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铁里温(鐵里温)
蒙古语音译词。首,头。 元施惠《幽闺记·虎狼扰乱》:“胡儿胡女惯能骑战马,因贪财寳到中华,閒戏耍,被他拿住,铁里温都哈喇。” 徐嘉瑞 《金元戏曲方言考》:“按华夷译语:‘帖里温,头也。’铁、帖音近。”
《漢語大詞典》:也里可温
蒙古语的音译。 元 代称传入我国的基督教。当时景教派( 元 以前已传入)与天主教皆有教士来 中国 传教,其教统称“十字教”,教士俱称“也里可温”。元史·武宗纪二:“宣政院奏免僧、道、也里可温、答失蛮租税。”参阅 陈垣 《元也里可温教考》
《漢語大詞典》:也孙(也孫)
蒙古语,谓九。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又一二日,歧为八九股,名也孙斡伦,译言九度,通广五七里,可度马。”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蒙古语:“ 元 人以本国语命名,或取颜色,如察罕者,白也……或取数目,如朵儿别者,四也;塔木者,五也;也孙者,九也。”
分類:蒙古语
《国语辞典》:宝儿赤(宝儿赤)  拼音:bǎo ér chì
厨师。译自蒙古语。元。黄溍〈宣徽使太保定国忠亮公神道碑〉:「宝儿赤盖古内瓮之职最为亲密。」也作「火里赤」。
《国语辞典》:豹立直  拼音:bào lì zhí
厨师。译自蒙古语。也作「火里赤」。
《国语辞典》:博尔赤(博尔赤)  拼音:bó ěr chì
元代掌厨的官。译自蒙古语。参见「火里赤」条。《元史。卷九九。兵志》:「亲烹饪以奉上饮食者,曰『博尔赤』。」
《国语辞典》:拔都鲁(拔都鲁)  拼音:bá dū lǔ
武士、勇士。译自蒙古语。也作「八都鲁」。
《国语辞典》:拔睹儿(拔睹儿)  拼音:bá dǔ ér
武士、勇士。译自蒙古语。宋理宗五年鄠县草堂寺阔端太子令旨碑:「天地底气力里阔端太子令旨,道与猪哥、胡秀才、刘黑马、田拔睹儿、大小官员、诸色人等。」也作「八都鲁」。
《国语辞典》:把突儿(把突儿)  拼音:bǎ tú ér
武士、勇士。译自蒙古语。元。郑光祖《老君堂。楔子》:「把突儿来报,大王呼唤,不知有何将令。」也作「八都鲁」。
《国语辞典》:霸都鲁(霸都鲁)  拼音:bà dū lǔ
勇士。译自蒙古语。《元史。卷九九。兵志二》:「又名忠勇之士,曰霸都鲁。」也作「八都鲁」。
《国语辞典》:保兀赤  拼音:bǎo wù chì
厨师。译自蒙古语。明。火源絜《华夷译语。人物门》:「厨子,保兀儿赤。」也作「火里赤」。
《国语辞典》:答剌速  拼音:dá là sù
黄酒。译自蒙古语。《事林广记。庚集。卷一○。饮食门。至元译语》:「酒,答剌速。」也作「打剌孙」。
《国语辞典》:霸突  拼音:bà tú
勇敢、勇士。译自蒙古语。《元朝秘史》卷一清。李文田。注:「元文类张士观驸马昌王阿失碑曰:『霸突』,译云骁勇也。」也作「拔都」、「拔突」。
《漢語大詞典》:鄂拓克
蒙古语otog译音。意为部属。亦为部落长之名。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四:“ 布鲁特 分东西部,东部五,西部十有五。东部在 天山 北, 準部 之西南,近 葱岭 ,距 伊犁 千四百里。每部长皆以鄂拓克为名。”
《漢語大詞典》:鄂尔多(鄂爾多)
契丹语、女真语、蒙古语译音。谓宫帐。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 至元 初,王( 噶玛拉 )已尝出镇北边,寻復封 梁王 ,移镇 云南 ,至是又改封 晋王 ,镇漠北,统领四大鄂尔多之地。鄂尔多犹言宫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