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虚文(虛文)  拼音:xū wén
1.不切实际的文词。《汉书。卷八五。谷永传》:「废承天之至言,角无用之虚文。」
2.不切实用的仪节。《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勿营缮下宫置宫人,及作石羊、石虎、石马、石人等物,此等虚文,宜一切革罢。」
《高级汉语词典》:虚文浮礼  拼音:xū wén fú lǐ
没有意义的,表面应酬的礼数
《漢語大詞典》:虚文缛节(虚文縟節)
虚伪的礼数,繁琐的仪节。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五:“社会既厌三纲压抑、虚文縟节之俗,而未能研究新道德以代之,是理想风俗上之过渡时代也。”
《漢語大詞典》:虚文缛礼(虚文縟禮)
同“虚文縟节”。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盖 英伦 尔时,虚伪满于社会,以虚文縟礼为真道德,有秉自由思想而探究者,世輒谓之恶人。”
《漢語大詞典》:文行
(1).文章与德行。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宋 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始 潮 人未知学,公命进士 赵德 为之师,自是 潮 之士,皆篤於文行。” 明 刘基 《深居精舍记》:“上人名 允若 ,字 季衡 ,以文行闻於时贤。” 清 刘大櫆 《郑氏节母传》:“督学使者及郡守多重其文行。”
(2).谓仅有虚文下达。宋书·武帝纪下:“杖罚虽有旧科……若皆有其实,则体所不堪,文行而已,又非设罚之意。”
《漢語大詞典》:文降
以虚文归降。犹言表面投降。后汉书·皇甫规传:“於是中外并怨,遂共诬 规 货赂羣 羌 ,令其文降。” 李贤 注:“以文簿虚降,非真心也。”晋书·苻坚载记下:“乃羈縻一方,文降而已。”新唐书·王忠嗣传:“ 乌苏米施可汗 请降, 忠嗣 以其方彊,特文降耳,乃营 木剌 、 兰山 ,谍虚实。”
《国语辞典》:视同具文(视同具文)  拼音:shì tóng jù wén
当做虚文看待,不按其规定去实行。如:「军事命令岂可视同具文?」
《國語辭典》:官样文章(官樣文章)  拼音:guān yàng wén zhāng
原指进呈皇帝的文章,文字堂皇典雅。后比喻徒具形式的例行公事,或空洞不求实际的文章、空话。《官场现形记》第五回:「这日因为就要上任,前来禀辞,乃是官样文章,不必细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