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虬龙(虯龍)  拼音:qiú lóng
1.一种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龙。《楚辞。屈原。天问》:「焉有虬龙,负熊以游?」《文选。左思。吴都赋》:「比饰虬龙,蛟螭与对。」
2.形容盘旋曲折的道路。宋。苏轼 后赤壁赋:「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漢語大詞典》:苍虬(蒼虯)
亦作“ 苍虯 ”。
(1).青色的龙。 三国 魏 曹植 《九咏》:“駟苍虬兮翼轂,驾陵鱼兮驂鲸。” 唐 王勃 《寻道观》诗:“苍虬不可得,空望白云衢。” 明杨柔胜《玉环记·延赏庆寿》:“苍虬白鹤常廝守,松柏同荣,岁寒不朽。”
(2).形容树木盘曲的枝干。 宋 王沂孙 《疎影·咏梅影》词:“苍虯欲捲涟漪去,慢蜕却、连环香骨。” 清 顾炎武 《岁九月虏令伐我墓柏二株》诗:“老柏生崇冈,本是苍虬种。”
《國語辭典》:虬髯(虯髯)  拼音:qiú rán
蜷曲的须髯。《三国演义》第二八回:「两臂有千斤之力,板肋虬髯,形容甚伟。」《聊斋志异。卷二。红玉》:「忽一丈夫吊诸其室,虬髯阔颔。」
分類:拳曲
《國語辭典》:虬髯客(虯髯客)  拼音:qiú rán kè
唐人传奇虬髯客传中的人物,据传即隋末侠士张仲坚。其人髯赤而蜷曲,结识李靖、红拂,欲起事反隋,但因不愿与李世民争夺天下,乃遁入扶馀国,杀其国君,自立为王。
《漢語大詞典》:虬枝
亦作“虯枝”。 盘屈的树枝。 元 吴师道 《庐山纪游赠黄伯庸》诗:“入门双剑色,夹道万虯枝。” 清 纳兰性德 《金山赋》:“珍卉含葩而笑露,虬枝接叶而吟风。” 茅盾 《白杨礼赞》:“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分類:盘屈树枝
《漢語大詞典》:潜虬(潛虯)
见“ 潜虯 ”。
亦作“ 潜虬 ”。亦作“潜虯”。 1.犹潜龙。喻有才德而未为世重用之人。 晋 左思 《蜀都赋》:“下高鵠,出潜虯。”《文选·谢灵运〈登池上楼〉诗》:“潜虯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李善 注:“虯以深潜而保真,鸿以高飞而远害。今已婴俗网,故有愧虯鸿也。” 唐 李白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诗:“令弟经济士,謫居我何伤。潜虬隐尺水,著论谈兴亡。” 唐 孟郊 《寄张籍》诗:“浮云何当来,潜虬会飞腾。”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二次大失败》:“ 李白 称之为‘经济士’,又称之为‘潜虯’(卧龙)。”
(2).无名指。《全唐诗》卷八七八载《招手令》:“潜虯阔玉柱三分,奇兵阔潜虯一寸。”自注:“潜虯,无名指也。”
《國語辭典》:蛟虬(蛟虯)  拼音:jiāo qiú
1.蛟与虬。唐。孟郊峡哀〉诗:「石剑相劈斫,石波怒蛟虬。」
2.形容蟠曲的样子。金。赵秉文游华山寄元裕之〉诗:「五鬣不朽之长松,流膏入地盘蛟虬。」
分類:奸邪水族
《國語辭典》:虬须(虯鬚)  拼音:qiú xū
蜷曲的胡须。唐。李颀〈送陈章甫〉诗:「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也作「虬须」。
分類:拳曲胡须
《漢語大詞典》:玉虬(玉虯)
亦作“ 玉虯 ”。
(1).传说中的虬龙。《楚辞·离骚》:“駟玉虬以乘鷖兮,溘涘风余上征。” 唐 温庭筠 《奉天西佛寺》诗:“忆昔狂童犯顺年,玉虯閒暇出 甘泉 。” 严复 《秋花次吕女士韵》:“修门日远 灵均 魂,玉虬飞鸟还相群。”
(2).饰有玉勒的马。《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於是乎背秋涉冬,天子校猎。乘鏤象,六玉虯。” 颜师古 注引 张揖 曰:“六玉虯,谓驾六马,以玉饰其鑣勒,有似玉虯。”
(3).比喻竹鞭。 宋 朱熹 《新笋》诗:“下有万玉虯,三冬卧寒土。”
(4).浑天仪上的部件,形制如龙。《初学记》卷二五引 汉 张衡 《漏水转浑天仪制》:“以玉虬吐漏,水入两壶。右为夜,左为昼。”
《骈字类编》:虬松(虬松)
名山记:朝鲜三日浦中有小岛,苍石盘陀,其上虬松铺阴。
《漢語大詞典》:翠虬(翠虯)
(1).青龙的别称。 汉 扬雄 《解难》:“独不见翠虯絳螭之将登虖天,必耸身於 苍梧 之渊。” 唐 陈子昂 《修竹篇》:“驱驰翠虯驾,伊鬱紫鸞笙。”
(2).指舟船。 汉 傅毅 《洛都赋》:“渟清沼以汎舟,浮翠虯与玄武。” 唐 徐彦伯 《奉和兴庆池戏竞渡应制》:“夹道传呼翊翠虯,天迴日转御芳洲。”
《骈字类编》:青虬(青虬)
唐 卢照邻 怀仙引 若有人兮山之曲,驾青虬兮乘白鹿。
《漢語大詞典》:蟠虬(蟠虯)
亦作“ 蟠虬 ”。 盘曲的虬龙。北堂书钞卷一三四引 晋 孙惠 《楠榴枕赋》:“蜿若蟠虯,翩似駮鸖。” 宋 刘弇 《宿长山寺》诗:“苍山两蟠虬,杰势分夭矫。”
见“ 蟠虯 ”。
分類:盘曲虬龙
《漢語大詞典》:赤虬(赤虯)
赤色虬龙。神话中仙人的坐骑。 南朝 梁 张正见 《神仙篇》:“ 西王 已令青鸟去,东海还驭赤虯来。”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李太白得仙》:“ 元和 初有人自 北海 来,见 太白 与一道士在高山上笑语久之。顷,道士於碧雾中跨赤虯而去。 太白 耸身健步追,共乘之而东去。”
《漢語大詞典》:龙虬(龍虯)
亦作“ 龙虯 ”。
(1).指龙。 宋 张耒 《龟陵湾阻风三日遥祷孤山而风止》诗:“天寒波涛恶,岸窟腾龙虬。” 元 大欣 《送张清夫》诗:“风水愁催画鷁飞,松杉喜作龙虯舞。”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其辞(指《离骚》)述己之始生,以至壮大……称古帝,怀神山,呼龙虬,思佚女。”
(2).拳曲貌。初学记卷二八引 晋 傅玄 《桃赋》:“根龙虬而云结兮,弥万里而屈盘。”
分類:拳曲
《漢語大詞典》:金虬(金虯)
亦作“ 金虬 ”。 金龙。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孤园寺》:“幡条玉龙扣,殿角金虯舞。” 清 陈维嵩 《采桑子·为汪蛟门舍人题画册十二帧》词:“苍松陡作金虬舞,似此云山,不像人间。”
见“ 金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