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03,分6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茶事
赐茶
分茶
茶陵
清茶
香茶
春茶
茶味
茶酒
品茶
茶臼
斗茶
茶碗
点茶
茶饭
《骈字类编》:茶事
宋史食货志:先是,师闵提举榷茶,所行职务,他司皆不得预闻,事权震灼,为患深密。及黄廉就领茶事,乃请凡缘茶事有侵损戾法,或措置未当及有诉讼,依元丰令,听他司关送。 品茶要录:茶事起于惊蛰前,其采芽如鹰爪。初造曰试焙,又曰一火,其次曰二火。二火之茶,又次一火矣。故市茶芽者,惟同出于三火前者为最佳。皮日休茶经序:自周以降,及于国朝茶事,竟陵子陆季疵言之详矣。
《骈字类编》:赐茶(赐茶)
吴志韦曜传: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曜素饮酒不过三升。初见礼异,常为裁减。时或密赐茶荈,以当酒。周必大入直,召对选德殿,赐茶而退。诗:绿槐夹道集昏鸦,敕赐传宣坐赐茶。
《國語辭典》:分茶  拼音:fēn chá
1.食品、菜肴。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六。面食店》:「若曰分茶,则有四软羹、石髓羹、杂彩羹。」
2.食物店。犹如茶楼、酒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四。食店》:「大凡食店,大者谓之分茶。」
3.一种泡茶的巧艺。宋。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骈字类编》:茶陵
后汉书郡国志:长沙郡县茶陵漂。吴志孙权传:赤乌八年春,茶陵县鸿水溢出,流 居民二百馀家。元史刘耕孙传:至正十二年春,蕲、黄贼攻破湖南,耕孙倾家赀募义丁以援茶陵,贼至辄却,故茶陵久不失守者。茶经、茶陵圆经云:茶陵 所谓陵谷,生茶茗焉。
《國語辭典》:清茶  拼音:qīng chá
1.用绿茶冲泡的茶水。《儒林外史》第四十九回:「当下秦中书又叫点了一巡清茶。」《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便要了一盏洁净清茶,走到何夫人灵前打了一躬,把那茶奠了半盏。」
2.只有茶水,不附其他点心食物。《儒林外史》第二回:「只有周、梅二位的茶杯里有两枚生红枣,其馀都是清茶。」
《國語辭典》:香茶  拼音:xiāng chá
1.清香的茶。唐。李嘉祐 与从弟正字从兄兵曹宴集林园诗:「竹窗松户有佳期,美酒香茶慰所思。」
2.泛指香片一类的茶。
分類:清香
《國語辭典》:春茶  拼音:chūn chá
清明节至夏至前所采制的茶称为「春茶」。茶叶极嫩,品质极佳。也称为「头帮茶」、「头水茶」。
《骈字类编》:茶味
唐 孟郊 题韦承总吴王故城下幽居 夜思琴语切,昼情茶味新。
《韵府拾遗 未韵》:鹤林玉露瀹茶之法汤欲嫩而不欲老盖汤漱则茶味甘老则过苦矣
《国语辞典》:茶酒  拼音:chá jiǔ
茶与酒。《新五代史。卷五五。杂传。卢文纪传》:「进奏官至客次通名,劳以茶酒而不相见。」
分类:茶酒
《國語辭典》:品茶  拼音:pǐn chá
饮茶而细辨其滋味。如:「平心静气来品茶,才能识得茶中味。」也作「品茗」。
《骈字类编》:茶臼
唐 王维 酬黎居士淅川作 松龛藏药裹,石唇安茶臼。
唐 柳宗元 夏昼偶作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國語辭典》:斗茶(鬥茶)  拼音:dòu chá
比赛烹茶技术的优劣。宋。无名氏《梅妃传》:「后上与妃斗茶,顾诸王戏曰:『此梅精也,赐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斗茶今又胜我矣。』」
《国语辞典》:茶碗  拼音:chá wǎn
盛茶水的碗。体积较杯子为大。
《國語辭典》:点茶(點茶)  拼音:diǎn chá
泡茶。一种唐、宋时的烹茶方法,即将沸水徐徐注入杯中的茶叶上。宋。苏轼 送南屏谦师诗:「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门前开著一个小茶坊,众人入去吃茶,一个老子上灶点茶。」
《國語辭典》:茶饭(茶飯)  拼音:chá fàn
茶与饭。泛指饮食。《西游记》第六一回:「虽不便擅加烤打,只叫他们垫著磁瓦子跪在太阳地下,茶饭也别给吃。」《红楼梦》第一回:「籴几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饭,供养老母。」
分類:茶饭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