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5,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限制
外界
非职
可着
地域
两极
内参
除外
通语
擅自
樊篱
断例
权力
开阔
限定
《國語辭典》:限制  拼音:xiàn zhì
1.不能踰越的一定界限。《宋史。卷三六三。李光传》:「长江千里,不为限制,惴惴焉日为乘桴浮海之计。」
2.拘束。《三国演义》第九回:「以将军之才,诚非董太师所可限制。」
《國語辭典》:外界  拼音:wài jiè
1.某个范围以外的空间、环境。如:「他隐居山中,与外界隔绝。」「这个地区与外界的交通全靠一条连外道路维系。」
2.局外。如:「外界人士不明真相,妄加揣测。」「对于他晋升总经理一职,外界议论纷纷。」
《漢語大詞典》:非职(非職)
非其职守,不是职权范围内的事。 唐 韩愈 《丰陵行》:“墓藏庙祭不可乱,欲言非职知何如。” 宋 苏轼 《谏买浙灯状》:“臣又有非职之言大於此者。”
《漢語大詞典》:可着
谓在某个范围不增减;尽着。红楼梦第七五回:“这几样细米更艰难,所以都是可着吃的做。”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三:“讲好的是可着院子的暖棚,三面挂檐,三面栏杆,三面玻璃窗户。”原注:“可着,即与院子的面积一样大小。”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三段:“可着肚子吃呀。这还是今年新打的高粱米呢。”
分類:范围增减
《國語辭典》:地域  拼音:dì yù
土地的界域。如:「他的地域观念很重。」南朝梁。武帝〈登北顾楼〉诗:「历览穷天步,晒瞩尽地域。」
《國語辭典》:两极(兩極)  拼音:liǎng jí
1.地球南极和北极的合称。
2.磁场的南极和北极。
3.电学上的阴极和阳极。
4.比喻两个极端或两个对立面。如:「贫富两级」、「关于这个问题,各大报纸呈现了两极对立的意见。」
《國語辭典》:内参(內參)  拼音:nèi cān
1.太监。《北齐书。卷八。幼主帝纪》:「亲率内参临拒,或实弯弓射人。」《资治通鉴。卷一七○。陈纪四。宣帝太建三年》:「太后怒,遣使就内省以弓弦绞杀子琮,使内参以库车载尸归其家。」
2.只供一部分特定人员阅读的资料。如:「此为单位内参,非全部人员可以随意调阅。」
《國語辭典》:除外  拼音:chú wài
排除于外,不计算在内。如:「医药费除外,他这个月总共花了四万元。」
《國語辭典》:通语(通語)  拼音:tōng yǔ
不受地域局限,可通行于几个地区或全国各地的共同语或标准语。相当于「雅言」的意义。汉。扬雄《方言》卷一:「娥、嬴,秦晋之间凡好而轻者谓之娥。……好,其通语也。」
《國語辭典》:擅自  拼音:shàn zì
独断独行,自作主张。《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诸吕又擅自尊官,聚兵严威,劫列侯忠臣,矫制以令天下。」《三国演义》第五回:「前日鲍将军之弟不遵调遣,擅自进兵,杀身丧命,折了许多军士。」
《國語辭典》:樊篱(樊籬)  拼音:fán lí
篱笆。比喻对事物的限制。如:「你这次一定要冲破旧的樊篱。」宋。胡寅〈东安县重建学记〉:「英华易披而本根难见,樊篱可越而阃奥难诣也。」
《漢語大詞典》:断例(斷例)
(1).断案的准则。晋书·杜预传:“与车骑将军 贾充 等定律令,既成, 预 为之注解,乃奏之曰:‘法者,盖绳墨之断例,非穷理尽性之书,故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
(2).某种决定适用的范围。南史·宋纪上·武帝:“时人居未一,帝上表定制,於是依界土断,惟 徐 、 兖 、 青 三州居 晋陵 者不在断例。”
《國語辭典》:权力(權力)  拼音:quán lì
具有控制、指挥等影响的力量。《汉书。卷九二。游侠传。万章传》:「与中书令石显相善,亦得显权力,门车常接毂。」《老残游记》第一七回:「又想他们的权力,虽然够用,只不知昨晚所说的话,究竟是真是假。」
《國語辭典》:开阔(開闊)  拼音:kāi kuò
1.宽敞广大。如:「心胸开阔」、「站在山顶上往下看,只见一片开阔的原野。」
2.指大方阔绰。《文明小史》第三二回:「这倪二麻子本来手头极其开阔的。」
3.拓展,使开阔。如:「多到国外走走,可以增广见闻,开阔胸襟。」
《國語辭典》:限定  拼音:xiàn dìng
规定时间、空间或动作的范围。如:「老师限定学生只能在操场上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