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27,分42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茶息
茶隐
茶粥
茶樽
边茶
待茶
头茶
年茶
六安茶
花茶
药茶
儿茶
蜡茶
绢茶
六班茶
《骈字类编》:茶息
宋史食货志:蒲宗闵议川峡路民茶息,收什之三,尽卖于官场,更严私交易之令,稍重至徒刑。仍设缘身所有物,以待赏给。于是蜀茶尽榷,民始病焉。又职官志:先是,市马于边,有司倖赏,率以驽充数。绍圣中都人茶马,程之邵始精㨂汰,仍以八月至四月为限。又以羡茶转入熙、秦市战骑,故马多而茶息厚二法著为令。
《分类字锦》:茶隐(茶隐)
戴炳 茶隐诗 美人隐于茶,性与茶不异。
分类:
《漢語大詞典》:茶粥
烧煮的浓茶。因其表皮呈稀粥之状,故称。 晋 傅咸 《司隶校尉教》:“闻南方有 蜀 嫗,作茶粥卖之。” 唐 储光羲 《吃茗粥作》诗:“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参见“ 粥面 ”。
分類:浓茶表皮
《漢語大詞典》:粥面
浓茶或醇酒表面所凝结的薄膜,以其状如粥膜,故称粥面。 宋 宋子安 东溪试茶录·壑源:“其茶甘香特胜,近焙受水,则浑然色重,粥面无泽。” 宋 苏轼 《过高邮寄孙君孚》诗:“乐哉何所忧,社酒粥面醲。”
《骈字类编》:茶樽
皎然湖南草堂读书招李少府诗:药院常为客,茶樽独对余。
《漢語大詞典》:边茶(邊茶)
供应边地的茶。明史·食货志四:“ 四川 茶引之分边腹也,边茶少而易行,腹茶多而常滞。” 迟建楣 《世界之颠·高原文化·文化生活》:“ 汉 人特地把运入 藏 族地区的茶叶称为‘边茶’或‘藏茶’,贸易十分兴隆。”
分類:供应边地
《國語辭典》:待茶  拼音:dài chá
以茶待客。《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郡王出堂,赐二长老坐,待茶。」
《漢語大詞典》:头茶(頭茶)
指第一次摘取的春茶。 明 袁宏道 《憩法相》诗:“鞭笋和泥重,头茶带纸轻。”
《漢語大詞典》:年茶
指年节聚会吃的果茶。红楼梦第十九回:“ 袭人 的母亲又亲来回过 贾 母,接 袭人 家去吃年茶,晚上才得回来。”
分類:年节聚会
《國語辭典》:六安茶  拼音:liù ān chá
产于安徽省六安山的茶。茶叶有蕊尖、贡尖、客尖等名目;分白茶和明茶,叶面有毛则为白茶,叶老而粗无毛则为明茶。而以仙人冲、濛潼湾等地所产最为闻名。清。张英〈聪训斋语〉:「予少年嗜六安茶,中年饮武夷而甘,后乃知岕茶之妙。」
《國語辭典》:花茶  拼音:huā chá
1.用茉莉、桂花等香花薰制的茶叶。也称为「香片」。
2.用晒乾的花所冲泡的茶。如菊花茶。
3.茶肆中有妓献茗,称为「花茶」。
《国语辞典》:药茶(药茶)  拼音:yào chá
中草药经调制而成的代茶饮料。如枸杞茶、人参茶。
《国语辞典》:儿茶(儿茶)  拼音:ér chá
植物名。豆科相思树属,即「阿仙药」之别称,参见「阿仙药」条。
《國語辭典》:蜡茶(蠟茶)  拼音:là chá
一种产于福建的饼茶。据说茶叶冲泡后,有如蜡的乳状物浮于茶面上,故称为「蜡茶」。
《漢語大詞典》:蜡面茶(蠟面茶)
唐 宋 时 福建 所产名茶。旧唐书·哀帝纪:“ 福建 每年进橄欖子……虽嘉忠藎,伏恐烦劳。今后只供进蜡面茶,其进橄欖子宜停。”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蜡茶》:“ 建 ( 建州 )茶名蜡茶,为其乳泛汤面,与鎔蜡相似,故名蜡面茶也。”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謁 普贤大士 铜像,国初敕 成都 所铸。有 太宗 、 真宗 、 仁宗 三朝所赐御製书百餘卷……蜡茶、塔、芝草之属。” 元 郝经 《橄榄》诗:“半青来子味难夸,宜著山僧点蜡茶。”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饮食·茶:“ 苕溪渔隐 ( 胡仔 ) 至道 间添造石乳蜡面。”
分類:福建
《骈字类编》:绢茶(绢茶)
宋史夏国传:凡岁赐银绮绢茶二十五万五千。乞如常数。
《漢語大詞典》:六班茶
茶名。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换茶醒酒:“ 乐天 方八关斋, 禹锡 正病酒。 禹锡 乃餽菊苗韲、芦菔鮓,换取 乐天 六班茶二囊以醒酒。”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引 清 司马章 《临江仙》词:“知郎新病渴,亲试六班茶。”
分類: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