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棘生殿

相关人物
冉闵
 
石虎


《晋书》卷九十五《艺术传·佛图澄传》
佛图澄,天竺人也。本姓帛氏。少学道,妙通玄术。……季龙大享群臣于太武前殿,澄吟曰:「殿乎,殿乎!棘子成林,将坏人衣。」季龙令发殿石下视之,有棘生焉。冉闵小字棘奴。
《晋书》卷一○七《石季龙载记下》
季龙十三子,五人为冉闵所杀,八人自相残害,混至此又死。初,谶言灭石者陵,寻而石闵徙封兰陵公,季龙恶之,改兰陵为武兴郡,至是终为闵所灭。

例句

棘生石虎殿,鹿走姑苏台。 李白 对酒

典故
贾家虎子


《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列传·贾彪〉~226~
贾彪字伟节,颍川定陵人也。少游京师,志节慷慨,与同郡荀爽齐名。……延熹九年,党事起,太尉陈蕃争之不能得,朝廷寒心,莫敢复言。彪谓同志曰:「吾不西行,大祸不解。」乃入洛阳,说城门校尉窦武、尚书霍谞,武等讼之,桓帝以此大赦党人。李膺出,曰:「吾得免此,贾生之谋也。」……以党禁锢,卒于家。初,彪兄弟三人,并有高名,而彪最优,故天下称曰「贾氏三虎,伟节最怒」。
典故 
贾氏季虎

相关人物
贾彪


《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列传·贾彪〉~226~
贾彪字伟节,颍川定陵人也。少游京师,志节慷慨,与同郡荀爽齐名。初仕州郡,举孝廉,补新息长。小民困贫,多不养子,彪严为其制,与杀人同罪。城南有盗劫害人者,北有妇人杀子者,彪出案发,而掾吏欲引南。彪怒曰:「贼寇害人,此则常理,母子相残,逆天违道。」遂驱车北行,案验其罪。城南贼闻之,亦面缚自首。数年閒,人养子者千数,佥曰「贾父所长」,生男名为「贾子」,生女名为「贾女」。延熹九年,党事起,太尉陈蕃争之不能得,朝廷寒心,莫敢复言。彪谓同志曰:「吾不西行,大祸不解。」乃入洛阳,说城门校尉窦武、尚书霍谞,武等讼之,桓帝以此大赦党人。李膺出,曰:「吾得免此,贾生之谋也。」先是岑晊以党事逃亡,亲友多匿焉,彪独闭门不纳,时人望之。彪曰:「传言『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公孝以要君致衅,自遗其咎,吾以不能奋戈相待,反可容隐之乎?」于是咸服其裁正。以党禁锢,卒于家。初,彪兄弟三人,并有高名,而彪最优,故天下称曰「贾氏三虎,伟节最怒」。

例句

雄推三虎贾,群擢八龙荀。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

八龙三虎俨成行,琼树花开鹤翼张。 卢纶 酬赵少尹戏示诸侄元阳等因以见赠

八龙乘庆重,三虎递朝归。 祖咏 赠苗发员外

贾氏许频趋季虎,荀家因敢谒头龙。 黄滔 投翰长赵侍郎

典故
谏虎

相关人物
太叔段


《诗经·郑风·大叔于田》
大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叔在薮火,烈具举。袒裼暴虎,献于公所。将叔无狃,戒其伤女。

例句

谏虎昔赐骏,安人将问牛。 长孙佐辅 闻韦驸马使君迁拜台州

典故
相关人物
张衡


《昭明文选》卷三〈赋乙·京都中·东京赋〉~94~
周姬之末,不能厥政,政用多僻。始于宫邻,卒于金虎。唐·李善注引汉·应劭《汉官仪》曰:「不制之臣,相与比周。比周者,宫邻金虎。宫邻金虎,言小人在位,比周相进,与君为邻,贪求之德坚若金,谗谤之言恶若虎也。」

例句

金虎知难动,毛厘亦耻言。 杜牧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

金虎挻灾不复论,搆成狂猘犯车尘。 韩偓 八月六日作四首

典故 
天关九虎


《楚辞补注》卷九〈招魂〉~20~
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东汉·王逸注:「啄,齧也。言天门凡有九重,使神虎豹执其关闭,主啄齧天下欲上之人,而杀之也。」
典故
两虎斗

相关人物
廉颇
 
蔺相如


《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彊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例句

