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蛇知蛇足
【佛学大辞典】
(譬喻)智度论十曰:「如偈说,智人能敬智,智论则智喜,智人能知智,如蛇知蛇足。」
黑蛇抱珠
【佛学大辞典】
(譬喻)喻众生业报之因缘不同也。智度论八曰:「业报因缘各各不同。(中略)譬如黑蛇,而抱摩尼珠卧,有阿罗汉人乞食不得。」
纳蛇于筒
【佛学大辞典】
(譬喻)譬禅定能正人之邪曲也。智度论曰:「是心从无始来常曲不正,得是正心行处,心则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则直。」
比丘化为蛇
【佛学大辞典】
(传说)行事钞资持记下一之三曰:「有比丘喜乐衣服,因病致死,后化为蛇来缠衣。」
一蛇首尾
【佛学大辞典】
(譬喻)杂譬喻经曰:「昔有一蛇,头尾自诤,头语尾曰:我应大。尾语头曰:我应大。头曰:我有耳能听,有目能视,有口能食,行时在前,故应大。汝无此术。尾曰:我使汝去,故得去,若我不去,则汝不得去。以身绕木三匝,三日不已,求食不得,饥饿垂死。头语尾曰:汝放我,听汝为大。尾闻其言,即时放之。后语尾曰:听汝前行。尾在前行,未数步,堕大深坑而死。喻众生无智,为人我,终堕于三途也。」
蛇行
【佛学大辞典】
(譬喻)佛告诸比丘有蛇行法,何等为蛇行法?谓杀生手常血腥,乃至行十不善等。彼尔时身蛇行,口蛇行,意蛇行。如是身口意蛇行已,向地狱或畜生之一趣。蛇行众生,谓蛇鼠猫狸等腹行众生,是名蛇行法。见杂阿含经三十七。
蛇足
【佛学大辞典】
(譬喻)譬情有理无之妄见也。万善同归集五曰:「起龟毛兔角之心,作蛇足盐香之见。」
蛇神
【佛学大辞典】
(天名)延命地藏经所说十五神之一。
蛇绳麻喻
【佛学大辞典】
(譬喻)说明唯识,说明三性所引之譬喻。谓见绳以为蛇,既觉为绳,悟绳之实性为麻也。(参见:三性)
三性
【佛学大辞典】
(名数)善恶无记之三。遍依圆之三。
【佛学常见辞汇】
1。唯识宗把宇宙万法分为三种性质,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普遍计度一切法,然后颠倒迷执,认为或有或无者,名遍计所执性;万法皆无自性,不能单独生起,须靠众缘俱备,然后乃生,名依他起性;诸法的本体,名为法性,亦叫真如,湛然常住,遍满十方,具有圆满成就真实之性,名圆成实性。此中遍计为妄有,依他为假有,圆成为实有。2。善性、恶性、无记性。善性是现世及来世对自他都有益处者,如信等善心及善心所起一切的善根是;恶性是于现世及来世对自他都有害处者,如贪等恶心及恶心所起一切的恶业是;无记性是非善非恶,不可记别之法。
【佛学次第统编】
一切心法,分别有三种性,谓善性、恶性、无记性。
一、善性 与一切善法相应曰善性。
二、恶性 与一切恶法相应曰恶性。
三、无记性 不记善,不记恶,故谓之无记性。又分为二:
一、有覆无记 为惑障之极微弱者,惑障隐覆圣道,故谓之有覆。不感苦果时所受之恶性,故谓之无记。又名染无记,如俱生之我见是也。
二、无覆无记 离惑障之无记法也,又名净无记。依宿世之业力,感五蕴之色心,及山河草木等,如一切之果报是也。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一、善性〕,谓第六识所起一切善法之性也。善有世间、出世间不同。世间善者,即五常、十戒等是也;出世间善者,即四弘、六度等是也。此众善法,皆由意根所缘,生成法则,故名善性。(五常者,仁义礼智信也。十戒,即十善,谓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也。四弘者,即四弘誓愿也。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二、恶性〕,谓第六识所起一切恶法之性也。五逆、十恶等法,皆由意根所缘,生成法则,故名恶性。(五逆者,弑父、弑母、弑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也。十恶者,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也。)
〔三、无记性〕,谓第六识所具一切不善不恶之性也。亦不属善,亦不属恶,初无记忆,皆由意根所缘,生成法则,故名无记性。
睡蛇
【佛学大辞典】
