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79,分4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蛇势
腾蛇
大蛇
蛇阵
睡蛇
蛇鼠
盘蛇
蛇蝎
巴蛇
赤蛇
蛇腹
蛇珠
蛇尾
蛇出
蛇斗
《漢語大詞典》:蛇势(蛇勢)
形容弯曲起伏之状。 唐 元稹 《酬段丞与诸棋流会宿弊居见赠二十四韵》:“蛇势縈山合,鸿联度岭迟。” 宋 阎苑 《述贤亭赋》:“虽云蛇势,实曰龙驤。”
分類:弯曲起伏
《國語辭典》:腾蛇(騰蛇)  拼音:téng shé
1.飞蛇。《韩非子。十过》:「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覆上。」《后汉书。卷四九。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仲长统》:「腾蛇弃鳞,神龙丧角。」也作「螣蛇」。
2.星座名。参见「螣蛇」条。
《骈字类编》:大蛇
史记高祖纪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
分类:大蛇
《漢語大詞典》:蛇阵(蛇陣)
本指古代一种阵法。又称一字长蛇阵。比喻长的队伍。 邹韬奋 《经历》四一:“‘武装同志’也纷纷乘黄包车成了一条很长的蛇阵,蜿蜒着向前进。”
分類:阵法一字
《漢語大詞典》:睡蛇
喻烦恼困扰、心绪不宁的精神状态。遗教经论:“烦恼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当以持戒之钩,早摒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眠。” 宋 苏轼 《午窗坐睡》诗:“睡蛇本亦无,何用鉤与手。” 宋 陆游 《晚起》诗之一:“化蝶飞时嗟昨梦,睡蛇去后喜安眠。”
《漢語大詞典》:蛇鼠
(1).蛇与鼠。新唐书·五行志一:“ 景云 中,有蛇鼠鬭于右威衞营东街槐树,蛇为鼠所伤。”
(2).喻失意者。 清 黄鷟来 《咏怀》之四:“失志蛇鼠伏,得时蛟龙翔。”
分類:失意意者
《國語辭典》:盘蛇(盤蛇)  拼音:pán shé
弯弯曲曲,旋绕不已。《水浒传》第四八回:「众军都道:『前面都是盘蛇路,走了一遭,又转到这里。』」也作「盘陀」。
分類:盘绕曲折
《漢語大詞典》:蛇蝎
蛇与蝎子。比喻可怖的事物或狠毒的人。 南唐 陈陶 《小笛弄》:“蛇蝎愁闻骨髓寒,江山恨老眠秋雾。” 明 顾大典 《青衫记·元白揣摩》:“到如今,虎臣矫矫,化为蛇蝎。” 庐隐 《海滨故人》四:“ 沙 履世未久,而怀惧已深!觉人心险恶,甚于蛇蝎!”
《國語辭典》:巴蛇  拼音:bā shé
神话传说中的大蛇,能吞食象。《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文选。左思。吴都赋》:「屠巴蛇,出象骼。」
分類:大蛇
《漢語大詞典》:赤蛇
赤色的蛇。古代以为祥瑞之物。后汉书·方术传下·许曼:“ 桓帝 时, 陇西 太守 冯緄 始拜郡,开綬笥,有两赤蛇分南北走。 緄 令 曼 筮之。卦成, 曼 曰:‘三岁之后,君当为边将。’”东观汉记·安帝纪:“自在邸第,数有神光、赤蛇嘉应,照曜于室内。又有赤蛇盘紆殿屋牀笫之间。”
分類:赤色祥瑞
《骈字类编》:蛇腹
《漢語大詞典》:蛇珠
亦作“虵珠”。
(1).珍珠。比喻卓越的才华。语出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 荆山 之玉。” 唐 刘禹锡 《送周鲁儒赴举诗》:“自握蛇珠辞白屋,欲凭鸡卜謁金门。” 唐 黄滔 《祭崔补阙文》:“矧其岳岳之曰男子,鏘鏘之号 鲁 儒,识通龟策,握耀蛇珠。” 黄澜 《送李生孟夐留学美利坚》诗:“入握蛇珠欣满把,起看鸥鸟若为情。”
(2).蛇吐之珠。谓贱物。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凡珠有龙珠,龙所吐者;虵珠,虵所吐者。 南海 俗谚云:虵珠千枚,不及玫瑰。言虵珠贱也。玫瑰亦美珠也。” 宋 钱易 南部新书己:“西市胡人贵蚌珠而贱虵珠,虵珠者,虵所吐尔,唯胡人辨之。”
《骈字类编》:蛇尾
唐 韦应物 古剑行 沈沈青脊鳞甲满,蛟龙无足蛇尾断。
唐 温庭筠 谢公墅歌 对局含情见千里,都城已得长蛇尾。
《骈字类编》:蛇出
唐 元稹 连昌宫词 蛇出燕巢盘斗栱,菌生香案正当衙。
《骈字类编》:蛇斗(蛇斗)
左传见蛇妖下蛇汉书武帝纪赵有蛇从郭外入邑与邑中 群斗孝文庙下邑中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