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茯苓  拼音:fú líng
植物名。多孔菌科孔菌属。子实体成块状,形似甘藷,大如拳,皮黑而皱,肉白微赤,寄生于山林中枯死的松树根上,可用人工繁殖。多分布于中国大陆北、中、南等地。采集后阴乾可入药,具有解热、安神等功效。也作「伏苓」、「伏灵」。
《漢語大詞典》:参苓(參苓)
中药名。人参与茯苓。有滋补健身的作用。 唐 李洞 《将之蜀别友人》诗:“ 嘉陵 雨色青,澹别酌参苓。”按,此指参苓所浸之酒。《醒世缘弹词》第九回:“色癆之症已成深,阳亏阴损终难补,只恐怕,用尽参苓也不灵。” 康有为 《〈礼运注〉叙》:“若子弟成人尚必服以襁褓,寒邪尽去尚不补以参苓……非徒不适于时用,其害且足以死人。”
《国语辞典》:采苓  拼音:cǎi líng
《诗经。唐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采苓,刺晋献公也。」一说以此为刺听谗之诗。首章二句为:「采苓采苓,首阳之巅。」
《漢語大詞典》:榛苓
榛木与苓草。《诗·邶风·简兮》:“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孔颖达 疏:“山之有榛木,隰之有苓草,各得其所。” 朱熹 集传:“贤者不得志於衰世之下国,而思盛际之显王,故其言如此。”后因以“榛苓”喻指贤者各得其所的盛世。 清 方文 《题阎牛叟眷西堂》诗:“堂以‘眷西’名,寧惟念所生。榛苓长入梦,禾黍最伤情。”
分類:榛木
《國語辭典》:豨苓  拼音:xī líng
猪苓的别名。参见「猪苓」条。
分類:药草
《國語辭典》:猪苓(豬苓)  拼音:zhū líng
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科。寄生于槭树科、壳斗科等阔叶树根部。子实体菌柄多分枝形成一丛伞状菌盖,地下菌核不规则块状,表面黑色,里面白色,因外形颜色如同猪粪,故称为「猪苓」。主产于山西、陕西、四川、云南一带。菌核入药,为利尿剂,可治疗小便不利、水肿等病症。也称为「豨苓」。
《漢語大詞典》:伏苓
见“ 伏灵 ”。
《漢語大詞典》:伏灵(伏靈)
(1).亦作“ 伏苓 ”。即茯苓。菌类植物名。寄生于山林松根,状如块球。中医用以入药。史记·龟策列传:“传曰:‘下有伏灵,上有兔丝;上有擣蓍,下有神龟。’所谓伏灵者,在兔丝之下,状似飞鸟之形……伏灵者,千岁松根也,食之不死。” 黄质 《贵池坞渡湖北垞古松歌为汪鞠友题》:“且向松根劚伏苓,服之可驻童颜老。”
(2).彗星的一种。晋书·天文志中河图云:“太白散为天杵、天柎、伏灵、大败、司姦、天狗、天残、卒起、白彗。”
《國語辭典》:苓通  拼音:líng tōng
苓,枫树苓,状似猪粪;通,马粪。「苓通」比喻如粪土般低贱而无用。宋。王安石 登小茅山诗:「物外真游来几席,人间荣愿付苓通。」
分類:马粪卑贱
《國語辭典》:猪苓(豬苓)  拼音:zhū líng
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科。寄生于槭树科、壳斗科等阔叶树根部。子实体菌柄多分枝形成一丛伞状菌盖,地下菌核不规则块状,表面黑色,里面白色,因外形颜色如同猪粪,故称为「猪苓」。主产于山西、陕西、四川、云南一带。菌核入药,为利尿剂,可治疗小便不利、水肿等病症。也称为「豨苓」。
《漢語大詞典》:豕零
药草名。即猪苓。可治渴。
《漢語大詞典》:丝苓(絲苓)
《淮南子·说山训》:“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菟丝。” 高诱 注:“茯苓,千岁松脂也,菟丝生其上而无根,一名女萝也。”因菟丝与茯苓有依附关系,后遂用“丝苓”比喻姻亲。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花木》:“亲姻,曰有丝苓之好。”
《漢語大詞典》:狶苓
菌类植物。块色黑如猪粪,故名。可入药。 唐 韩愈 《进学解》:“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詰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狶苓也。”参见“ 猪苓 ”。
《國語辭典》:猪苓(豬苓)  拼音:zhū líng
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科。寄生于槭树科、壳斗科等阔叶树根部。子实体菌柄多分枝形成一丛伞状菌盖,地下菌核不规则块状,表面黑色,里面白色,因外形颜色如同猪粪,故称为「猪苓」。主产于山西、陕西、四川、云南一带。菌核入药,为利尿剂,可治疗小便不利、水肿等病症。也称为「豨苓」。
《國語辭典》:芳苓  拼音:fāng líng
植物名。一种香草。「荷花」之古称,参见「荷花」条。《文选。枚乘。七发》:「漃漻薵蓼,蔓草芳苓。」
《漢語大詞典》:负苓者(負苓者)
传说善谈道之隐者。见 唐 王续 《负苓者传》。 宋 刘克庄 《别张季》诗:“昔謁西山过里中,谈兵论气如虹,若非遇彼负苓者,必是传於坠履翁。”
分類:隐者
《骈字类编》:苓床(苓床)
曹植九咏见兰席下
《漢語大詞典》:伏苓芝
唐 代书法家 李邕 伪托的刻工名字。海录碎事卷十九引 宋 周越 《法书苑》:“ 唐 李邕 善书,仍自刻,多假立刻字人名, 伏苓芝 仙鹤 之类是也。”
《漢語大詞典》:苓龟(苓龜)
即茯苓。因其状似龟,故名。 宋 苏轼 《和陶〈桃花源〉》:“苓龟亦晨吸,杞狗或夜吠,耘樵得甘芳,齕啮谢炮製。”参见“ 伏灵 ”。
分類:茯苓
《漢語大詞典》:伏灵(伏靈)
(1).亦作“ 伏苓 ”。即茯苓。菌类植物名。寄生于山林松根,状如块球。中医用以入药。史记·龟策列传:“传曰:‘下有伏灵,上有兔丝;上有擣蓍,下有神龟。’所谓伏灵者,在兔丝之下,状似飞鸟之形……伏灵者,千岁松根也,食之不死。” 黄质 《贵池坞渡湖北垞古松歌为汪鞠友题》:“且向松根劚伏苓,服之可驻童颜老。”
(2).彗星的一种。晋书·天文志中河图云:“太白散为天杵、天柎、伏灵、大败、司姦、天狗、天残、卒起、白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