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蜀都
古代 蜀国 的都城。即今 四川省 成都市 。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至于 蜀 都,耆老大夫搢绅先生之徒二十有七人,儼然造焉。” 晋 左思 《蜀都赋》:“夫蜀都者,盖兆基於上世,开国於中古。” 元 虞集 《张令鹿门图》诗:“老我不乐思 蜀 都,人言 嵩 阳好隐居。”
《漢語大詞典》:蜀魄
犹 蜀 魂。 唐 司空图 《注愍征赋述》:“其寓词之哀怨也,復若血凝 蜀 魄,猿断 巫峰 。” 唐 李咸用 《题王处士山居》诗:“ 蜀 魄叫迴芳草色,鷺鶿飞破夕阳烟。” 宋 张泌 《南歌子》词:“岸柳拖烟緑,庭花照日红。数声 蜀 魄入帘櫳。” 元施惠《幽闺记·英雄应辟》:“短亭长亭程程去,知几驛。逆旅中过寒食。见点点残红飞絮白,夕阳影里啼 蜀 魄。”参见“ 蜀魂 ”。
《漢語大詞典》:蜀魂
鸟名。指杜鹃。相传 蜀 主名 杜宇 ,号 望帝 ,死化为鹃。春月昼夜悲鸣, 蜀 人闻之,曰:“我 望帝 魂也。”故称。 唐 李商隐 《燕台诗·春》:“ 蜀 魂寂寞有伴未?几夜瘴花开木棉。”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词:“ 蜀 魂羞顾影,玉照斜红冷,谁唱《后庭花》?新年忆旧家。”参见“ 杜宇 ”。
《漢語大詞典》:陇蜀(隴蜀)
《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 陇 ,復望 蜀 。” 陇 ,指 陇 右; 蜀 ,指 西蜀 。后用“陇蜀”比喻人心不足,所求无厌。 明 无心子《金雀记·临任》:“真薄倖,原何 陇 蜀 相兼併。”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葛端肃公家训:“理刑之官,非可以兼辅导,若如所请,将来 陇 蜀 之请,又不知其如何。”
《漢語大詞典》:蜀川
(1). 蜀 地的川流。 唐 皎然 《咏数探得七》:“鹤驾迎 緱岭 ,星桥下 蜀 川。”
(2).指 蜀 地。《旧唐书·毕构传》:“卿孤洁独行,有古人之风,自临 蜀川 ,弊化顿易。”
分類:川流
《骈字类编》:幸蜀
开元遗事唐明皇避禄山幸蜀至万里桥叹曰僧一行曾谓朕曰二十年当远游万里外今至此矣于是驻跸成都
《漢語大詞典》:蜀王
(1). 蜀国 的君主。 蜀 ,古国名。艺文类聚卷六引 汉 扬雄 《蜀本纪》:“ 武都 人有女, 蜀王 纳以为妃,疾卒,葬於 成都 ,作石镜一枚,以表其墓。”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周显王 之世, 蜀王 有 褒 汉 之地。因猎谷中,与 秦惠王 遇。 惠王 以金一笥遗 蜀王 ,王报珍玩之物。”
(2).指 唐玄宗 。 安禄山 反, 玄宗 奔 蜀 ,人称 蜀王 ,含讥刺意。 唐 李贺 《过华清宫》诗:“ 蜀王 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唐 王涣 《惆怅诗》之五:“ 蜀王 殿里三更月,不见 驪山 私语人。”
《漢語大詞典》:川蜀
指 四川省 。古为 蜀国 之地,故称。宋史·选举志六:“方今国家之兵,东至 淮海 ,西至 川蜀 ,殆百餘万。”元史·兵志一:“及 世祖 即位,平 川蜀 ,下 荆襄 ,继命大将帅师渡 江 ,尽取 南宋 之地。” 郑观应 《盛世危言·开矿》:“ 齐 鲁 荆 襄 出铅, 台湾 出硝, 川蜀 出铜、铅、煤、铁,人皆知之矣。”
分類:四川蜀国
《漢語大詞典》:三蜀
汉 初分 蜀郡 置 广汉郡 , 武帝 时又分置 犍为郡 ,合称 三蜀 。文选·左思〈蜀都赋〉:“ 三蜀 之豪,时来时往。” 刘逵 注:“ 三蜀 , 蜀郡 、 广汉 、 犍为 也。本一 蜀国 , 汉高祖 分置 广汉 , 汉武帝 分置 犍为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 益州 ,旧以 蜀郡 、 广汉 、 犍为 为 三蜀 ,土地沃美,人士雋乂,一州称望。”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诗之二:“迢递来 三蜀 ,蹉跎有六年。”
分類:蜀郡分置
《漢語大詞典》:蜀门(蜀門)
山名。即 剑门 。在 四川省 剑阁县 北。山势险峻,古为戍守之处。亦代称 蜀 地。 唐 杜甫 《木皮岭》诗:“季冬携童稚,辛苦赴 蜀门 。” 唐 黄滔 《明皇回驾经马嵬赋》:“长鲸入鼎兮中原,六龙迴轡兮 蜀门 。”旧唐书·阳惠元传:“南赴 蜀门 ,西定 涇 垒 。”
《漢語大詞典》:庸蜀
泛指 四川 。 庸 、 蜀 皆古国名。 庸 在 川 东 夔州 一带, 蜀 在 成都 一带。三国志·蜀志·后主传:“乘间阻远,保据 庸 蜀 。” 唐 杜甫 《扬旗》诗:“此堂不易升, 庸 蜀 日已寧。” 宋 王禹偁 《寄献鄜州行军司马宋侍郎》诗:“ 庸 蜀 既即叙,出命 玉津宰 。”
分類:四川古国
《韵府拾遗 真韵》:蜀民
魏书太宗明元帝纪河东蜀民黄思郭综等率营部七百馀家内属
《韵府拾遗 沃韵》:归蜀(归蜀)
五代史周世宗纪显德四年夏四月己卯放降卒八百归于蜀
《骈字类编》:治蜀
东坡题跋张忠定公治蜀用法之严似诸葛孔明
《國語辭典》:蜀葵  拼音:shǔ kuí
植物名。锦葵科蜀葵属,二年生草本。高约二点五公尺。茎直立,圆柱形,被星状刚毛。叶具长柄,互生,圆心形,三至七浅裂或波状裂,圆齿缘。花单生或二至四朵簇生叶腋。花瓣有单瓣、重瓣之别,有浓红、淡红、白、紫等色,雄蕊柱光滑无毛。原产中国大陆四川及小亚细亚。也称为「茙葵」。
《漢語大詞典》:蜀栈(蜀棧)
蜀 中的栈道。一名阁道, 三国 蜀汉 时所建,故称。 唐 杜牧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接櫂 隋 河溢,连蹄 蜀 栈刓。” 宋 曾巩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彼不知繇京师而之 越 ,水陆之道皆安行,非若 闽 溪、 峡 江、 蜀 栈之不测。” 明 敖英 《辋川谒王右丞祠》诗:“ 蜀 栈青骡不可攀,孤臣无计出 秦 关。” 清 刘大櫆 《吴萼千墓志铭》:“ 秦 关 蜀 栈、 粤 岭海嶠,靡不游,輒有以考其风土俗尚之异,与其山川人物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