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图形类狗
 
画于菟
   
画虎反类狗
 
画虎堪诮
 
画虎文章
 
画虎鹄
 
等画虎
 
落笔成虎
 
虎难摹

相关人物
马援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马援〉~844~
初,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阯,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例句

落笔思成虎,悬梭待化龙。 李咸用 夜吟

雕龙心己切,画虎意何成。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

图形翻类狗,入梦肯非罴。 李商隐 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

谬知终画虎,微分是醯鸡。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二十韵

虎拙休言画,龙希莫学屠。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

画虎已成翻类狗,登龙才变即为鱼。 皮日休 宏词下第感恩献兵都侍郎

典故
菟裘归计
 
菟裘计
 
觅菟裘


《春秋左传正义》卷四〈隐公·传十一年〉~82~
羽父请杀桓公。将以求大宰。公曰。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焉。羽父惧。反谮公于桓公。而请弑之。公之为公子也。与郑人战于狐壤。止焉。郑人囚诸尹氏。赂尹氏。而祷于其主钟巫。遂与尹氏归。而立其主。十一月。公祭钟巫。齐于社圃。馆于寪氏。壬辰。羽父使贼弑公于寪氏。立桓公。而讨寪氏。有死者。不书葬。不成丧也。
《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529~
十一年冬,公子挥谄谓隐公曰:「百姓便君,君其遂立。吾请为君杀子允,君以我为相。」隐公曰:「有先君命。吾为允少,故摄代。今允长矣,吾方营菟裘之地而老焉,以授子允政。」
典故
三朝已食牛
 
乳虎气食牛
 
于菟食牛
   
食牛意气
 
食牛量


《艺文类聚》卷九十〈鸟部上·鸿〉~56~
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贤者之生亦然也。
《新校本汉书》卷八十七上《扬雄传》
有周氏之蝉嫣兮,或鼻祖于汾隅,灵宗初谍伯侨兮,流于末之扬侯。淑周楚之丰烈兮,超既离虖皇波,因江潭而记兮,钦吊楚之湘累。

例句

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 杜甫 徐卿二子歌

典故

《春秋左传正义》卷四〈隐公·传十一年〉~82~
羽父请杀桓公。将以求大宰。公曰。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焉。晋·杜预注:「菟裘,鲁邑,在泰山梁父县南。不欲复居鲁朝,故别营外邑。」
典故
银菟分竹


《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武德元年以前〉~5~
夏四月辛卯,停竹使符,颁银菟符于诸郡。戊戌,世子建成及太宗自东都班师。五月乙巳,天子诏高祖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王后、王女爵命之号,一遵旧典。
《漢語大詞典》:画虎(畫虎)
(1).古代的一种风俗。绘虎于门以御凶息疠。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桃梗苇茭画虎》:“谨按《黄帝书》:‘上古之时,有 神荼 与 鬱垒 昆弟二人,性能执鬼。 度朔山 上有桃树,二人於树下简閲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 神荼 与 鬱垒 缚以苇索,执以食虎。’於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於门,皆追效於前事,冀以御凶也。”
(2).泛指描绘虎的形象。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包氏 宣州 人,世以画虎名家,而 鼎 最为妙。今子孙犹以画虎为业,而曾不得其髣髴也。”
(3).“画虎类狗”的缩语。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报满辞阁疏》:“释担受书,废耕学文。画虎既败,学步无成。” 唐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二十韵》:“谬知终画虎,微分是醯鸡。” 金 边元鼎 《村舍》诗之二:“学得屠龙无用处,祇如画虎反成羞。” 明 胡应麟 诗薮·国朝下:“学 何 不至,不失雕龙;学 李 不成,终类画虎。”参见“ 画虎类狗 ”。
(4).指绘绣的猛虎图像。 前蜀 韦庄 《观浙西府相畋游》诗:“紫袍日照金鹅鬭,红旆风吹画虎狞。”
《國語辭典》:画虎类狗(畫虎類狗)  拼音:huà hǔ lèi gǒu
原本想画老虎,却画得像狗一样。比喻人仿效失真,得到反效果,变得不伦不类。参见「画虎不成反类狗」条。宋。陈骙《文则。卷上。戊》:「彼扬雄《法言》、王通《中说》,模拟此书,未免画虎类狗之讥。」清。李渔《閒情偶寄。卷四。演习部。变调第二。变旧成新》:「但须点铁成金,勿令画虎类狗。」
《國語辭典》:画虎不成(畫虎不成)  拼音:huà hǔ bù chéng
原本想画老虎,却画得不像。比喻人仿效失真,得到反效果,变得不伦不类。参见「画虎不成反类狗」条。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朝野翕然,以为楷式,画虎不成,多所伤败。」《封神演义》第七六回:「只恐画虎不成,终无补于实用。」
《漢語大詞典》:气食牛(氣食牛)
比喻少年气盛。语出尸子卷下:“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贵客皆回头。”
分類:少年气盛
《漢語大詞典》:食牛
尸子卷下:“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鵠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贤者之生亦然。”后以“食牛”赞美青少年志壮心雄,气概豪迈。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 明 李东阳 《题杜日川修撰日会中书兄弟趋朝图》诗:“食牛惊坐客,渡蚁识胡僧。” 清 黄遵宪 《和周朗山琨见赠之作》:“当时乳虎气食牛,众作蝉噪嗤噍啁。”参见“ 吞牛 ”。
《國語辭典》:吞牛  拼音:tūn niú
比喻意气极盛。宋。王十朋〈潘岐哥〉诗:「胸中之气已吞牛,开眼睛光如虎视。」
《國語辭典》:菟裘  拼音:tù qiú
城市名。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省泗水县北。鲁隐公尝有「使营菟裘,吾将老焉」之语。见《左传。隐公十一年》。后遂以菟裘比喻退休养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