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284 【介绍】: 战国时东周洛阳人,字季子。师鬼谷子,习纵横家言。早年游说诸侯,裘敝金尽,憔悴而归。后为燕昭王谋划,使齐、赵交恶,并使齐疲于外战。齐湣王末年又为齐相,秦昭王约齐湣王并称东西帝,苏秦劝齐王取消帝号。与赵相李兑约燕、齐、韩、赵、魏合纵攻秦,赵封其为武安君,迫秦废帝号,归还部分魏、赵土地。后燕将乐毅大举破齐,苏秦以反间罪暴露,被车裂而死。有《苏子》,今佚。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有苏秦书信和游说辞十六章,与《战国策》及《史记·苏秦列传》所说有异。
全上古三代文·卷八
秦字季子,雒阳轩里人。师事鬼谷先生,游说为约从长,并相六国,赵封为武安君。后从约解,去赵之燕,又之齐为客卿。齐大夫与争宠,刺杀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60 【介绍】: 西汉京兆杜陵人,字子卿。苏建子。武帝时以父任为郎,稍迁移中监。天汉元年以中郎将出使匈奴,以事被扣。匈奴单于威胁诱降,幽置大窖中,绝饮食,嚼雪吞旃毛,坚贞不屈,被迁至北海边,持汉节牧羊十九年。昭帝始元六年,匈奴与汉和亲,获释回朝,拜为典属国。昭帝死,武以参与议立宣帝,赐爵关内侯。年八十余病卒。
全汉文·卷二十八
武字子卿,杜陵人。初为郎,迁移中厩监,进侍中。天汉元年以中郎将使匈奴,留不遣,至元始六年归,拜典属国。宣帝即位,赐爵关内侯。神爵二年卒,年八十馀,甘露三年图形麒麟阁。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国语辞典》:苏武牧羊(苏武牧羊)  拼音:sū wǔ mù yáng
1.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因守节不变,被单于拘留,放逐至北海无人处牧羊十九年。虽掘鼠而食仍不屈降。见《汉书。卷五四。李广苏建传。苏建》。后以苏武牧羊比喻坚贞的气节。
2.乐曲名。内容取材自苏武出使匈奴的故事,歌颂其留胡不辱的崇高气节。曲调流畅,具有淳朴的民歌风格。
《国语辞典》:鸿雁传书(鸿雁传书)  拼音:hóng yàn chuán shū
汉昭帝初年,匈奴与汉和亲,汉请释放被扣押的苏武,匈奴谎称苏武已死。使者告诉单于,说汉天子射猎上林中,得鸿雁,雁足系帛书,言苏武等在某泽中。匈奴不得已只好释放苏武。见《汉书。卷五四。苏建传》。后比喻投寄书信或书信往来。
《国语辞典》:雁足传书(雁足传书)  拼音:yàn zú chuán shū
汉苏武出使匈奴国而遭拘留于北海,相传其托雁带书信传递至朝廷。见《汉书。卷五四。李广苏建传。苏建》。后比喻互相联络,音信不断。如:「他们虽然已多年未见面,但总会不定期的雁足传书,互报平安。」
《国语辞典》:卧雪吞毡(卧雪吞毡)  拼音:wò xuě tūn zhān
汉朝苏武出使匈奴,遭匈奴的扣留逼降,苏武不受威胁,被囚于大窖中,饮食俱断,只能将雪和毡毛一起吞咽,得以数日不死的故事。见《汉书。卷五四。苏建传》。
《国语辞典》:吴敬恒(吴敬恒)  拼音:wú jìng héng
人名。(西元1865~1953)原名朓,字稚晖,清江苏武进人。辛卯年举人,擅长书法,为近代大思想家。早岁入同盟会,致力革命,创办苏报,鼓吹革命思想。民国后推行国语注音工作,发起留法勤工俭学会。历任中央研究院院士、国民大会代表、总统府资政。常为国家定大谋、决大计,贡献甚钜,而学术深邃,识见卓越。著有《吴稚晖先生集》。
《漢語大詞典》:高晓声
(1928- )作家。江苏武进人。1950年起发表小说。曾任中国作协江苏分会副主席。著有短篇小说《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等。
《漢語大詞典》:驱羊旧节(驅羊舊節)
汉 臣 苏武 出使 匈奴 被禁,餐毡啮雪,持节牧羊,坚贞不屈。见汉书·苏武传。后以“驱羊旧节”比喻坚贞的气节。 宋 辛弃疾 《苏武慢·雪》词:“回首驱羊旧节,入 蔡 奇兵,等閒陈迹。”
《漢語大詞典》:啮雪吞毡(嚙雪吞氈)
汉武帝 天汉 元年, 苏武 以中郎将出使 匈奴 ,单于留不遣,欲降 武 ,乃幽 武 于大窖中,绝其饮食。天雨雪, 武 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终不屈。事见汉书·苏武传。后因以“嚙雪吞毡”指为坚持气节而过艰苦的生活。 明 张煌言 《祭四叔父文》:“姪自倡义以来,屡蹶屡奋,几于嚙雪吞毡,卧薪尝胆。虏招之不应,购之不克,始逮及妻孥。”《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 李清 ﹞想道古人嚙雪吞毡,尚且救了性命;这里无雪无毡,只有烂泥在手头,便去抓一把来嚥下。”
《國語辭典》:盛宣怀(盛宣懷)  拼音:shèng xuān huái
人名。(西元1845~1916)字杏孙,清江苏武进人。清末,辅佐李鸿章创办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煤矿、汉冶萍煤铁矿等事业。累官至邮传部尚书,宣统三年主张铁路国有,发生四川保路惨案,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民国成立后退居上海,仍经营实业。
《漢語大詞典》:双凫一雁(雙鳧一雁)
汉 苏武 出使 匈奴 被羁,归国时留别 李陵 的诗中有“双鳧俱北飞,一雁独南翔”之句。后以“双鳧一雁”为感伤离别之词。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故兴离别,则引双鳧一雁为喻,讽君子小人,则引香草恶鸟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