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5—1900 【介绍】: 清宗室,满洲镶蓝旗人,字伯茀,号菊客。宝廷子。光绪十四年进士。充京师大学堂分教习,赴日本考校章程。既归,政变作,乃闭门不出。八国联军陷京,自缢死。有《日本风土志》、《菊客文集》、《读经札记》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二
宗室寿富,字伯茀,郑献亲王九世孙。光绪戊戌进士,改庶吉士。殉难。有《伯茀诗存》。
维基
宗室寿富(1865年4月3日—1900年8月17日),同治四年三月初八日亥时-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三日巳时),字伯茀,号菊客,又号兰客,清朝镶蓝旗第五族宗室,溥字辈,诗人、词人。寿富自幼博览古籍,擅长古文、诗、词,尤其谙熟《周官》、《三礼》、《太史公书》,同时涉猎外国各国历史,读书过目不忘,又通习算术,著有《四元玉鉴补释》。品性刻苦孤傲,有其父宝廷之风,喜好欣赏山水泉石,静默而不见喜怒,每当谈及忠孝之事则凛然动色,自幼时已然被视为大器之才。宝廷罢官时间早,家庭经济贫困,甚至无法满足餐食,于是遣寿富就学于外之同时自己教授七经。年纪稍长,受业于张佩纶及张之洞门下。治经学不局限汉、宋,惟倾向二程;论天下大势,主张泯除满汉畛域为先。寿富崇尚气节、重视新学,孝顺事奉父亲,总是委曲以符合其父意旨。光绪十四年(1888年)戊子科顺天府宗室乡试举人。十六年,父亲宝廷去世,铺草席、枕土块、不吃盐酪酱料,服丧二年馀;萨廉认为过于矫情,录取寿富的乡试副考官翁同龢则表示「敬之爱之」。
熙瑛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熙瑛(?—1905年),鄂卓氏,字菊朋,镶蓝旗满洲,进士出身。光绪五年,乡试中举;光绪十五年,登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六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光绪十七年,任甘肃乡试正考官。光绪十九年,功臣馆提调。光绪二十一年,任左赞善。次年改右中允,担任翰林院侍讲。光绪二十二年,任文渊阁校理。光绪二十四年,任右庶子,次年任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光绪二十八年,任总理内务府三旗小学堂。光绪二十九年,任内阁学士、礼部侍郎衔、顺天乡试副考官。光绪三十年,任文渊阁直阁事、知贡举。光绪三十一年,任宗室觉罗八旗高等学堂监督、学部左侍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台湾人。光绪二十一年清廷割台后,聚众起义抗击日军,进攻台北,后入山区坚持数年,不受日本统治者招抚。

人物简介

维基
张元济(1867年10月25日—1959年8月14日),字筱斋,号菊生,男,浙江海盐人,中国出版家,为宋朝张九成的裔孙。张元济出生于名门望族,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年四月,散馆,著以部属用,任刑部主事,曾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甲午战争后,积极投身维新运动,组织陶然亭集会。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在北京创办溪学堂。戊戌变法时,被徐致靖推荐给光绪帝,变法失败后被清廷革职,任上海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张元济投资上海商务印书馆,并主持该馆编译工作,倡议设立编译所,聘蔡元培为所长,主持编定教科书,并延请夏曾佑编《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张元济长期主持商务印书馆,后来任董事长。叶圣陶在《商务印书馆》一文评价:“张先生把商务看成是他的终生事业。”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张元济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次年,担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9年8月14日于上海逝世。上海福寿园内有其铜像。

人物简介

维基
解荣辂(1875年—1920年),字子仁,号菊村,山西万泉县人。进士出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式癸卯科三甲进士。同年闰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检讨。陕西榆林道道尹。1904年,赴日本留学。1905年,归国。1906年8月,出任山西大学堂监督。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俞律,号菊味,1928年元月出生于扬州,九岁随父母移家上海,毕业于光华大学。受家庭薰染,特好文学、戏曲、书画。初中一年级在沪新中学参加雪峰文学社。十八岁起为《罗宾汉》、《半月戏剧》撰戏典评论,后陆续于《大公报》、《文汇报》、《新华日报》副刊发表散文、小品、诗歌。1957年划右,1979年平反后任南京市文协秘书长。南京市作协成立后任副主席、秘书长。南京市政协常委。出版有《湖边集》、《浮生百记》、《大书家萧娴》、《萧娴书法艺术解析》、《菊味轩诗钞》等小说、散文、评论、诗歌集。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江苏省诗词协会顾问。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余菊庵,名潜,字通叔,号菊庵、西横居士、海棠花馆主、矶边老人,广东中山市沙溪镇下泽村人。为我国当代书画家、诗人,擅长中国画、篆刻,其“诗书画印”被誉为“四绝”。同时他也被艺术界公认为艺坛上继陈子庄黄秋园之后的又一被发现的,被誉为走中国传统艺术一路的,“诗、书、画、印”造诣达到“四绝”境界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