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茶楼(茶樓)  拼音:chá lóu
供人饮茶的茶馆。宋。戴复古 临江小泊诗:「舣舟杨柳下,一笑上茶楼。」也称为「茶馆」、「茶肆」。
分類:茶楼茶馆
《漢語大詞典》:走堂
旧时称茶馆饭店的服务员为“走堂”。也叫跑堂、堂倌。 清 李虹若 《朝市丛载·时尚》:“走堂,市廛茶馆酒肆,俗尚年轻,报菜名数十种,字眼清楚,不乱语,不粘牙。”儒林外史第二二回:“走堂的搬上饭来,一碗炒麵筋,一碗膾腐皮,三人吃着。”《冷眼观》第二一回:“听到碧薌茶社里,走堂高唤大人来。”
《國語辭典》:雅座  拼音:yǎ zuò
饭馆酒店里供客人单独使用的精致房间。今亦指较宽敞、舒适的座位。如:「楼上雅座,敬请光临。」
《國語辭典》:茶座  拼音:chá zuò
1.卖茶的铺子。多指设于室外者。
2.茶馆里的座位。
分類:茶馆座位
《国语辞典》:茶室  拼音:chá shì
1.茶馆、茶肆。《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张铁臂让他到一个茶室里坐下,叫他喘息定了,吃过茶。」《清稗类钞。饮食类。茗饮时食乾丝》:「扬州人好品茶,清晨即赴茶室,枵腹而往,日将午,始归就午餐。」
2.俗称一种以饮茶为名而进行性交易的场所。《儒林外史》第二○回:「景兰江揣知其意,说道:『匡先生在此取结赴任,恐不便到茶室里去坐。小弟而今正要替先生接风,我们而今竟到酒楼上去坐罢,还冠冕些。』」《孽海花》第三五回:「至于妓女,只有那三等茶室,上流人不能去,还没有南方书寓变相的清吟小班,有之,就从口袋底儿起。」
3.寺庙接待香客品茗的场所。《敕赐圣因接待寺志》卷二:「置伽蓝堂、祖师堂,改造山居忏堂、斋堂及僧寮、茶室,无不备具。浚井二口,以供汲取。」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二。草河录下》:「大殿供大悲佛,四围红阑。殿前右楹门搆靠山廊,廊外多竹,夏可忘暑。殿后檐左楹山墙门外为茶室。」
《國語辭典》:堂倌  拼音:táng guān
旧时对茶楼、酒铺、饭馆、澡堂等服务人员的称呼。《文明小史》第一六回:「他师徒五众就检了靠窗口一张茶桌坐下,堂倌泡上三碗茶。」也作「堂官」。
《漢語大詞典》:付账
赊购货物后,理发洗澡后,或在饭馆、茶馆吃喝后,付给应付的钱。
《国语辞典》:泡茶馆(泡茶馆)  拼音:pào chá guǎn
坐在茶馆里喝茶吃点心,消磨时间。如:「既然大家閒著,就一起去泡茶馆吧。」
《漢語大詞典》:会账(會賬)
亦作“ 会帐 ”。 在饭馆、酒馆、茶馆、澡堂、理发店等处付账。多指一人给大家付账。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当下三人把那酒和饭都吃完了,下楼会帐。”《海上花列传》第十五回:“ 实夫 见当中烟榻浪烟客正在那里会账洗脸。” 老舍 《二马》第三段十四:“﹝ 马老先生 ﹞吃完面,要了壶茶,慢慢滋润着。直到饭座儿全走了,才会账往外溜达。” 艾芜 《我的旅伴》五:“我们吃了,没钱会账,那才叫你喊皇天哩!” 沙汀 《丁跛公》:“我们去喝两杯吧,我会帐!”
《漢語大詞典》:吃讲茶(吃講茶)
亦作“ 吃碗茶 ”。 旧时发生争执的双方到茶馆里请公众评判是非。《海上花列传》第三七回:“月底耐勿拿来末,我自家到耐 鼎丰里 来请耐去吃碗茶。” 沙汀 《兽道》:“随后人们又纷纷赞成她们去吃讲茶。”
《國語辭典》:腻子(膩子)  拼音:nì zi
1.桐油、石膏、松香等混合的泥状物。用以涂抹墙壁或物品的缝隙,使表面平整。也称为「泥子」。
2.久坐不去,使人厌烦的顾客。如茶馆中有茶腻子,饭铺中有酒腻子,澡堂中有澡腻子。
《国语辞典》:书馆儿(书馆儿)  拼音:shū guǎn ér
附有说评书表演的茶馆儿。
《國語辭典》:来扇馆(來扇館)  拼音:lái shān guǎn
乡村的小茶馆。乡下地方,经常都是客人到后才扇起炉火烧茶,故称为「来扇馆」。如:「农閒时,村民喜欢在来扇馆里谈天说地。」
《漢語大詞典》:讲理信(講理信)
旧时民间调解纠纷之方式。纠纷双方各邀多人聚于茶馆、乡公所等公众场合,各诉理由,请地方有名望者当众评判是非。 沙汀 《淘金记》十:“有一批人在等候讲理信,公断处是就设在这茶馆里的。”
《國語辭典》:卖座(賣座)  拼音:mài zuò
影片或表演受人激赏,票房纪录很高。如:「这部片子十分卖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