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融会(融會)  拼音:róng huì
融合、参合。隋。炀帝〈重与智者请议书〉:「智者融会,尽有阶差,譬若群流,归乎大海。」
《漢語大詞典》:贯穿融会(貫穿融會)
见“ 贯通融会 ”。
《漢語大詞典》:贯通融会(貫通融會)
犹言融会贯通。 宋 袁燮 《〈象山先生文集〉序》:“自始知学,讲求大道,弗得弗措,久而寖明,又久而大明,此心此理,贯通融会,美在其中,不劳外索。” 元 袁桷 《题〈雪窦潜师语录〉后》:“乃痛自卓立,游诸方,能采其所长,不专於一师,而共贯通融会,慊然犹以为未足。” 明 吴承恩 《诸史将略序》:“泥法而不知变,非筭之胜也,盖有贯通融会、神而明之者存焉。”亦作“ 贯穿融会 ”。 清 戴名世 《方舟传》:“年十四五,尽通六经诸史及百家之书,贯穿融会,发挥为义理之文,穷微阐幽,务明其所以然之故。”
分類:融会贯通
《漢語大詞典》:贯通融会(貫通融會)
犹言融会贯通。 宋 袁燮 《〈象山先生文集〉序》:“自始知学,讲求大道,弗得弗措,久而寖明,又久而大明,此心此理,贯通融会,美在其中,不劳外索。” 元 袁桷 《题〈雪窦潜师语录〉后》:“乃痛自卓立,游诸方,能采其所长,不专於一师,而共贯通融会,慊然犹以为未足。” 明 吴承恩 《诸史将略序》:“泥法而不知变,非筭之胜也,盖有贯通融会、神而明之者存焉。”亦作“ 贯穿融会 ”。 清 戴名世 《方舟传》:“年十四五,尽通六经诸史及百家之书,贯穿融会,发挥为义理之文,穷微阐幽,务明其所以然之故。”
分類:融会贯通
《國語辭典》:融会贯通(融會貫通)  拼音:róng huì guàn tōng
将各种知识或事物加以融合、贯穿,进而获得全面通彻的领会。《宋史。卷四二七。道学传。序》:「于是上自帝王传心之奥,下至初学入德之门,融会贯通,无复馀蕴。」《清史稿。卷四八二。儒林传三。陈立传》:「南归后,乃整齐排比,融会贯通,成公羊义疏七十六卷。」
《漢語大詞典》:融会通浃(融會通浹)
同“ 融会贯通 ”。 宋 叶适 《司农卿湖广总领詹公墓志铭》:“已而徧观诸书,博求百家,融会通浹,天文、地理、象数、异书,无不该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