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79,分4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蛇虎
斩蛇
白蛇
蛟蛇
蛇蟠
蛇影
蛇蛰
蛇蚓
蛇足
一蛇
虫蛇
蛇神
虺蛇
断蛇
蛇盘
《骈字类编》:蛇虎
水经注浦阳江又东北径始宁县𡻻山之成工峤峤北有𡻻浦浦口有庙庙甚灵验行人及樵伐者皆先敬焉若相侵窃必为蛇虎所伤
《國語辭典》:斩蛇(斬蛇)  拼音:zhǎn shé
相传汉高祖刘邦起事前,曾夜行泽中,遇大蛇当道,拔剑斩之。典出《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后以斩蛇指有帝王之运的徵兆。唐。薛逢 重送徐州李从事商隐诗:「斩蛇泽畔人烟晓,戏马台前树影疏。」
《國語辭典》:白蛇  拼音:bái shé
1.白色的蛇。为蛇的白变种。
2.《白蛇传》中的白素贞。传闻是由千年修鍊的白蛇所变。参见「白娘子」条。
《漢語大詞典》:蛟蛇
(1).蛟与蛇。 汉 扬雄 《蜀都赋》:“其深则有猵獭沉鱓水豹蛟蛇。” 汉 张衡 《西京赋》:“惊蝄蜽,惮蛟蛇。” 唐 韩愈 《读东方朔杂事》诗:“ 方朔 闻不喜,递身络蛟蛇。”
(2).喻字迹。 宋 苏轼 《宿望湖楼再和》:“改罢心愈疑,满纸蛟蛇黑。” 宋 苏轼 《洞庭春色》诗:“贤王文字饮,醉笔蛟蛇走。”
分類:字迹
《漢語大詞典》:蛇蟠
(1).蛇盘曲。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动植序:“蛇蟠向王,鹊巢背太岁。”
(2).像蛇盘曲貌。 宋 薛士隆 《大榕赋》:“蜿蜒虯纷,蛇蟠鹿奔。” 宋 陆游 《秋思》诗之一:“屏掩数峰临峭絶,蛇蟠一径入幽深。”
(3).军阵名。 明 梅鼎祚 《玉合记·除戎》:“只须臾,好把蛇蟠联虎翼,休将鹅鸛混鱼丽。”
《漢語大詞典》:蛇影
见“ 蛇影杯弓 ”。
《漢語大詞典》:蛇影杯弓
把酒杯中的弓影当成了蛇。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记 杜宣 饮酒,见杯中似有蛇,酒后胸腹作痛,多方医治不愈;后知为壁上所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病即愈。晋书·乐广传也有类似的记述。后用“蛇影杯弓”形容因疑虑而引起恐惧。红楼梦第八九回回目:“人亡物在公子填词,蛇影杯弓 顰 卿絶粒。” 方荣杲 《题红薇感旧记》诗:“无端虐燄黯 湘 城,蛇影杯弓处处惊。”亦作“ 蛇盃 ”。 五代 李瀚 《蒙求》:“ 广 客蛇影, 殷 师牛鬭。” 宋 戴埴 鼠璞·虎石蛇盃:“大率奇事易失实,虎石蛇盃意义略同,皆有二出。”红楼梦第八九回:“一片疑心,竟成蛇影。”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况蛇盃弓影,恍惚无凭。”参见“ 杯弓蛇影 ”。
《骈字类编》:蛇蛰(蛇蛰)
唐 杜甫 送率府程录事还乡 意钟老柏青,义动修蛇蛰。
《漢語大詞典》:蛇蚓
(1).蛇与蚯蚓。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惊魂见蛇蚓,触嗅值虾蟛。”
(2).比喻书写的文字。 宋 苏轼 《孙莘老寄墨》诗之二:“晴牎洗砚坐,蛇蚓稍蟠结。” 王十朋 集注引 程縯 曰:“ 唐太宗 论 萧子云 书,行行若縈春蚓,字字如綰秋蛇。” 宋 陈与义 《玉延赋》:“起援笔而三叫,驱蛇蚓以纵横。”
《國語辭典》:蛇足  拼音:shé zú
比喻多馀无用。参见「画蛇添足」条。《文明小史》第二回:「心想我今日的一番举动,岂不成了蛇足么?」
《國語辭典》:画蛇添足(畫蛇添足)  拼音:huà shé tiān zú
战国时有楚人以比赛画蛇决定谁可以喝酒,有人画好后又添画四只脚,此时第二个人也已画成,第一个人则因为多画了根本不存在的蛇足,反而失去本已赢得的酒。典出《战国策。齐策二》。后比喻多此一举而于事无补。《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也作「画蛇著足」、「为蛇添足」、「为蛇画足」。
