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虎口  拼音:hǔ kǒu
1.比喻危险的境地。《三国演义》第四五回:「亮虽居虎口,安如泰山。」《文明小史》第一二回:「诸君此言差矣!教士某君,救我等于虎口之中。」
2.大拇指与食指相连的部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八回:「原来恽老亨用力过猛,他当著盛怒之下,巴不得这一下就要结果了他的儿子。咸水妹抢过来双手往上一接,震伤了虎口。」
《國語辭典》:探虎口  拼音:tàn hǔ kǒu
毫无防备就深入危险境地。《汉书。卷四三。郦食其传》:「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彊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
分類:深入险境
《分类字锦》:猿臂虎口
唐书郭知运传知运长七尺猿臂虎口以格斗功累补奉州三度府果毅从郭虔瓘破突厥有功加右骁卫将军
分类:将领
《高级汉语词典》:往虎口里探头
俗语。指冒失、危险的举动
《國語辭典》:羊落虎口  拼音:yáng luò hǔ kǒu
羊落入老虎口里。比喻陷入险境,难有生存的希望。明。单本《蕉帕记》第二九出:「太师爷就教龙骧领兵前去策应,定然送死,这是羊落虎口之计,伏乞太师爷尊裁。」也作「羊入虎口」。
分類:险境无生
《漢語大詞典》:一虎口
谓以拇指、食指伸张量物的长度。 元 无名氏 《阿纳忽》曲:“双凤头金釵,一虎口罗鞋。”《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交过四月,打到人腰的麦苗,一虎口长的麦穗。”
《国语辞典》:虎口逃生  拼音:hǔ kǒu táo shēng
比喻经过极大的危险,才安全逃脱。明。许自昌《水浒记》第一六出:「虎口逃生,拯救求怜切人。」也作「虎口馀生」。
《国语辞典》:虎口换珍珠(虎口换珍珠)  拼音:hǔ kǒu huàn zhēn zhū
比喻冒险求取利益。明。龙子犹《杀狗记》第六出:「安享荣华,岂不念祖宗觅利艰辛,千重水面,虎口换出珍珠。」
《国语辞典》:羊入虎口  拼音:yáng rù hǔ kǒu
羊落入老虎口里。比喻置身于危险的境地,必死无疑。如:「明知对方不怀好意,还一个人去赴约,岂不是羊入虎口?」
《國語辭典》:甘冒虎口  拼音:gān mào hǔ kǒu
虎口,比喻非常危险的地方。愿意冒生命危险,表示非常忠心。《三国志。卷六。魏书。袁绍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丰知绍将败,败则己必死,甘冒虎口以尽忠规,烈士之于所事,虑不存己。」
《漢語大詞典》:虎口拔须(虎口拔鬚)
见“ 虎口扳鬚 ”。
《漢語大詞典》:虎口扳须(虎口扳鬚)
比喻冒极大的危险。《再生缘》第五五回:“咳!如今也不用説了。 酈老师 纵是 丽君 ,我也不敢往虎口扳鬚,龙头锯角。”一本作“ 虎口拔鬚 ”。
分類:极大危险
《國語辭典》:虎口拔牙  拼音:hǔ kǒu bá yá
比喻冒著极大的危险。如:「你要小心,和他打交道如同虎口拔牙。」
分類:危险
《漢語大詞典》:虎口扳须(虎口扳鬚)
比喻冒极大的危险。《再生缘》第五五回:“咳!如今也不用説了。 酈老师 纵是 丽君 ,我也不敢往虎口扳鬚,龙头锯角。”一本作“ 虎口拔鬚 ”。
分類:极大危险
《國語辭典》:虎口馀生(虎口餘生)  拼音:hǔ kǒu yú shēng
比喻经历大难而未死。《三侠五义》第二三回:「你是虎口馀生,将来造化不小,富贵绵长。」也作「虎口逃生」。
《漢語大詞典》:垂饵虎口(垂餌虎口)
往虎口送食。比喻置身险地。《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李陵 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歷王庭,垂饵虎口。” 张铣 注:“垂饵,犹送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