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建安诸子

相关人物
孔融
 
徐干
 
应玚
 
曹丕(魏文帝)
 
王粲(字仲宣)
 
阮瑀(字元瑜)
 
陈琳


《昭明文选》卷五十二〈论二·典论论文〉~2270~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典故
九牧争羡

相关人物
孔融
 
曹操(魏武帝)


《昭明文选》卷四十一〈书上·论盛孝章书〉~873~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有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永年矣!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难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因表不悉。唐·李善注:「九牧,犹九州也。左氏传,王孙满曰:贡金九牧。孙卿子曰:文王鉴于殷纣,此其所以伐殷王而受九牧也。」
典故
相关人物
孔融


《昭明文选》卷四十一〈书上·论盛孝章书〉~874~
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

例句

风云随绝足,日月继高衢。 杜甫 行次昭陵

典故
相关人物
孔融


《后汉书》卷七十〈孔融列传〉~2263~
后辟司空掾,拜中军候。在职三日,迁虎贲中郎将。会董卓废立,融每因对荅,辄有匡正之言。以忤卓旨,转为议郎。时黄巾寇数州,而北海最为贼冲,卓乃讽三府同举融为北海相。
《后汉书》卷七十〈郑孔荀列传·孔融〉~2277~
性宽容少忌,好士,喜诱益后进。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与蔡邕素善,邕卒后,有虎贲士貌类于邕,融每酒酣,引与同坐,曰:「虽无老成人,且有典刑。」融闻人之善,若出诸己,言有可采,必演而成之,面告其短,而退称所长,荐达贤士,多所进,知而未言,以为己过,故海内英俊皆信服之。

例句

多惭孔北海,传教及衡门。 李德裕 余所居平泉村舍近蒙韦常侍大尹特改嘉名因寄诗以谢

殷勤孔北海,时节易流移。 武元衡 送兄归洛使谒严司空

朝瞻孔北海,时用杜荆州。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

典故
孔李通家
 
通家文举过

相关人物
孔融


《后汉书》卷七十〈孔融列传〉~226~
融幼有异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尹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众坐莫不叹息。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坐中以告炜。炜曰:「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
《三国志》卷十二〈魏书·崔琰传〉~370~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续汉书》曰:「融,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太山都尉。融幼有异才。时河南尹李膺有重名,敕门下简通宾客,非当世英贤及通家子孙弗见也。融年十馀岁,欲观其为人,遂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李君通家子孙也。』膺见融,问曰:『高明父祖,尝与仆周旋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也。』众坐奇之,佥曰:『异童子也。』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同坐以告炜,炜曰:『人小时了了者,大亦未必奇也。』融答曰:『即如所言,君之幼时,岂实慧乎!』膺大笑,顾谓曰:『高明长大,必为伟器。』」

例句

不是通家旧,频劳文举过。 李端 赠神童

通家殊孔李,旧好即潘杨。 柳宗元 弘农公以硕德伟才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五十韵以毕微志

典故 
文举

相关人物
孔融


《后汉书》卷七十〈孔融列传〉~226~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七世祖霸,为元帝师,位至侍中。父宙,太山都尉。……后辟司空掾,拜中军候。在职三日,迁虎贲中郎将。会董卓废立,融每因对荅,辄有匡正之言。以忤卓旨,转为议郎。时黄巾寇数州,而北海最为贼冲,卓乃讽三府同举融为北海相。……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在郡六年,刘备表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为袁谭所攻,自春至夏,战士所馀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城夜陷,乃奔东山,妻子为谭所虏。……曹操既积嫌忌,而郗虑复搆成其罪,遂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状奏融曰:「少府孔融,昔在北海,见王室不静,而招合徒众,欲规不轨,云『我大圣之后,而见灭于宋,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及与孙权使语,谤讪朝廷。又融为九列,不遵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宫掖。又前与白衣祢衡跌荡于言,云『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中,出则离矣』。既而与衡更相赞扬。衡谓融曰:『仲尼不死。』融荅曰:『颜回复生。』大逆不道,宜极重诛。」书奏,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诛。
典故
孔融悲岁序
 
孔融过五十
 
文举伤年

相关人物
孔融


《昭明文选》卷四十一〈书上·论盛孝章书〉~873~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有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永年矣!

例句

仲山方补衮,文举自伤年。 武元衡 奉酬中书相公至日圜丘行事合于中书宿斋移止于集贤院叙情见寄之什

莫怪孔融悲岁序,五侯门馆重娄卿。 武元衡 酬谈校书长安秋夜对月寄诸故旧

孔融过五十,海内故人稀。 耿湋 赠胡居士

典故
孔融怜衡
 
文举荐祢衡
 
文举识

相关人物
孔融
 
祢衡


《后汉书》卷八十下《文苑传·祢衡传》
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上疏荐之曰:「……窃见处士平原祢衡,年二十四,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卓砾。……使衡立朝,必有可观。……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

例句

本求文举识,不在子真官。 李端 酬晋侍御见寄

离堂莫起临岐叹,文举终当荐祢衡。 权德舆 送正字十九兄归江东醉后绝句

陆机游洛日,文举荐衡时。 贯休 送高九经赴举

典故
孔融修刺
 
膺门得孔融

相关人物
孔融
 
李膺


《后汉书》卷七十《孔融传》
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聃)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

例句

阁上掩书刘向去,门前修刺孔融来。 刘禹锡 同乐天送河南冯尹学士

定知洛下声名士,共说膺门得孔融。 许浑 送张厚浙东谒丁常侍(一作送张厚浙东修谒)