《骈字类编》:一蛇
史记晋世家介子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文公出见其书曰此介子推也而后汉书冯衍传见一龙下
又窦武传初武母产武 并产一蛇送之林中后母卒及葬未窆有大蛇自榛草而出径至丧所以头击柩涕血皆流俯仰蛣屈若哀泣之容道又华陀传陀尝行道见有病咽塞者因语之曰向来 隅有卖饼人蓱齑甚酸可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陀言立吐一蛇明晋书五行志刘聪伪建元元年正月平阳地震其崇 观陷为池水赤如血赤气至天有赤龙奋迅而去流星起于牵牛入紫微龙形委蛇其光照地落于平阳北十里视之则肉臭闻于平阳长三十步广二十七步肉旁尝有哭声昼夜不止数日聪后刘氏产一蛇一兽各害人而走寻之不得顷之见于陨肉之旁刘氏死哭声自绝许宋书五行志晋武帝咸宁中司徒府有二大蛇长十 丈居听事平撩上数年而人不知但怪府中数失小儿及猪犬之属后一蛇夜出伤于刃不能去乃觉之发徒攻击移时乃死 唐书甄权传有道人心腹懑烦弥二岁诊曰腹有蛊误食发而然令饵雄黄一剂少选吐一蛇如拇无目烧之有发气乃愈龙吕览晋文公反国介子推不肯受赏自为赋诗曰有 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承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悬书公门而伏于山下文公闻之曰嘻此必介子推也避舍变服令士庶人曰有能得介子推者爵上卿田百万 淮南子见一龙下
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漢語大詞典》:虫蛇(蟲蛇)
(1).泛指蛇和其他虫类。韩非子·五蠹:“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搆木为巢以避羣害,而民悦之。” 汉 王充 论衡·无形:“虫蛇未化,人不食也;化为鱼鱉,人则食之。” 唐 高适 《东平路中遇大水》诗:“虫蛇拥独树,麋鹿奔行舟。” 元 傅若金 《桂林喜吕仲实佥宪至》诗:“草热虫蛇常并出,树深豺虎近皆肥。”
(2).喻指异族异类的人。 唐 韩愈 《别知赋》:“岁癸未而迁逐,侣虫蛇於海陬。” 明 高启 《喜幼文北归》诗:“久留远土虫蛇杂,忽解高罗雁鵠飞。”
(3).谓虫蛇纠曲之状。比喻曲折钩连的书法。 汉 蔡邕 《篆势》:“頽若黍稷之垂颖,藴若虫蛇之棼緼。”《晋书·索靖传》:“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鸞,舒翼未发,若举復安,虫蛇虬蟉,或往或还。”
《國語辭典》:蛇神  拼音:shé shén
1.神话传说中的神。见前秦。王嘉《拾遗记》卷二。
2.佛教故事中指铁蛇神。
《漢語大詞典》:虺蛇
毒蛇。亦喻恶人。《淮南子·本经训》:“虎豹可尾,虺蛇可蹍,而不知其所由然。”《后汉书·段熲传》:“今傍郡户口单少,数为 羌 所创毒,而欲令降徒与之杂居,是犹种枳棘於良田,养虺蛇於室内也。” 明 徐复祚《投梭记·渡江》:“生平性格似虺蛇,腹有戈矛脸有花。” 郭沫若 《访花园口》诗:“居民百万成鱼鱉,国贼一夫正虺蛇。”
分類:毒蛇恶人
《漢語大詞典》:断蛇(斷蛇)
(1).斩蛇。指 汉高祖 刘邦 斩蛇起义事。汉书·高帝纪赞:“ 汉 承 尧 运,德祚已盛,断蛇著符,旗帜上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 唐 李白 《拟恨赋》:“断蛇奋旅,扫清国步。” 金 史肃 《过九里山》诗:“断蛇扛鼎两争雄,陈迹荒凉万事空。”
(2).剑名。
《骈字类编》:蛇盘(蛇盘)
唐 冯著 燕衔泥 尔不见东家黄鷇鸣啧啧,蛇盘瓦沟鼠穿壁。
唐 欧阳詹 自南山却赴京师石臼岭头即事寄严仆射 鸟企蛇盘地半天,下窥千仞到浮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