(譬喻)佛遗教经曰:「烦恼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蛇,在汝室睡,汝当以持戒之钩早并除之。」
摩蛇
【佛学大辞典】
(饮食)药名。(参见:摩祇)
摩祇
【佛学大辞典】
(饮食)又作莫耆,摩蚔,摩醯,摩蛇。药名。放光般若经九曰:「譬如拘翼有药名摩祇,有蛇蚖饥行,求索虫欲食之。虫遥见蛇蚖,走趣药所,蛇欲得往,以药气故不能得前。何以故?以药威德故使蛇中道还。」智度论五十六曰:「譬如憍尸迦,有药名摩祇。有蛇饥行索食,见虫欲啖。虫趣药所,药气力故蛇不得前,即便还去。」玄应音义三曰:「摩祇,长安品作摩蛇,小品经作摩醯,皆梵言也。明度经作神丹,此言也。」慧琳音义五曰:「莫耆梵语也,能除众毒,神药名也。其药功力,经中自说。」可洪音义二曰:「摩蚳,巨支反,药名也。自前诸部作摩祇,小品经作摩醯。」梵Mahila%。
藤蛇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出金光明经。迷执妄情所现之相,以为实有,恰如见藤蔓而以为蛇也。
一日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俗语佛源】
佛家原有「绳蛇」的比喻。如宋·子泐《起信论疏笔削记》卷十九:「知法如幻,故无所怯。绳蛇非毒、杌鬼无心,何所怯耶!」佛家认为,凡夫误认假相为实有之物,这叫「遍计所执」,喻如认绳为蛇。又《续传灯录》卷二九:「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赵州道:『无,意旨如何?』师曰:『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后成为一条运用广泛的俗语:「一日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谓吃过一次亏以后,便长时间地疑神疑鬼,亦作「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如《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胆气了。」(李明权)
牛鬼蛇神
【俗语佛源】
牛鬼,传说为地狱中的牛头鬼卒,又称阿傍。或连称为牛头阿傍。《楞严经》卷八谓:「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火狗,虎狼狮子,牛头狱卒,马头罗刹。」又《五句辛经》谓:「狱卒名阿傍,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蛇神,即佛教所说「天龙八部」之一的大蟒神摩罗迦,相传它是人身蛇首的乐神,护卫佛法,后在俗语中衍为「牛鬼蛇神」一词,最早见于唐代杜牧对同时代诗人李贺的评价:「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李长吉歌诗序》)比喻诗文、作品的虚幻怪诞。又如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牛鬼蛇神,纷然满纸,不复可以寓目矣。」也比喻歪门邪道、阴暗丑恶的东西。如《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至于外省班作幕的,真真叫牛鬼蛇神,无般不有,这都是我领教过的。」(李明权)
佛口蛇心
【俗语佛源】
出自禅宗公案。意谓口头上搬弄经中言句,而其心则僭曲。《五灯会元·净慈昙密禅师》:「诸佛出世,打劫杀人,祖师西来,吹风放火,古今善知识,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笼槛。」这个公案,好像是在呵佛骂祖,痛斥善知识,其实不然,不能从字面上来理解这几句话。中国禅宗的修持是顿悟法门,不立文字。他们主张以心传心,心心相印,直指明心,见性成佛。佛口蛇心后用以比喻口蜜腹剑、嘴上说得好听,心地极其狠毒的人。明·梅鼎祚《玉合记·焚修》中有「好两个佛口舌心」一语。亦作「蛇心佛口」。如明·王玉峰《焚香记·构祸》:「王魁你恶狠狠蛇心佛口,我便到黄泉,也须把你这歹魂儿勾。」(无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