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2
典故
1
词典
5
分类词汇
5
佛典
1
词典
蜃楼
疑映蜃楼
海市蜃楼
蜃楼海市
蜃楼山市
《國語辭典》:
蜃楼(蜃樓)
拼音:
shèn lóu
参见「海市蜃楼」条。唐。
白居易
〈
泛湓水
〉诗:「城雉映水见,隐隐如蜃楼。」
分類:
蜃楼
蜃气
变幻
楼阁
《漢語大詞典》:
蜃气(蜃氣)
亦作“蜄气”。 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后发生显著折射,使远处景物显现在半空中或地面上的奇异幻象。常发生在海上或沙漠地区。古人误以为蜃吐气而成,故称。
《
史记·天官书
》
:“海旁蜄气象楼臺,广野气成宫闕然。” 南朝 梁简文帝
《吴郡石像碑》
:“遥望海中,若二人像。朝视沉浮,疑诸蜃气,夕復显晦,乍若潜火。” 明
无名氏
《四贤记·会母》
:“谩委蛇 淄青 道,万里晴光重照,会见波恬蜃气销。” 何其芳
《画梦录·炉边夜话》
:“在那辽阔间也许有长春的岛屿,如蜃气所成的楼阁。”
分類:
蜃气
光线
密度
空气
显著
折射
《分类字锦》:
疑映蜃楼(疑映蜃楼)
苏味道
雾诗
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
分类:
雾
《國語辭典》:
海市蜃楼(海市蜃樓)
拼音:
hǎi shì shèn lóu
一种物理现象。以字义而言,蜃是指大蛤蜊,传说蜃能吐气而形成楼台城市等景观,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三。鳞部。蛟龙》。实际上,海市蜃楼的形成,是由于光线通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折射或反射作用,而使得远处的景物影像被投映在空中或地面上。这种现象多在夏天时的沿海一带或沙漠中出现。后亦用以比喻虚幻的景象或事物。《骈字类编。卷四六。山水门。海。海市》引《隋唐遗事》:「张昌仪恃宠,请托如市。李湛曰:『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也作「海楼」、「蜃楼」、「蜃楼海市」。
分類:
海市蜃楼
光线
虚幻
事物
密度
空气
显著
折射
反射
《國語辭典》:
蜃楼海市(蜃樓海市)
拼音:
shèn lóu hǎi shì
参见「海市蜃楼」条。如:「名利地位、荣华富贵,到头来也不过是蜃楼海市,一场幻梦而已。」
分類:
海市蜃楼
虚幻
夸诞
《國語辭典》:
海市蜃楼(海市蜃樓)
拼音:
hǎi shì shèn lóu
一种物理现象。以字义而言,蜃是指大蛤蜊,传说蜃能吐气而形成楼台城市等景观,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三。鳞部。蛟龙》。实际上,海市蜃楼的形成,是由于光线通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折射或反射作用,而使得远处的景物影像被投映在空中或地面上。这种现象多在夏天时的沿海一带或沙漠中出现。后亦用以比喻虚幻的景象或事物。《骈字类编。卷四六。山水门。海。海市》引《隋唐遗事》:「张昌仪恃宠,请托如市。李湛曰:『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也作「海楼」、「蜃楼」、「蜃楼海市」。
分類:
海市蜃楼
光线
虚幻
事物
密度
空气
显著
折射
反射
《漢語大詞典》:
蜃楼山市(蜃樓山市)
即海市蜃楼。 清
方以智
《东西均·扩信》
:“ 何何氏 有扩信之密诀曰:‘……虚中见实,实中见虚,蜃楼山市,龙女施珠。’”参见“ 海市蜃楼 ”。
分類:
海市蜃楼
《國語辭典》:
海市蜃楼(海市蜃樓)
拼音:
hǎi shì shèn lóu
一种物理现象。以字义而言,蜃是指大蛤蜊,传说蜃能吐气而形成楼台城市等景观,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三。鳞部。蛟龙》。实际上,海市蜃楼的形成,是由于光线通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折射或反射作用,而使得远处的景物影像被投映在空中或地面上。这种现象多在夏天时的沿海一带或沙漠中出现。后亦用以比喻虚幻的景象或事物。《骈字类编。卷四六。山水门。海。海市》引《隋唐遗事》:「张昌仪恃宠,请托如市。李湛曰:『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也作「海楼」、「蜃楼」、「蜃楼海市」。
分類:
海市蜃楼
光线
虚幻
事物
密度
空气
显著
折射
反射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