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呰窳  拼音:zǐ yǔ
病弱怠惰。《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果蓏蠃蛤,食物常足。故呰窳媮生,而亡积聚。」
《漢語大詞典》:啙窳
苟且懒惰。汉书·地理志下:“果窳蠃蛤,食物常足。故啙窳媮生,而亡积聚。” 颜师古 注:“啙,短也。窳,弱也。言短力弱材不能勤作,故朝夕取给而无储偫也。” 清 孙嘉淦 《南游记》:“其人率啙窳庞杂而难治。”
分類:苟且懒惰
《漢語大詞典》:苟悦
苟且取悦。 唐 李德裕 《黄幡绰》:“既陷在贼中,寧不苟悦其心,以脱一时之命?” 明 高启 《跋吕忠肃与魏太常唱和诗后》:“公於 忠肃 则期之重而无苟悦干名之辞; 忠肃 於公则知之深而有乐天感时之意。”
分類:苟且取悦
《國語辭典》:偷堕(偷墮)  拼音:tōu duò
苟且怠惰。《大戴礼记。盛德》:「无度量,则小者偷堕,大者侈靡而不知足。」
分類:苟且怠惰
《漢語大詞典》:苟止
(1).苟且行事。止,举止行动。 宋 曾巩 《论中书录黄画黄舍人不书检》:“臣固非欲书检也,顾缘职分,不敢苟止。” 明 李贽 《史阁叙述》:“若我二祖乃万世大有作为之君,不肯苟止于上。”
(2).勉强停止。 宋 曾巩 《福州奏乞在京主判闲慢曹局或近京一便郡状》:“远去庭闈,为日已久,晨昏之恋,谊难苟止。”
《漢語大詞典》:苟若
犹苟且,草率马虎。 汉 贾谊 《治安策》:“顽顿亡耻,奊詬亡节,亷耻不立,且不自好,苟若而可,故见利则逝,见便则夺。”
《國語辭典》:偷营(偷營)  拼音:tōu yíng
1.苟且谋求。《商君书。农战》:「作壹则民不偷营,民不偷营则多力,多力则国彊。」
2.出其不意偷袭敌人的军营。唐。栖蟾 游边诗:「偷营天正黑,战地雪多红。」
《漢語大詞典》:啙窳
苟且懒惰。汉书·地理志下:“果窳蠃蛤,食物常足。故啙窳媮生,而亡积聚。” 颜师古 注:“啙,短也。窳,弱也。言短力弱材不能勤作,故朝夕取给而无储偫也。” 清 孙嘉淦 《南游记》:“其人率啙窳庞杂而难治。”
分類:苟且懒惰
《漢語大詞典》:趋过(趨過)
(1).快步走过。表示恭敬。左传·成公十六年:“ 姜 怒, 公子偃 、 公子鉏 趋过,指之曰:‘女不可,是皆君也。’”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 倚相 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妃初出,上无聊,中官趋过者,或笞挞之。”
(2).苟且度过。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昔 晋武帝 趋过目前,而不为子孙长远之谋。”
《国语辞典》:苟营(苟营)  拼音:gǒu yíng
苟且贪生。唐。张籍〈西州〉诗:「良马不念秣,烈士不苟营。」
《漢語大詞典》:语偷(語偷)
言语苟且敷衍。语本左传·文公十七年:“臣闻 齐 人将食 鲁 之麦。以臣观之,将不能。 齐君 之语偷。” 杜预 注:“偷,犹苟且。”太平广记卷一七一引 唐 袁郊 甘泽谣·魏先生:“观吾子气沮而目乱,心摇而语偷。气沮者新破败;目乱者无所主;心摇者神未定;语偷者思有谋於人。”
分類:苟且敷衍
《漢語大詞典》:偷容(媮容)
苟且容身于世。 章炳麟 《肃政史箴》:“在 宋唐介 ,弹其辟公,正色立朝,而 包拯 媮容。”
分類:苟且容身
《漢語大詞典》:媮乐(媮樂)
苟且寻乐。《楚辞·离骚》:“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乐。” 戴震 注:“媮,他侯切,苟且也。”文选·张衡〈东京赋〉:“今公子苟好勦民以媮乐,忘民怨之为仇也。” 薛综 注:“媮,犹侥倖也。”
《国语辞典》:苟政  拼音:gǒu zhèng
比喻政治苟且腐败。如:「吏治贪渎而国事日非,为官者欲坚守原则亦不可得,实在苟政难为!」
《國語辭典》:偷食  拼音:tōu shí
1.苟且饮食,以求生存。即偷生苟活。《左传。昭公元年》:「吾侪偷食,朝不谋夕,何其长也。」
2.偷吃东西。如:「要小心看好食物,免得猫儿偷食。」
《漢語大詞典》:媮生
苟且求活,无所作为地生活。《楚辞·卜居》:“寧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媮生乎?” 朱熹 集注:“媮,音偷,旧音俞,非是。” 唐 司空图 《乙丑人日》:“今朝人日逢人喜,不料媮生作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