典故
邻笛唤将乡思动
 
马融羌笛

相关人物
马融


《昭明文选》卷十八〈赋壬·音乐下·长笛赋〉~807~
融既博览典雅,精核数术,性好音,能鼓琴吹笛,而为督邮,无留事,独卧郿平阳邬中。有雒客舍逆旅,吹笛为气出精列相和。融去京师,踰年,暂闻,甚悲而乐之。追慕王子渊枚乘刘伯康傅武仲等箫琴笙颂,唯笛独无,故聊复备数,作〈长笛赋〉。其辞曰: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鸣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剡其上孔通洞之,裁以当簻便易持。易京君明识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后出,是谓商声五音毕。
典故
绿杨两家春

相关人物
张融
 
陆慧晓


《南史》卷四十八《陆慧晓传》
慧晓与张融并宅,其间有池,池上有二株杨柳。点叹曰:「此池便是醴泉,此木便是交让。」及武陵王晔守会稽,上为精选僚吏,以慧晓为征虏功曹,与府参军沛国刘琎同从述职。琎清介士也,行至吴,谓人曰:「吾闻张融与慧晓并宅,其间有水,此必有异味。」故命驾往酌而饮之。曰:「饮此水,则鄙吝之萌尽矣。」

例句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白居易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典故
马南郡
 
马融

相关人物
马融


《后汉书》卷六十上〈马融列传上〉~953~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徵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永初)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典校秘书。……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三迁,桓帝时为南郡太守。先是融有事忤大将军梁冀旨,冀讽有司奏融在郡贪浊,免官,髡徙朔方。自刺不殊,得赦还,复拜议郎,重在东观著述,以病去官。……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涿郡卢植,北海郑玄,皆其徒也。

例句

尝闻马南郡,门下有康成。 刘长卿 送郑说之歙州谒薛侍郎

马融方直校,阅检复持铅。 李端 酬前驾部员外郎苗发

愿接诸生礼,三年事马融。 卢象 赠广川马先生

将相猜贾谊,图书归马融。 卢象 赠程秘书

李白桃红满城郭,马融闲卧望京师。 羊士谔 山阁闻笛

典故
马融奢

相关人物
马融


《后汉书》卷六十上《马融传》
「马融才高博洽,为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涿郡卢植、北海郑玄,皆其徒也。善鼓瑟,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传论》:「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閒,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简释

马融奢:指生活奢侈。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肯随胡质矫,方恶马融奢。”


典故
祢衡一鹗

相关人物
孔融
 
祢衡


《后汉书》卷八十下《文苑传·祢衡传》
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上疏荐之曰:「……窃见处士平原祢衡,年二十四,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卓砾。……鸷鸟累伯,不如一鹗。使衡立朝,必有可观。飞辩骋辞,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馀。昔贾谊求试属国,诡系单于;终军欲以长缨,牵致劲越。弱冠慷慨,前世美之。近日路粹、严象,亦用异才擢拜台郎,衡宜与为比。如得龙跃天衢,振翼云汉,杨声紫微,垂光虹蜺,足以昭近署之多士,增四门之穆穆。钧天广乐,必有奇丽之观;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例句

慈明八龙,祢衡一鹗。 李瀚 蒙求

典故
相关人物
孔融


《后汉书》卷七十《孔融传》
「融幼有异才。」唐·李贤注:「《融家传》曰:『兄弟七人,融第六,幼有自然之性。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荅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别见晋·张隐《文士传》
《晋书》卷八十八《孝友传·序》
乃有推肥代瘦,徇急难之情;让果同衾,尽欢愉之致。

例句

兄弟相欢初让果,乡人争贺旧登龙。 钱起 送冷朝阳擢第后归金陵觐省

《漢語大詞典》:绝足
1.喻指千里马。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 燕 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絶足也。” 唐 杜甫 《行次昭陵》诗:“风云随絶足,日月继高衢。” 宋 黄庭坚 《送曹子方福建路运判》诗:“盐车之下有絶足,败羣勿纵为民残。”
2.指奔驰神速之足。 宋 秦观 《李泌论》:“鸟焚其巢,虽有劲翮,无所归;兽失其穴,虽有絶足,无所恃。”
3.谓杜门不出。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 顾东江 ﹞以侍郎家居,絶足不与外事,闭门闲适,学为老圃。”
《漢語大詞典》:孔北海
即 孔融 。 汉 末文学家, 建安 七子之一。因其曾为 北海 相,故称。 唐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诗:“朝瞻 孔北海 ,时用 杜荆州 。” 唐 李德裕 《余所居平泉村舍近蒙韦常侍大尹特改嘉名因寄诗以谢》:“多惭 孔北海 ,传教及衡门。”
《國語辭典》:孔融  拼音:kǒng róng
人名。(西元153~208)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有俊才,为建安七子之一,汉献帝时为北海相,世称孔北海;立学校,表儒术,后拜大中大夫,为曹操所杀。
《漢語大詞典》:让果(讓果)
形容兄弟之间谦让、友爱。晋书·孝友传序:“推肥代瘦,徇急难之情;让果同衾,尽欢愉之致。” 唐 钱起 《送冷朝阳擢第后归金陵觐省》诗:“兄弟相欢初让果,乡人争贺旧登龙。”参见“ 让枣推梨 ”。
《國語辭典》:让枣推梨(讓棗推梨)  拼音:ràng zǎo tuī lí
让枣,指南朝王泰不与诸兄争枣栗的故事。见《南史。卷二二。王昙首传》。推梨,指东汉孔融让梨与兄的故事。见《后汉书。卷七○。孔融传》。后以让枣推梨比喻兄弟间的友爱。《南史。卷五三。梁武帝诸子传。武陵王纪传》:「友于兄弟,分形共气,兄肥弟瘦,无复相代之期;让枣推梨,长罢欢愉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