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79,分46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奇药
药品
不药
得药
饵药
知药
调药
药酒
药名
药味
木芍药
收药
药局
药录
药食
《韵府拾遗 药韵》:奇药(奇药)
汉书郊祀志:始皇南至湘山,遂登会稽并海上,几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药。
《國語辭典》:药品(藥品)  拼音:yào pǐn
能治病的物质。也作「药物」。
《漢語大詞典》:不药(不藥)
(1).谓服药无效。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 韩愈 病将卒,召羣僧曰:‘吾不药,今将病死矣!’”
(2).不服药。 宋 张孝祥 《踏莎行》词:“不药身轻,高谈心会,匆匆我又成归计。”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二:“一条条病了的瘟猪,说奇怪一点也不奇怪,都不药而愈,依然是上好的大肥猪了!”
《韵府拾遗 药韵》:得药(得药)
魏志华佗传:初军吏李成苦欬嗽,以问佗。佗言:与君散两钱,好自将爱。一年便健,十八岁当一小发。服此散亦行复差,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亲中人有病如成者。谓成曰:卿今彊健,我欲死。何忍无急去药,以待不祥。先持贷我,成与之。
《漢語大詞典》:饵药(餌藥)
服药。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凡欲饵药, 陶隐居 《太清方》中总録甚备,但须精审,不可轻脱。”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饵药:“人无故不应饵药。”特指修道服用养生长寿药。新唐书·成汭传:“﹝ 汭 ﹞晚喜术士,饵药滨死而苏。”宋史·方技传·丁少微:“ 少微 长服气,多饵药,年百餘岁,康强无疾。”
《韵府拾遗 药韵》:知药(知药)
司马光诗:况逢知药者,饵此等苓术。
《漢語大詞典》:调药(調藥)
调合药剂。《淮南子·泰族训》:“所以贵 扁鹊 者,非贵其随病而调药,贵其擪息脉血,知病之所从生也。”旧唐书·马周传:“ 太宗 躬为调药。”宋史·岳飞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
分類:调合药剂
《國語辭典》:药酒(藥酒)  拼音:yào jiǔ
以各种药材浸制成的酒。汉。桓宽《盐铁论。国病》:「夫药酒苦于口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儒林外史》第三八回:「他但凡要吃人的脑子,就拿这葫芦来打我店里药酒。」
《骈字类编》:药名(药名)
唐 司空曙 药园 独有深山客,时来辨药名。
分类:药名
《國語辭典》:药味(藥味)  拼音:yào wèi
1.药品的气味。《汉书。卷三○。艺文志》:「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
2.方剂中所使用的药物种类。如:「他开的药味太多了。」
3.中药所具有特殊的味,通常有辛、甘、酸、苦、咸等五味。
《國語辭典》:木芍药(木芍藥)  拼音:mù sháo yào
芍药的别名。参见「芍药」条。
《韵府拾遗 药韵》:收药(收药)
于鹄山中寄韦钲诗:早晚来收药,门前有紫芝。
《国语辞典》:药局(药局)  拼音:yào jú
1.药师根据医师处方进行配药的场所。
2.泛指一般的西药房。
《漢語大詞典》:药录(藥録)
录存方剂的典籍。亦泛指现存的药方。 北周 庾信 《卧疾穷愁》诗:“ 稚川 求药録, 君平 问卜林。”
《骈字类编》:药食(药食)
旧唐书经籍志:神化药食经一卷。贾谊新书:药食尝于卑。然后至于贵。药言献于贵,然后闻于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