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苦力  拼音:kǔ lì
1.劳力、竭力。南朝梁。江淹 自序传:「人生当适性为乐,安能精意苦力,求身后之名哉?」
2.初是洋人称华人劳工而言。为英语coolie的音译。现泛指专门出卖劳力维生的工人。《官话指南。卷三。使令通话》:「老爷外头的那些个小物件,是我想要装在一个大傢伙里,叫苦力挑了去倒妥当。」
《漢語大詞典》:卖苦力(賣苦力)
靠干苦活谋生。 曹禺 《日出》第二幕:“一辈子就会给人打夯,卖苦力,盖起洋楼给人家住。” 刘绍棠 《渔火》第一章一:“ 阮碧村 一边上学,一边给学校卖苦力。”
分類:谋生
《國語辭典》:聚萤(聚螢)  拼音:jù yíng
把许多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著萤火的亮光读书。参见「囊萤」条。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
《国语辞典》:泰山娘娘  拼音:tài shān niáng niang
脚夫及苦力等行业所祭祀的神,以求幸福平安与福祉。也称为「天仙圣母」。
《国语辞典》:肩挑背负(肩挑背负)  拼音:jiān tiāo bēi fù
以肩挑担,以背驮负。指从事苦力生活。如:「当工人需要肩挑背负,身体得强壮才行。」
《国语辞典》:天仙圣母(天仙圣母)  拼音:tiān xiān shèng mǔ
脚夫及苦力等行业所祭祀的神,以求幸福平安与福祉。也称为「泰山娘娘」。
《国语辞典》:焦三仙  拼音:jiāo sān xiān
旧时农人或苦力将大麦、小麦、饭锅巴炒至略焦,以热水冲泡,当作饮料。相传喝这种饮料可免中暑,故称为「焦三仙」。
《国语辞典》:老伯呆  拼音:lǎo bó dāi
黑龙江一带称力气大而没有技艺的苦力或工人为「老伯呆」。如:「他空有一身力气而无任何专长,只好去当个老伯呆。」
《國語辭典》:断齑画粥(斷虀畫粥)  拼音:duàn jī huà zhōu
宋代名臣范仲淹少时家境贫苦,在长白山僧舍读书,每天以二升粟煮粥,过夜凝结后,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食二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典出《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七之二。参政范文正公》。后用以形容不畏艰苦,刻苦勤学。如:「现在学生太不用功了!应该学学范仲淹断齑画粥的精神。」
《國語辭典》:拉套  拼音:lā tào
1.在车辕的前面或侧面拉车。如:「拉套的马大多长得很壮硕。」
2.帮人出力。如:「拉套的事他从不做,真是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