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荣枯木 朝代:明初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二
同时有荣枯木者,鄞人也。幼甘蔬食,持诵《法华》。父母不许出家,强为婚娶。将醮之夕,逃卧雪中几死。外兄陆甲遇之,解衣以衣,扶归,温以汤火乃苏。初事海会梅峰寿,复谒净慈东屿海祝发受具。澄神禅观,昕夕无间,若中峰、断崖、布衲、大梁、无方、古林诸老宿,皆恭礼之,受其策发。雪窗住育王时,重其戒行精严,招居副座。元至正丁酉,勉徇众请,开法海会,道俗信向,寺赖以兴。明洪武四年,预钟山法会,明年东迁,又明年示寂。龛留七日,颜貌不变。
《國語辭典》:荣枯(榮枯)  拼音:róng kū
1.草木的茂盛与枯萎。南朝宋。颜延之〈秋胡行〉九首之四:「孰知寒暑积,僶俛见荣枯。」唐。温庭筠 题端正树诗:「草木荣枯似人事,绿阴寂寞汉陵秋。」
2.比喻人事的兴衰、穷通。《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轶本与萧王首谋造汉,结死生之约,同荣枯之计。」《红楼梦》第九二回:「人世的荣枯,仕途的得失,终属难定。」
《国语辞典》:盛衰荣枯(盛衰荣枯)  拼音:shèng shuāi róng kū
繁荣兴盛与衰败没落。如:「九份的建筑,忠实地反映了当地矿业的盛衰荣枯。」
《国语辞典》:得失荣枯(得失荣枯)  拼音:dé shī róng kū
人生的得失、盛衰。元。沈和〈赏花时。休说功名套〉曲:「休说功名,皆是浪语,得失荣枯总是虚。」明。无名氏《度黄龙。楔子》:「一梦之中,见了人我是非,得失荣枯,遂有出尘之志。」
《國語辭典》:荣悴(榮悴)  拼音:róng cuì
1.草木的盛衰。晋。陶渊明〈形赠影〉诗:「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2.比喻人的穷通。《文选。潘岳。秋兴赋》:「虽末世之荣悴兮,伊人情之美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人生寄身于太虚之中,其间荣悴悲欢,得失聚散,彼死此生,变形换壳,如梦一场。」
《漢語大詞典》:华枯(華枯)
犹荣枯。喻盛衰,得失。 金 王若虚 《送王士衡赴举序》:“虽然,有以规子也,亲老弟弱,室庐萧然,燠寒华枯,将於子乎属之,所责重矣。” 清 金农 《蒲州刘高士隐居不仕时时断炊作诗慰之》之一:“林藪惟知味道腴,长贫何用计华枯。”
《漢語大詞典》:显否(顯否)
荣枯;穷通。《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斯乃荣辱之本,而显否之基也。可不慎哉!”
分類:荣枯
《國語辭典》:菀枯  拼音:yù kū
茂盛与枯萎。比喻优劣荣辱。语本《国语。晋语二》:「暇豫之吾吾,不如鸟乌。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也作「苑枯」。
《漢語大詞典》:岁物(歲物)
指草木。因其一岁一荣枯,故谓。 唐 陈子昂 《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诗:“秋光稍欲暮,岁物已将阑。” 唐 李白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诗:“岁物忽如此,我来定几时。”
《漢語大詞典》:王杀(王殺)
犹言盛衰,荣枯。 北周 王褒 《上新定锺表》:“ 周发 听声,候春冬之王杀; 师旷 吹律,知 晋 楚 之衰亡。”
分類:盛衰荣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