赵倚两虎斗,晋为六卿分。 李白 古风之五十三

典故 
相关人物
朱桓


《三国志》卷五十六《吴书·朱桓传》
「权自出祖送,谓曰:『今寇虏尚存,王涂未一,孤当与君共定天下,欲令君督五万人专当一面,以图进取,想君疾未复发也。』桓曰:『天授陛下圣姿,当君临四海,猥重任臣,以除奸逆,臣疾当自愈。』」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吴录》曰:「桓奉觞曰:『臣当远去,愿一捋陛下须,无所复恨。』权冯几前席,桓进前捋须曰:『臣今日真可谓捋虎须也。』权大笑。」
《三国志》卷五十六〈吴书·朱桓传〉~35~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吴录》曰:「桓奉觞曰:『臣当远去,愿一捋陛下须,无所复恨。』权冯几前席,桓进前捋须曰:『臣今日真可谓捋虎须也。』权大笑。」

例句

牡丹花下帘钩外,独凭红肌捋虎须。 曹唐 暮春戏赠吴端公

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 韩偓 安贫

典故
桃李成阴
 
桃李树
 
桃李阴
 
树李
 
树桃李
 
满城桃李
 
满庭桃李
 
满门桃李

相关人物
阳虎

参考典故
栽桃李


《韩诗外传》卷七~306~
魏文侯之时,子质仕而获罪焉,去而北游,谓简主曰:「从今已后,吾不复树德于人矣。」简主曰:「何以也?」质曰:「吾所树堂上之士半,吾所树朝廷之大夫半,吾所树边境之人亦半。今堂上之士恶我于君,朝廷之大夫恐我以法,边境之人劫我以兵,是以不树德于人也。」简主曰:「噫!子之言过矣。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由此观之,在所树也。今子所树,非其人也。故君子先择而后种也。」诗曰:「无将大车,惟尘冥冥。」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唐纪二十三·则天顺圣皇后下·久视元年〉~655~
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文学缊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太后曰:「已迁矣。」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曲阿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汉·刘向《说苑》卷六《复恩》
阳虎得罪于卫,北见简子曰:「自今以来,不复树人矣。」简子曰:「何哉?」阳虎对曰:「夫堂上之人,臣所树者过半矣;朝廷之吏,臣所立者亦过半矣;边境之士,臣所立者亦过半矣。今夫堂上之人,亲郤臣于君;朝廷之吏,亲危臣于众;边境之士,亲劫臣于兵。」简子曰:「唯贤者为能报恩,不肖者不能。夫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食焉。树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今子之所树者,蒺藜也,自今以来,择人而树,毋已树而择之。」

简释

桃李:喻学生、弟子。唐李白《赠崔侍御》:“扶摇应借力,桃李愿成荫。”


例句

不栽桃李树,何日得成阴。 张谓 寄李待御

翳君树桃李,岁晚托深期。 李白 赠徐安宜

托阴当树李,忘忧当树萱。 李白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典故
宁成乳虎

相关人物
宁成


《汉书》卷九十《酷吏传·义纵传》
「宁成家居,上欲以为郡守,御史大夫弘曰:『臣居山东为小吏时,宁成为济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成不可令治民。』上乃拜成为关都尉。岁馀,关吏税肄郡国出入关者,号曰:『宁见乳虎,无直宁成之怒。』其暴如此。」唐·颜师古注:「猛兽产乳,养护其子,则搏噬过常,故以喻也。」

例句

郅都苍鹰,宁成乳虎。 李瀚 蒙求

典故  

《尚书·周书·牧誓》
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勖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勖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于商郊;弗迓克奔,以役西土。勖哉夫子!尔所弗勖,其于尔躬有戮!」旧题汉·孔安国传:「貔,执夷虎属也,四兽皆猛健,欲使士众法之奋击于牧野。」

例句

鸳鸿随半仗,貔虎护重关。 杜牧 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十六韵献居守相国崔公兼呈工部刘公

由来貔虎士,不满凤皇城。 杜甫 复愁十二首之九

断碛瞻貔武,临池识凤凰。 杨巨源 上刘侍中

弟兄间世真飞将,貔虎归时似故乡。 杨巨源 述旧纪勋寄太原李光颜侍中二首之一

豺狼毳幕三千帐,貔虎金戈十万军。 韩琮 京西即事

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李商隐 韩碑

典故
三朝已食牛
 
乳虎气食牛
 
于菟食牛
   
食牛意气
 
食牛量


《艺文类聚》卷九十〈鸟部上·鸿〉~56~
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贤者之生亦然也。
《新校本汉书》卷八十七上《扬雄传》
有周氏之蝉嫣兮,或鼻祖于汾隅,灵宗初谍伯侨兮,流于末之扬侯。淑周楚之丰烈兮,超既离虖皇波,因江潭而记兮,钦吊楚之湘累。

