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  拼音:guān shì yīn pú sà
佛教菩萨名。为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西方三圣之一。是慈悲的象徵,当众生有苦难时,只要称念他的名号,即可获得解脱苦厄。他还会就众生的因缘,化作种种不同的身分度化之。因此又有各种别称,如水月观音、鱼篮观音、马郎妇观音等,合计中日关于观世音的别称,共有三十三。又名三十三身。关于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南北朝多依经典作男子,唐以后常作女相。是佛教中最受崇拜的菩萨。观世音也译作「观自在」,古译作光世音,略称为「观音」。也称为「大士」、「观世音」、「观自在菩萨」、「观音菩萨」、「观音妈」、「观音大士」。
《国语辞典》:观自在菩萨(观自在菩萨)  拼音:guān zì zài pú sà
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西方三圣之一,是慈悲的象徵。参见「观世音菩萨」条。
《国语辞典》: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  拼音:dà shì zhì pú sà
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者。祂以智慧之光普照一切,使人得到无上力量、威势自在。《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虽然不是个大势至菩萨,搭在篮里便是菜,捉在篮里便是蟹,赚他钱把银子买葱菜,也是好的。」
《国语辞典》: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  拼音:dì zàng wáng pú sà
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参见「地藏菩萨」条。
分类:佛教
《国语辞典》:菩提正道菩萨戒论(菩提正道菩萨戒论)  拼音:pú tí zhèng dào pú sà jiè lùn
书名。宗喀巴撰。系统的阐述佛教戒律及戒律精神,是西藏佛教格鲁派的重要律典之一。
《国语辞典》:眼光菩萨(眼光菩萨)  拼音:yǎn guāng pú sà
江苏省泰兴县裁缝业所供奉的神。
《国语辞典》:药王菩萨(药王菩萨)  拼音:yào wáng pú sà
妙法莲华经》中的一位菩萨。他的前世,由于听闻《妙法莲华经》,而获得很高的成就。以神通作种种布施,最后自烧双臂供佛,为舍身布施的典范。
《国语辞典》:杨泗菩萨(杨泗菩萨)  拼音:yáng sì pú sà
传说中的水神。参见「杨四将军」条。
分类:水神
《国语辞典》:菩萨地(菩萨地)  拼音:pú sà dì
菩萨的十种證悟境界。参见「十地」条。
《漢語大詞典》:黄毛菩萨(黄毛菩薩)
牛的别称。 宋 陶谷 清异录·黄毛菩萨:“予 阳翟 庄舍左右有田老者,不为欺心事,出言鯁直,諢名 撞倒墻 。尤不喜杀牛,见村舍悬列牛头脚,告妻子曰:‘天下人所喫皆从此黄毛菩萨身上发生,临了杀倒,却有天在。’”
分類:
《國語辭典》:地藏菩萨(地藏菩薩)  拼音:dì zàng pú sà
佛教菩萨。四大菩萨之一。根据《地藏菩萨本愿经》的说法,他原是婆罗门子,曾祈求释迦牟尼帮他邪恶的母亲脱离地狱。后誓度尽地狱中一切众生。他被认为是菩萨大愿的代表。虽然《地藏菩萨本愿经》可能是中国人撰写的,但不会因此影响中国佛教徒对他的信仰。传说他曾化身投生新罗国王族,姓金名乔觉,出家来华,入九华山,居数十年圆寂,肉身不坏,因此九华山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道场。地藏菩萨的像多作比丘相,有光环,两眉间蓄发一簇,手持法杖。也作「地藏」、「地藏王」、「地藏王菩萨」。
《國語辭典》:泥菩萨过江(泥菩薩過江)  拼音:ní pú sà guò jiāng
(歇后语)自身难保。因泥塑的菩萨一落入水中就溶化了,所以无法保佑他人。比喻自顾不暇,更谈不上要去帮助别人。如:「这件事你求我有什么用,现在我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也作「土菩萨过江」、「泥菩萨落水」、「泥菩萨过河」。
《國語辭典》:菩萨低眉(菩薩低眉)  拼音:pú sà dī méi
形容人慈善或柔弱的样子。《太平广记。卷一七四。俊辩》:「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分類:慈祥善良
《漢語大詞典》:菩萨哥儿(菩薩哥兒)
女子对男子的亲昵称呼。红楼梦第八回:“我的菩萨哥儿!我説做了好梦呢,好容易遇见你了!”
《國語辭典》:菩萨心肠(菩薩心腸)  拼音:pú sà xīn cháng
菩萨以慈悲为怀。「菩萨心肠」比喻慈悲之心。《西湖佳话。放生善迹》:「吾弟以恩报仇,实是菩萨心肠。」《黄绣球》第二○回:「简直这些人的心像个大煤炭团一样的黑,铁弹子一样的硬,比起山西人放印子债五分取利,一天一收,带利滚利的手段,那还算是有菩萨心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