然閔 汉 氏之终不可济。” 颜师古 注:“苇然,变动之貌也。”
分類:容貌
《骈字类编》:苇芦(苇芦)
易林鹯鸠徒来西至平州遭逢雷电损我苇芦 大戴礼雈未秀为菼苇未秀为芦
《高级汉语词典》:苇荡  拼音:wěi dàng
密布芦苇的浅水湖
《骈字类编》:苇屋(苇屋)
宋史舆服志中兴后惟设苇屋盖仿清庙茅屋之制也
《漢語大詞典》:麻苇(麻葦)
麻与芦苇。比喻众多。新唐书·房琯传:“ 琯 欲持重有所伺,中人 邢延恩 促战,故败,士死麻苇。”
分類:芦苇众多
《骈字类编》:苇管(苇管)
宋 苏轼 孙莘老寄墨四首 其三 瓦池研灶煤,苇管书柿叶。
《骈字类编》:苇洲(苇洲)
唐 郑谷 应嫌白鹭无仙骨,长伴渔翁宿苇洲。
唐 李中 送庐阜僧归山阳 鱼行细浪分沙觜,雁逆高风下苇洲。
《骈字类编》:苇外(苇外)
宋 苏轼 城南县尉水亭得长字 欲知归路处,苇外记风樯。
《高级汉语词典》:菰苇
指茭白和苇
《国语辞典》:苇塘(苇塘)  拼音:wěi táng
生长芦苇的池塘。
《骈字类编》:苇村(苇村)
宋 黄元夫 苇村风下鸦千点,麦陇天垂月一梳。
《骈字类编》:苇横(苇横)
宋 杨万里 过真阳峡六首 其五 榕树阴中一苇横,鹧鸪声里数峰青。
《骈字类编》:苇梢(苇梢)
唐 无名氏 绝句 钓罢孤舟系苇梢,酒开新瓮鲊开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