例句

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 杜甫 徐卿二子歌

典故
千貂避路

相关人物
赵石虎


《晋书》卷一百六〈石季龙载记上〉~2769~
时豪戚侵恣,贿托公行,季龙患之,擢殿中御史李矩为御史中丞,特亲任之。自此百僚震慑,州郡肃然。季龙曰:「朕闻良臣如猛兽,高步通衢而豺狼避路,信矣哉!」
典故
擒虎将军

相关人物
韩擒虎


《隋书》卷五十二〈韩擒虎列传〉~340~
任蛮奴为贺若弼所败,弃军降于擒,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
典故
青龙白虎车

相关人物
沈羲


《神仙传》卷八《沈羲》
沈羲者,吴郡人。学道于蜀中,但能消灾治病,救济百姓。不知服药物。功德感天,天神识之,羲与妻贾共载诣子妇卓孔宁家,道逢白鹿车一乘、青龙车一乘、白虎车一乘,从者皆数十骑,皆朱衣,仗矛带剑,辉赫满道。……骑人曰:「羲有功于民,心不忘道。……年寿将尽。黄老今遣仙官来下迎之。侍郎薄延之,乘白鹿车是也。度世君司马生,青龙车是也。迎使者徐福,白虎车是也。」须臾有三仙人羽衣持节,以白玉简青玉介丹玉字授羲,羲不能识。遂载羲升天。

