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槐烟(槐煙)
指枝叶茂密的槐树。 南朝 梁简文帝 《玄圃园讲颂序》:“风生月殿,日照槐烟。” 唐 秦韬玉 《曲江》诗:“曲沼深塘跃锦鳞,槐烟径里碧波新。”
《漢語大詞典》:蓊翳
(1).草木茂密貌。 元 耶律楚材 《过济源和香山居士》:“龙孙十万竿,蓊翳浓阴厚。”明史·戚继光传:“山谷仄隘,林薄蓊翳,边外之形也。”
(2).指茂密的林木。 清 厉鹗 东城杂记·庾园:“兰蕙丛其阴,蓊翳百鸟集。”
(3).荫蔽。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六部分一:“每个农庄都是被常绿树与各种竹子蓊翳着,隔不多远便是一大丛。”
(4).风盛貌。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癸酉之变:“俄而大风蓊翳,新寒侵骨。”
《漢語大詞典》:冥密
深幽茂密。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六:“石林何冥密,幽洞无留行。”
分類:深幽茂密
《漢語大詞典》:森绿(森緑)
茂密苍翠。《歧路灯》第六一回:“那些松柏树儿,森緑蔽天。”
分類:茂密苍翠
《國語辭典》:丛箐(叢箐)  拼音:cóng jīng
竹木丛生的地方。清。昭梿《啸亭杂录。卷六。台湾之役》:「林爽文先匿其妻孥于番社,惟与死党数十人窜穷谷丛箐中。」
分類:茂密竹林
《漢語大詞典》:郁秀(鬱秀)
茂密秀丽。 蒋光慈 《哀中国》诗:“我的悲哀的 中国 ……你身上耸峙着许多郁秀的山岳。”
分類:茂密秀丽
《國語辭典》:阴郁(陰鬱)  拼音:yīn yù
1.阴深且幽暗。如:「这是一片阴郁的树林。」
2.深沉忧郁的样子。如:「他的性格阴郁,不喜与人往来。」
《漢語大詞典》:青郁郁(青鬱鬱)
(1).(山林)青而茂密貌。《水浒传》第十五回:“青鬱鬱山峰叠翠,緑依依桑柘堆云。”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五:“看见周遭树子,都已青郁郁地,发出新叶。”
(2).深青色。《水浒传》第十五回:“那 阮小五 ……披着一领旧布衫,露出胸前刺着的青鬱鬱一箇豹子来。”
《漢語大詞典》:槐幄
形容枝叶茂密如篷帐的大槐。 金 蔡圭 《简王温父昆仲》诗:“荷鈿小小半溪香,槐幄阴阴一亩凉。”
《國語辭典》:奥草(奧草)  拼音:ào cǎo
丛生未经刈治的野草。《国语。周语中》:「民无悬耜,野无奥草。」
分類:茂密荒草
《漢語大詞典》:天离(天離)
古代兵家称草木茂密如罗网的地形。《孙膑兵法·地葆》:“五地之杀曰:天井、天宛、天离、天隙、天柖。”孙子·行军作“天罗”。参见“ 天罗 ”。
《漢語大詞典》:天罗(天羅)
(1).犹天网。《陈书·高祖纪上》:“公回兹地轴,抗此天罗,曾不崇朝,俾无遗噍。” 唐 韩愈 《月食诗效玉川子作》:“后时食月罪当死,天罗磕帀何处逃女刑?”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吟剑诗》:“擒尽妖邪归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
(2).古代兵家谓林木纵横的地形。孙子·行军:“凡地有絶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梅尧臣 注:“草木蒙密,锋鏑莫施。” 王晳 注:“罗谓如网罗也。”
(3).古代战具。六韬·军用:“天罗、虎落、锁连一部,广一丈五尺,高八尺,百二十具。”
《漢語大詞典》:阡眠
草木茂密貌。《文选·陆机〈赴洛道中〉诗之一》:“山泽纷紆餘,林薄杳阡眠。” 李善 注引楚辞:“远望兮阡眠。” 吕延济 注:“阡眼,原野之色。”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著作融八公山》:“阡眠起杂树,檀欒荫修竹。” 唐 李白 《愁阳春赋》:“野綵翠兮阡眠,云飘颻而相鲜。”
《漢語大詞典》:岑郁
形容林木茂密。欝,同“ 鬱 ”。 明 唐顺之 《游盘山赋》:“何藂木之岑欝,无一鸟之孤栖。”
《漢語大詞典》:荫蔚(蔭蔚)
(1).枝叶繁盛貌。 汉 班固 《西都赋》:“茂树荫蔚,芳草被隄。”
(2).指枝叶茂密之处。 晋 傅咸 《班鸠赋》:“集茂树之荫蔚,登弱枝以容与。” 宋 范镇 《武侯庙柏诗》:“英灵自有风,荫蔚长如雨。”
《漢語大詞典》:森萃
茂密貌。 晋 左思 《吴都赋》:“橚矗森萃,蓊茸萧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