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崔荫 朝代:后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后燕清河东武城人,字世禄。仕后燕主慕容垂为长史。章武王宙镇滑台,以荫为司马。先后为诸王参佐,荫才干明敏,善规谏,诸王皆敬惮之。所至简刑法,轻赋役,流民归之,户口滋息。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八三
古荫,字覆人。香山(今中山)人。俗姓梁。礼天然老人受具。初领点座,寻迁副寺,勤劳一十八载。以积劳咯血终,世寿五十六。事见清徐作霖、黄蠡《海云禅藻集》卷三。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三
(释照兼)弟子清荫,字宏泉,嘉兴蔡氏子。少聪敏薙发,外麓袭照。业以医鸣,于时而修持益力。因往平窑闻谷大师所,受具足戒。归请径山义航法师说《楞严》、《般若》诸经。有楚才者,重建圆通阁,未毕而殁,荫为勉力成之。复倡修大雄殿,木商倪作霖曾受病,几濒于危,为荫所全活,因施三百金,购大木以毕其愿。及荫寂,塔于西山月桂峰下。后数十年,开拓禅房,犹用其遗材不尽云。
林希荫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广东揭阳人,字宜民,号贫乐。通五经。永乐间举孝廉,以父母俱亡,遗恨终生而不出。

人物简介

维基
胡文善(14世纪—15世纪),名善荫,以字行。直隶青阳县人,浙江兰溪县籍。永乐十五年(1417年),胡文善中式浙江乡试第一名举人。永乐十六年(1418年),联捷戊戌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改刑部广西司主事,升吏部验封司郎中。
刘荫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刘荫,潮州府程乡县人,进士出身。景泰五年,登进士,任刑部主事。

人物简介

维基
孔荫(1484年—?),字德贻,号一泉,南京应天卫旗籍直隶临淮县人。应天府乡试第三十三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会试第一百十二名,登第二甲第一百零一名进士。户部观政,授刑部主事,改南京户部,出为荆门州知州,历官建昌府同知、平乐府知府,致仕。
吕荫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吕荫(1506年—?),字承之,山东济南府武定州阳信县人,民籍。山东乡试第五十九名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式丁未科会试第二十七名,登第三甲第二百零八名进士。历官兵部武选司郎中,三十六年二月升陕西按察司佥事。

人物简介

维基
鲍承荫(1527年—?),字子传,号继田,山西潞安府长治县人,民籍。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壬子科山西乡试第三十名举人,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科会试二百四十二名,第三甲第二名进士。工部观政,授中书舍人,三十八年九月考选浙江道试监察御史,三十九年三月实授,四十年巡按陕西,又巡视陕西茶马,四十四年正月充礼部会试监试官,四十五年巡按顺天,本年升大名兵备河南按察司副使,隆庆二年(1568年)三月升山东右参政。六年闰二月复除原职,十月升河南按察使,万历二年(1574年)正月升河南右布政使,三年六月改左布政,四年四月巡视太仓银库吏科右给事中李盛春弹劾其侵克解银,罢官听勘,卒于家。
杜荫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杜荫,字舜延,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人,民籍。万历四年(1576年)丙子科顺天府乡试第四十九名,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会试第二百六十七名,登三甲第二百三十三名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8 【介绍】: 明陕西榆林人。张臣子。由父荫积功为延绥副总兵。勇而有谋。万历三十七年为延绥总兵官,积功进署都督同知。移镇辽东,四十六年援抚顺拒后金兵,阵亡。