例句

举手何所待,青龙白虎车。 李白 早望海霞边

《漢語大詞典》:三虎
(1).虎为猛兽,“三虎”喻同时以雄杰著称的三人。指 东汉 贾彪 兄弟三人。后汉书·党锢传·贾彪:“ 彪 兄弟三人,并有高名,而 彪 最优,故天下称曰:‘ 贾氏 三虎, 伟节 ( 彪 字)最怒。’” 南朝 陈 徐陵 《代梁贞阳侯与荀昂兄弟书》:“ 贾氏 三虎,岂独贵於前修; 荀 家八龙,信服在於今日。” 唐 元稹 《曲江老人》诗:“雄推三虎 贾 ,群擢八龙 荀 。”
(2).虎为猛兽,“三虎”喻同时以雄杰著称的三人。指 宋 代 杨紘 、 王鼎 、 王绰 三人。宋史·杨紘传:“ 紘 御下急……与 王鼎 、 王绰 ,号‘江东三虎’。”宋史·王鼎传:“ 鼎 提点 江 东刑狱,与转运使 杨紘 ,判官 王绰 ,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於是所部官吏怨之,目为三虎。”
(3).指三个凶恶如虎的人。宋史·宗室传四·彦倓:“邑民 潘氏 兄弟横邑中,号‘三虎’…… 彦倓 白其守,治之。”
《漢語大詞典》:金虎
(1).指西面方向。语出《淮南子·天文训》:“西方金也……其神为 太白 ,有兽白虎。” 唐 吕温 《凌烟阁勋臣颂·刘夔公宏基》:“ 夔公 峥嶸,金虎之精。”
(2).西方七宿的通称。《文选·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诗》:“ 望舒 离金虎, 屏翳 吐重阴。” 李善 注:“汉书曰:西方,金也……然西方七星,毕昴之属,俱白虎也。” 刘良 注:“毕星,西方宿,故云金虎也。”
(3).指金星和昴星。古人以为金星与昴宿相近系兵乱之象。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大辰匿耀,金虎习质。” 李善 注:“《石氏星经》曰:昴者,西方白虎之宿也。太白者,金之精。太白入昴,金虎相薄,主有兵乱也。” 唐 李嘉祐 《润州杨别驾宅送蒋九侍御收兵归扬州》诗:“冷气清金虎,兵威壮铁冠。”
(4).指太阳。 南朝 梁 刘孝绰 《望月有所思》诗:“玉羊东北上,金虎西南昃。” 五代 谭用之 《江边秋夕》诗:“吟期汗漫驱金虎,坐约丹青跨玉鱼。” 明 何景明 《后白菊赋》:“金虎兮屏舍,白帝兮徂驾。”
(5).比喻国君所亲厚的小人。文选·张衡〈东京赋〉:“始於宫邻,卒於金虎。” 李善 注:“ 应劭 《汉官仪》曰:不制之臣,相与比周。比周者,宫隣金虎。宫隣金虎,言小人在位,比周相进,与君为隣,贪求之德坚若金,谗谤之言恶若虎也。” 唐 杜牧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金虎知难动,毛釐亦耻言。” 清 钱谦益 《癸未元日》诗:“禁城云护铜龙晓,阁道风迴金虎清。”
(6).器物上的虎形金属装饰。 唐 韩湘 《言志》诗:“寳鼎存金虎,元田养白鸦。” 宋 米芾 《书史》:“研滴须琉璃,镇纸须金虎。”
(7).指虎。 元 张可久 《人月圆·吴门怀古》曲:“山藏金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一本作“ 白虎 ”。
(8).见“金虎臺。”
(9).见“ 金虎符 ”。
《漢語大詞典》:金虎符
古代发兵或表明身份的凭证。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授君印綬、册书,金虎符第一至第九。” 吕向 注:“金虎、竹使符, 汉 家符名。”元史·兵志一:“万户佩金虎符。符趺为伏虎形,首为明珠,而有三珠、二珠、一珠之别。”元史·地理志六:“ 至元 十七年,命 都实 为招讨使,佩金虎符,往求 河 源。”亦省称“ 金虎 ”。 元 萨都剌 《送管监司升广西宣慰使》诗:“花驄一日行千里,金虎三珠照百蛮。”
《漢語大詞典》:九关虎豹(九關虎豹)
比喻凶残的权臣。语本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 清 陈梦雷 《行路难》诗:“不见九关虎豹虓且噬,浮云蔽日孰为怯?”
分類:凶残权臣
《漢語大詞典》:捋虎
见“ 捋虎鬚 ”。
《國語辭典》:捋虎须(捋虎鬚)  拼音:lè hǔ xū
拔老虎的胡子。比喻做冒险的事。《三国志。卷五六。吴书。朱桓传》裴松之注引《吴录》:「桓奉觞曰:『臣当远去,愿一捋陛下须,无所复恨。』权冯几前席,桓进前捋须曰:『臣今日真可谓捋虎须也。』权大笑。」唐。韩偓 安贫诗:「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也作「拔虎须」、「撩虎须」。
《國語辭典》:捋虎须(捋虎鬚)  拼音:lè hǔ xū
拔老虎的胡子。比喻做冒险的事。《三国志。卷五六。吴书。朱桓传》裴松之注引《吴录》:「桓奉觞曰:『臣当远去,愿一捋陛下须,无所复恨。』权冯几前席,桓进前捋须曰:『臣今日真可谓捋虎须也。』权大笑。」唐。韩偓 安贫诗:「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也作「拔虎须」、「撩虎须」。
《漢語大詞典》:貔武
貔虎。 唐高祖 李渊 之祖名 虎 , 唐 代因避讳改“虎”为“武”。比喻勇猛的将士。 唐 薛存诚 《观南郊回仗》诗:“閲兵貔武振,听乐凤皇来。” 前蜀 杜光庭 《都监将军周天醮词》:“连营貔武,千里隄封,慙无监抚之能,但切兢忧之恳。”参见“ 貔虎 ”。
《國語辭典》:貔虎  拼音:pí hǔ
貔与虎都是猛兽。比喻勇猛的将士。唐。杜甫 观兵诗:「北庭送壮士,貔虎数尤多。」唐。卢群 淮西席上醉歌:「卫霍真诚奉主,貔虎十万一身。」
《國語辭典》:貔虎  拼音:pí hǔ
貔与虎都是猛兽。比喻勇猛的将士。唐。杜甫 观兵诗:「北庭送壮士,貔虎数尤多。」唐。卢群 淮西席上醉歌:「卫霍真诚奉主,貔虎十万一身。」
《國語辭典》:虎貔  拼音:hǔ pí
虎与貔,二者皆指凶猛的野兽。比喻勇猛的将士。唐。李商隐〈韩碑〉诗:「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分類:勇猛战士
《漢語大詞典》:气食牛(氣食牛)
比喻少年气盛。语出尸子卷下:“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贵客皆回头。”
分類:少年气盛
《漢語大詞典》:食牛
尸子卷下:“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鵠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贤者之生亦然。”后以“食牛”赞美青少年志壮心雄,气概豪迈。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 明 李东阳 《题杜日川修撰日会中书兄弟趋朝图》诗:“食牛惊坐客,渡蚁识胡僧。” 清 黄遵宪 《和周朗山琨见赠之作》:“当时乳虎气食牛,众作蝉噪嗤噍啁。”参见“ 吞牛 ”。
《國語辭典》:吞牛  拼音:tūn niú
比喻意气极盛。宋。王十朋〈潘岐哥〉诗:「胸中之气已吞牛,开眼睛光如虎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