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荒原  拼音:huāng yuán
荒凉的原野。宋。晁补之 吴松道中诗二首之一:「停舟傍河浒,四顾尽荒原。」
分類:荒凉原野
《國語辭典》:草野  拼音:cǎo yě
1.民间、江湖。唐。白居易〈兰若寓居〉诗:「名宦老慵求,退身安草野。」
2.形容鄙陋、粗俗。《韩非子。说难》:「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儒林外史》第三三回:「但小侄麋鹿之性,草野惯了。」
《國語辭典》:榛芜(榛蕪)  拼音:zhēn wú
1.杂草丛生。晋。潘尼〈火赋〉:「榛芜既除,九野谧清。」唐。王勃〈梓州飞乌县。白鹤寺碑〉:「林院榛芜,轩堂委寂。」
2.繁冗杂乱。唐。刘知几《史通。卷九。烦省》:「夫论史之烦省者,但当要其事有妄载,苦于榛芜,言有阙书,伤于简略,斯则可矣。」
3.自谦之词。唐。杜甫〈赠韦左丞丈济〉诗:「君能微感激,亦足慰榛芜。」元。柳贯〈三月十日观南安赵使君所藏书画古器物〉诗:「南唐常侍六书学,凌轹斯邈开榛芜。」
《國語辭典》:荒野  拼音:huāng yě
荒凉而人烟罕至的野外。《书经。说命下》:「既乃遁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亳,暨厥终罔显。」
《國語辭典》:有北  拼音:yǒu běi
北方寒冷不毛之地。《诗经。小雅。巷伯》:「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清。钱谦益〈贺文司理诗册序〉:「自今以往,固将黜捲舌于天街,投谗人于有北,海内咸长养和平。」
《漢語大詞典》:索莫
亦作“ 索漠 ”。亦作“ 索寞 ”。
(1).荒凉萧索貌。 唐 元稹 《醉行》诗:“秋风方索漠,霜貌足睽携。” 宋 陈亮 《朝中措》词:“索莫败荷翠减,萧疏晚蓼红添。” 元 耶律楚材 《和冲霄韵》之三:“天涯索寞正穷秋,衰草寒烟无尽头。”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昔日之繁华,真耶幻耶?今日之索寞,幻耶真耶?”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六章二:“除在山脚下有一些风景区之外,山上都显得非常索寞,既没有什么‘松柏一径’的大树,也没有什么‘粉墙丹柱’的灵宫。”
(2).寂寞无聊;失意消沉。 唐 贾岛 《即事》诗:“索漠对孤灯,阴云积几层。” 南唐 冯延巳 《鹊踏枝》词:“休向尊前情索莫,手举金罍,凭仗深深酌。”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白居易:“﹝ 白居易 ﹞既復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序》:“骨肉凋零,老怀索漠,宿疴时作,精力益衰。”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我抱着梦幻而来,一遇实际,便被梦境放逐了,不过剩下些索漠。”
(3).冷落淡漠貌。 南朝 宋 鲍照 《行路难》之九:“今朝见我颜色衰,意中索寞与先异。” 唐 刘禹锡 《百舌吟》:“南方朱鸟一朝见,索漠无言蒿下飞。” 宋 欧阳修 《与韩献肃公书》:“ 仲仪 顽健如故,惟不能屡相见,交游索漠。”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一日,有贫叟来访,僕辈不为通。自候於门,乃得见。神意索漠,一茶后,别无寒温。”
(4).空乏穷尽貌。 宋 杨万里 《和王司法雨中惠诗》:“斋厨索寞如悬罄,慙媿酸寒遣一尊。”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周繇:“﹝ 周繇 ﹞家贫,生理索寞,只苦篇韵,俯有思,仰有咏,深造閫域,时号为‘诗禪’。” 清 唐孙华 《秣陵太守行》:“官厨索寞賸韲盐,妓馆萧条斥歌舞。”
《國語辭典》:荒僻  拼音:huāng pì
1.荒远偏僻。唐。韩愈 晚次宣溪辱韶州张端公使君惠书叙别酬以绝句二章之二:「俱是岭南巡管内,莫欺荒僻断知闻。」《老残游记》第八回;「大约这荒僻山径,不会有强盗。」
2.放纵怪僻。《旧唐书。卷一七四。列传。李德裕》:「敬宗荒僻日甚,游幸无恒。」
《漢語大詞典》:荒陋
(1).荒凉简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岭 外荒陋无士人。”明史·文苑传一·李德:“ 义寧 在 粤 西,荒陋甚, 德 为振举,文教渐兴。”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以柴米之贱,而老此身于荒陋之地,非夫也。”
(2).荒疏浅薄。 宋 苏轼 《仇池笔记·三殇》:“ 李善 注文选,本末详备,所谓五臣者,真俚儒荒陋者。” 明 刘基 《游云门记》:“惜余之荒陋,不足以发扬之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文勤 叩首曰:‘臣学问荒陋,亦不知诗题何出。’”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自既荒陋,则不得已,姑拾他人之绪餘。”
(3).粗野浅陋。明史·汪应轸传:“州子女荒陋,无以应敕旨。”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 康熙 中以鱼皮等部俗荒陋,令其世娶宗室女,以化导之。”
《漢語大詞典》:麋鹿游(麋鹿遊)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臣闻 子胥 諫 吴王 , 吴王 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 姑苏之臺 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霑衣也。”后因以“麋鹿游”比喻繁华之地变为荒凉之所,暗示国家沦亡。 明 徐复祚《投梭记·应聘》:“远害朝看麋鹿游,蒙筐篚亲相叩。” 清 林旭 《虎丘道上》诗:“新愁旧恨相随续,举目真看麋鹿游。”
《漢語大詞典》:寒殿
指荒凉冷落的寺庙。 唐 司空曙 《过庆宝寺》诗:“黄叶前朝寺,无僧寒殿开。” 唐 许浑 《岁暮自广江至新兴往复中题峡山寺》诗之二:“山风寒殿磬,溪雨夜船灯。”
《國語辭典》:废墟(廢墟)  拼音:fèi xū
弃置的房舍、街市、城郭等。晋。陶渊明〈和刘柴桑〉诗:「荒涂无归人,时时见废墟。」
《漢語大詞典》:秋径(秋徑)
亦作“ 秋逕 ”。 秋日荒凉的小路。 唐 钱起 《新雨喜得王卿书问》诗:“苦雨暗秋径,寒花垂紫苔。” 唐 罗邺 《萤》诗之二:“裴回无烛冷无烟,秋逕莎庭入夜天。” 宋 王安石 《蒙亭》诗:“春樊乱梅柳,秋径深松菊。”
《國語辭典》:边荒(邊荒)  拼音:biān huāng
边远、荒远的地方。汉。蔡琰〈悲愤诗〉二首之一:「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國語辭典》:荒漠  拼音:huāng mò
1.形容荒凉而广阔。如:「荒漠地区」。
2.泛指雨量稀少、气候乾燥、人口密度极低的地区。按地表组成可分为沙漠、岩漠、砾漠等。一般仅可生长根深叶小或无叶植物。动物则具穴居、夏眠等特性。
《漢語大詞典》:荒梗
(1).荒凉闭塞。晋书·司马羕传:“詔与 南顿王 宗 统流人以实中州, 江 西荒梗,復还。”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三:“夷民纷杂,蛮陬荒梗。”
(2).指荒凉闭塞处。 金 元好问 《宿张靖田家》诗:“川涂尽坡陀,岭路入荒梗。”
分類:荒凉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