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55,分44页显示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8  29  30  3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户营
宫营
构营
练营
历营
绿营兵
龙虎营
旗营
集中营
砍营
止营傅陈
游营撞尸
游营
蝇营蚁聚
蝇营蚁附
《骈字类编》:户营(户营)
唐 李益 统汉峰下 统汉峰西降户营,黄河战骨拥长城。
《漢語大詞典》:宫营(宫營)
院落的范围。管子·八观:“城域大而人民寡者,其民不足以守其城;宫营大而室屋寡者,其室不足以实其宫。” 王念孙 读书杂志·管子三:“营亦域也。”
分類:院落范围
《漢語大詞典》:构营(構營)
建造。 宋 赞宁 宋高僧传·读诵·唐湖州法华寺大光传:“既止 乌程 ,构营寳塔,日持《花偈》成报往愿焉。”
分類:建造
《漢語大詞典》:练营(練營)
始建于 清 同治 初年的军队编制。详“ 练军 ”。
《漢語大詞典》:练军(練軍)
清 代军队编制的名称。 清 代练军之创建,酝酿于 咸丰 年间。 同治 元年于 天津 创练洋枪队。二年,以 直隶 额兵酌改练军。四年,兵部、户部诸臣会议选练 直隶 六军,始定练军之名。各省练兵乃踵行之。练军虽在额设制兵内选择,而营哨饷章均按 湘 淮 军制,与防军相同。练军驻屯于通都重镇,其作用亦与防军相同。 光绪 中叶后,防、练军均改为巡防队。 光绪 、 宣统 之间又改为陆军。参阅清史稿·兵志三
《漢語大詞典》:历营(歷營)
巡视军营。周书·达奚武传:“因上马歷营,若警夜者,有不如法者,往往挞之。”
分類:巡视军营
《漢語大詞典》:绿营兵
清代由汉人组成的政府军队。汉兵用绿旗,故称,又称绿旗兵。分马兵、步兵、水师。兵额一般在六十万人左右,时有增减。至清末裁废。
《漢語大詞典》:龙虎营(龍虎營)
后汉书·南匈奴传:“攻破京兆虎牙营。” 李贤 注:“虎牙营即京兆虎牙都尉也。《西羌传》云:‘置虎牙都尉於 长安 , 扶风 都尉於 雍 。’汉官仪曰:‘ 凉州 近 羌 ,数犯三辅,京兆虎牙、 扶风 都尉将兵卫护园陵’也。”三国志·吴志·胡综传:“又作黄龙大牙,常在中军,诸军进退,视其所向。”后因以“龙虎营”指京都军营。 明 何景明 《诸将入朝歌》之二:“侍中独领 嫖姚 部,战马皆归龙虎营。”
分類:京都军营
《漢語大詞典》:旗营(旗營)
亦作“旂营”。 清 代八旗兵营。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徵收民米……事起於前 明 故藩,至本朝为旂营武职俸米。”
分類:八旗兵
《国语辞典》:集中营(集中营)  拼音:jí zhōng yíng
一种关押或隔离战俘、异议分子或特定族群、宗教或政治信仰者的地方。集中营和一般监狱的区别在于,集中营被关押者常因具有「某种特定身分」而被关押,往往不经过法律与公正审判程序即遭拘留,或没有确切的关押期限。参见「劳改营」、「集体恐怖营」条。
《漢語大詞典》:砍营(砍營)
偷营劫寨。《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文》:“玉漏相传,二更四点,临入三更,看看则是砍营时节。”
《分类字锦》:止营傅陈(止营傅陈)
汉书陈汤传:前至郅支城,都赖水上,离城三里,止营傅陈。注:傅读曰敷。
分类:
《国语辞典》:游营撞尸(游营撞尸)  拼音:yóu yíng zhuàng shī
骂人到处游逛。《金瓶梅》第二一回:「不知怎的,听见他这老子每来,恰似奔命的一般,行吃著饭,丢下饭碗,往外不迭,又不知勾引游营撞尸,撞到多咱才来!」
《高级汉语词典》:游营
游行示众
《漢語大詞典》:蝇营蚁聚(蠅營蟻聚)
像苍蝇样往来飞逐,像蚂蚁般纷纷聚集。比喻不顾廉耻,趋炎附势,到处钻营。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卜居》:“朝列,蝇营蚁聚还竞扰,这餘羶怎污牙颊,算自有峯头玉版,鼎中金屑。”亦作“ 蝇营蚁附 ”。 清 顾炎武 《与潘次耕札》之二:“吾以六十四之舅氏,主於其家,见彼蝇营蚁附之流,骇人耳目。”
《漢語大詞典》:蝇营蚁附(蠅營蟻附)
见“ 蝇营蚁聚 ”。
《漢語大詞典》:蝇营蚁聚(蠅營蟻聚)
像苍蝇样往来飞逐,像蚂蚁般纷纷聚集。比喻不顾廉耻,趋炎附势,到处钻营。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卜居》:“朝列,蝇营蚁聚还竞扰,这餘羶怎污牙颊,算自有峯头玉版,鼎中金屑。”亦作“ 蝇营蚁附 ”。 清 顾炎武 《与潘次耕札》之二:“吾以六十四之舅氏,主於其家,见彼蝇营蚁附之流,骇人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