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7,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覆荫
荫覆
荫凉
遗荫
妙荫
官荫
芘荫
荫屋
木荫
勋荫
荫赎
乾荫
承荫
荫暍
余荫
《漢語大詞典》:覆荫(覆蔭,覆廕)
庇护。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二·释道安:“家世为儒,早失覆荫。” 明 李贽 《答刘方伯书》:“於是卜宅而求诸阳,卜地而求诸阴,务图吉地以覆荫后人,是又数十世之食饮也。”
覆廕:指封建时代官僚子孙因先代官爵勋绩受封。 唐 刘禹锡 《答东阳于令涵碧图》诗引:“ 于生 自以有特操而生於公侯家,由覆廕入仕,常忽忽叹息。”
《漢語大詞典》:荫覆(蔭覆)
(1).遮盖。西京杂记卷三:“五柞宫有五柞树,皆连三抱,上枝荫覆数十亩。”
(2).庇护。《旧唐书·忠义传上·苏安恒》:“当今 梁 、 定 、 河内 、 建昌 诸王等,承陛下之荫覆,并得封王。”
《國語辭典》:荫凉(蔭涼)  拼音:yìn liáng
因物遮蔽而凉爽。如:「在百年老树下休息,倍感荫凉!」《西游记》第七五回:「却说大圣到了瓶中,被那宝贝将身束得小了,索性变化,蹲在当中。半晌,那边荫凉,忽失声笑道:『这妖精外有虚名,内无实事。』」
《漢語大詞典》:遗荫(遺蔭)
亦作“ 遗廕 ”。 父祖的荫庇。西湖游览志馀·才情雅致引 明 张行中 《挽贡友初》诗:“文章自叹无遗荫,冰玉还看有故枝。” 明 沈受先《三元记·托媒》:“多赖祖宗遗廕,得留买卖生涯。”
分類:父祖荫庇
《骈字类编》:妙荫(妙荫)
苏轼代毛正仲军衙厅成庆土道场疏是用命海角之檀那资大雄之妙荫
《國語辭典》:官荫(官蔭)  拼音:guān yìn
旧制中,凡职官有勋劳于国家或因公死难,其子孙得有授官的资格。唐。杜佑《通典。卷一六五。刑三。刑制下》:「无荫犯罪,有荫事发,并从官荫之法。」
分類:官吏
《漢語大詞典》:芘荫(芘蔭)
(1).芘,通“ 庇 ”。遮蔽。 明 李东阳 《学士柏》诗:“芘荫长留六月阴,盘迴直与孤云上。”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官树:“自 孝宽 临州,乃勒部内,当堠处植槐树代之,既免修復,行旅又得芘荫。”
(2).芘,通“ 庇 ”。庇护;包庇。 清 黄钧宰 《金壶遯墨·奇女子》:“前途关卡多,仰藉大力芘荫。” 黄侃 《哀贫民》:“由今观之,殆实以芘荫富民而讳其所号也。”
《漢語大詞典》:荫屋(蔭屋)
荫室。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豉法:“先作暖荫屋。坎地,深三二尺。屋必以草盖,瓦则不佳。密泥塞屋牖,无令风及虫鼠入也。开小户,仅得容人出入。厚作藳篱以闭户。”
《骈字类编》:木荫(木荫)
玉涧杂书谁无三间屋夏月饱睡读书藉木荫听鸟声而惟渊明独知为至乐
《國語辭典》:勋荫(勛蔭)  拼音:xūn yìn
子孙藉祖先功业而得的官爵。《文选。任昉。为褚咨议蓁让代兄袭封表》:「臣门籍勋荫,光锡土宇。」
《漢語大詞典》:荫赎(蔭贖)
根据先辈的功劳、地位许其子孙赎罪。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国初吏人﹞犯罪许用荫赎。吏有所恃,敢於为奸。”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六年:“﹝道官可自大夫以上﹞共带职人并令封至朝官,许荫赎私罪为官户。”
《漢語大詞典》:乾荫(乾蔭,乾廕)
亦作“ 乾廕 ”。父亲的庇荫。 北魏 《元灵耀墓志》:“少倾乾荫,孤苦自立。”《梁书·袁昂传》:“孤子夙以不天,幼倾乾廕,资敬未奉,过庭莫承。”
分類:父亲庇荫
《漢語大詞典》:承荫(承廕)
恩荫授官。《元典章新集·吏部·承廕》:“职官以礼去任例应致仕,委有一子承廕。”
分類:恩荫
《分类字锦》:荫暍(荫暍)
淮南子文王葬死人之骸而九夷归之武王荫暍人于樾下左拥而右扇之而天下怀其德
分类:
《漢語大詞典》:余荫(餘蔭)
(1).指树木枝叶广大的庇荫。 晋 陶潜 《桃花源诗》:“桑竹垂餘荫,菽稷随时艺。”
(2).比喻前辈惠及子孙的恩泽。 明 吴承恩 《德寿齐荣颂》:“况我二三门下承餘荫而叨末光者,忝仕在近,能无激於衷哉!” 胡适 《〈儿女英雄传〉序》:“先生少席家世余荫,门第之盛,无有伦比。”
(3).影响所及。 鲁迅 《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这余荫,就使有一批人,堕入了对于红楼梦之类,总在寻求伏线,挑剔破绽的泥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