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飞菟(飛菟)
见“ 飞兔 ”。
《國語辭典》:飞兔(飛兔)  拼音:fēi tù
相传为古代骏马的名字。《吕氏春秋。离俗览。离俗》:「飞兔要袅,古之骏马也。」《文选。张衡。东京赋》:「却走马以粪车,何惜騕袅与飞兔。」
分類:骏马
《漢語大詞典》:伏菟
(1).见“ 伏兔 ”。
(2).见“ 伏兔 ”。
《漢語大詞典》:伏兔
(1).亦作“ 伏菟 ”。隐伏或蹲伏着的兔子。《文选·邹阳〈上书吴王〉》:“今 胡 数涉北河之外,上覆飞鸟,下不见伏兔。” 李善 注引 苏林 曰:“言 胡 上射飞鸟,下尽地之伏兔。”汉书·邹阳传作“伏菟”。 唐 沈佺期 《七夕曝衣篇》:“双花伏兔画屏风,四子盘龙擎斗帐。”
(2).古代车上的部件,勾连车箱底板和车轴,以其形如蹲伏之兔,故名。周礼·考工记·辀人:“良輈环灂,自伏兔不至轨七寸。” 贾公彦 疏:“伏兔衔车轴,在舆下,短不至轨。”
(3).指织机上的部件。 南朝 梁 刘孝威 《鄀县遇见人织率尔寄妇诗》:“机顶挂流苏,机旁垂结珠。青丝引伏兔,黄金绕鹿卢。”
(4).经穴名。别名外勾。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大腿前外侧,髌底外侧端上六寸处。灵枢经·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髕中。”针灸甲乙经卷三:“伏兔在膝上六寸,起肉间,足阳明脉气所发。”
(5).亦作“ 伏菟 ”。草药飞廉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飞廉﹝释名﹞。
《骈字类编》:菟竹
本草黄精释名黄芝戊巳芝菟竹鹿竹仙人馀粮救穷草采餔野生姜重楼鸡格龙衔垂珠
《骈字类编》:茯菟
唐 吴融 病中宜茯苓寄李谏议 千年茯菟带龙鳞,太华峰头得最珍。
《漢語大詞典》:石于菟(石於菟)
石老虎。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崇胜寺 有竹千餘竿,独一根秀出,人呼为‘竹尊者’。 洪觉范 为赋诗云:‘未见同参木上座,空餘听法石於菟。’”参见“ 於菟 ”。
分類:老虎
《國語辭典》:于菟(於菟)  拼音:wū tú
春秋时楚人称虎为「于菟」。《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乳谷,谓虎于菟」。
分類:
《漢語大詞典》:蓄菟
囿苑饲养的供射猎的兔子。 汉 贾谊 新书·势卑:“今不獦猛兽而獦田彘,不搏反寇而搏蓄菟,所獦得毋小,所搏得毋不急乎?”
《高级汉语词典》:菟丘
即菟丝。俗称菟丝子
《骈字类编》:菟芦(菟芦)
本草释名见菟丝下
《漢語大詞典》:菟肩
植物名。属葵类,可食。后汉书·冯异传:“ 异 復进麦饭、菟肩。”《随园诗话补遗》卷四引 清 沈永之 《钓台》诗:“王气终应在 茂陵 ,菟肩麦饭记飘零。”
《漢語大詞典》:赤菟
见“ 赤兔 ”。
《國語辭典》:赤兔  拼音:chì tù
1.本为吕布的骏马,后为关公坐骑。《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布有良马,号曰赤兔。」《三国演义》第三回:「有良马一匹,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名曰赤兔。」
2.传说中一种红毛兔的瑞兽。唐。徐坚《初学记。卷二九。兔第一二。叙事》:「瑞应图曰:『赤兔者瑞兽,王者盛德则至。』」
《骈字类编》:春菟
晋书桓灵宝时尚书误书春蒐为春菟自左丞以下皆被降黜
《漢語大詞典》:畜菟
家兔。菟,通“ 兔 ”。 汉 贾谊 《治安策》:“今不猎猛敌而猎田彘,不搏反寇而搏畜菟,玩细娱而不图大患,非所以为安也。”
《漢語大詞典》:银菟符(銀菟符)
见“ 银兔符 ”。
《漢語大詞典》:银兔符(銀兔符)
亦作“ 银菟符 ”。 银制的兔形兵符。新唐书·高祖纪:“辛巳,停竹使符,班银菟符。”新唐书·车服志:“﹝ 高祖 ﹞颁银菟符,后改铜鱼符。”说郛卷二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 汉 发兵用铜虎符。及 唐 初为银兔符,以兔子为符瑞故也。”
分類:形兵兵符
《分类字锦》:菟膑(菟膑)
风俗通俗说腊正祖食得菟膑者名之曰幸赏以寒酒幸善吉祥令人吉利也
《骈字类编》:菟槐
本草苦参释名苦□苦骨地槐水槐菟槐骄槐野槐白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