人物简介

维基
徐世荫,字尔绳,号竹孙,浙江开化县人,明末政治人物。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初授南京兵部车驾司主事,应对王府繁杂需求,有条不紊。因屯卫军多有冒滥,尚书郑三俊计划整治,结果军兵围攻官署,徐世荫单骑前往解围。历任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凤阳府知府,任内多有惠政。不久改常州兵备道,再升福建按察使。闽民患病多求神佑,徐世荫捐俸创办药局,救治病人。崇祯十年(1637年)福建教案爆发,徐世荫同福州府知府查禁天主教,驱逐教士。历升河南布政使、安庐巡抚。请归养,在开化乡居不出。
刘若宰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刘若宰(1595年—1640年),字荫平,一作颖平,号退斋。明代怀宁(今安徽怀宁县平山镇)人。明朝末期状元,书画名家。生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思宗崇祯元年(1628年)会试北京,得中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后授谕德充日讲官,升侍讲学士,「数千言能立就,楷书、行、草无不精绝」。崇祯二年(1629年),汝州香山寺重修观音大士舍利塔完工,次年应邀赴寺,为《重修香山寺观音大士塔记》碑撰文。崇祯十三年(1640年)四月十三日,因疾辞世。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十三
东荫商,字云雏,华州人。明崇祯丙子举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3—1644 【介绍】: 明广平府永年人,字孔嘉,又字井眉。崇祯四年进士。授仪封知县,调杞县,擢吏部文选主事,历太仆丞,阅马近畿。闻李自成破居庸关,驰入京,谒大臣策画战守。大顺军破京师后,投井死。有《君子亭集》。
人物简介
申佳允(1602—1644),本名申佳胤,明末官员,《明史》避雍正皇帝胤禛之名讳而作申佳允,申涵光之父。字孔嘉,又字浚源,号素园,北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人。崇祯四年进士,历任知县、吏部文选司主事、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南京国子监博士、大理寺评事、太仆寺丞等职。甲申之变,佳胤殉国死节,赠太仆寺少卿,谥节悯。入清,褒扬忠烈,赐谥端悯。有《申端悯公诗集》、《申端悯公文集》传世。
维基
申佳胤(1603年—1644年4月25日),字孔嘉,号浚源、素园。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今属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人。明末官员、诗人、经学家,甲申之变时自杀殉国,年四十二。南明追赠太仆寺少卿,谥节悯。清顺治赐谥端悯。清雍正年间避讳清世宗改称佳允、佳荫、佳印。六岁丧父而孤,家庭贫困,经济方面无所仰赖,其母靠纺织维生,有时一日只食一餐。申佳胤自幼便以节操刚正自励,面对他人不显露饥寒的神色,他人无法看出其境况。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补生员。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第三甲第九十五名同进士出身。崇祯六年(1633年),授河南开封府仪封县知县。仪封民风勤谨简朴易于治理,申佳胤减省繁苛的教条,打算与民休息;仪封县原本多盗贼,申佳允严格实行保甲法,使盗贼无处容身,治安渐佳;遇到大雨不止,黄河决口,申佳胤亲自冒著怒涛乘船组织民工堵塞决口;县内有大土豪,奸诈狡猾而扰乱治安,申佳胤将之捕捉处刑,县境内为之震撼。崇祯七年(1634年),申佳胤因有才改调杞县。崇祯八年(1635年),流寇「扫地王」率万人攻打杞县县城,城墙土垣多处崩塌,申佳胤招募死士死守并击溃流寇,因之将土城改建砖城;其后流寇高迎祥等攻入河南,唐王朱聿键率兵勤王,勤王军即将抵达开封府时,诸位省、府大吏甚为惶恐不安,聚集会议说:「留之,不听。行,守土者且得罪。」申佳胤主张:「惟周王可留之。」众人称善,于是用申佳胤之计。崇祯十年(1637年),因政绩卓异,擢吏部文选司主事。上疏防备边患之五项策略。崇祯十三年(1640年),升吏部考功司员外郎。佐理京察。因大学士薛国观倾轧少詹事文安之,文安之因是崇祯辛未科会试主考官,申佳胤奉之为师,故受牵连,又因举劾公正之事忤逆温体仁,贬官出为南京国子监博士。后升迁大理寺评事。再升太仆寺丞,于近畿巡阅御马。崇祯十七年(1644年),以太仆寺丞奉旨出巡牧场。而听闻李自成攻破居庸关后围攻京师,情势仍可避难躲藏,旁人劝申佳胤不要进京,申佳胤流泪说:「固知京师必不守,然我君在焉,安危共之,何所逃避。」三月十二日,申佳胤行山路回京,驰马入都城,到处拜谒军政大臣,筹画与投递守城战之策略,都不被接受。申佳胤留给长子申涵光书信写道:「行己曰义,顺数曰命,义不可背也,命不可违也。吾受国恩,誓死相报,不复顾家矣;天下事莫不坏于贪生而畏死。死于疾、死于利、死于刑戮、于房帏、于斗战,均死也。死数者,不死君父,盖亦不善用死矣;今日之事,君父之事,死义也,犹命也,我则行之。」三月十九日,京师遭流寇攻陷。申佳胤穿戴整齐冠服,叩拜辞别年老母亲,骑马至王恭厂,随从家仆请求申佳胤改换便服以逃避贼兵。申佳胤说:「吾起微贱,食禄十三年;国事至此,敢爱死乎!」两个家仆围守著不离去,申佳胤欺骗他们说:「吾不死也,我将择善地焉。」下马向北叩拜,申佳胤看见一灌溉水田用的巨井,突然跳入巨井中,家仆大惊呼号,欲将申佳胤救出。但井水浅,只超过腹部高度,申佳胤喊道:「告太安人,有子作忠臣,勿过伤也。」于是坐地吸水而溺死,年四十二。南明福王监国时追赠太仆寺少卿,谥节悯。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下诏褒扬甲申死难诸臣,赐谥端悯。申佳胤死后,名士陈子龙为其作〈申节悯公传〉、殷岳为其作〈行状〉,子申涵光、申涵煜、申涵盼编有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