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螭头(螭頭)
(1).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及印章等上面的螭龙头像。亦借指殿前雕有螭头形的石阶等。 唐 姚合 《寄右史李定言》诗:“纔归龙尾含鸡舌,更立螭头运兔毫。”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我朝翰林皆史官,立班虽近螭头,亦远在殿下。”红楼梦第十七回:“青松拂檐,玉兰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 康有为 《游金陵明故宫及孝陵秦淮旧板桥》诗:“虎踞龙盘犹有梦,摩桫翁仲立螭头。”
(2).见“ 螭头官 ”。
《漢語大詞典》:螭头官(螭頭官)
唐 代史官起居郎、起居舍人的别称。 唐 李浚 松窻杂录:“四季则用朱印联名牒送史馆,然皆依外史例悉上闻,庶明臣等守职如螭头官。”亦省作“ 螭头 ”。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两省謔起居郎为螭头,以其立近石螭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 唐 制,起居郎、起居舍人在紫宸内阁,则夹香案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笔,皆即坳处,时号螭头。”
分類:史官起居
《漢語大詞典》:螭头笔(螭頭筆)
指史臣入值记事。 宋 梅尧臣 《送李学士河东转运》诗:“重持使者节,北上 太行 行。未注螭头笔,来賙塞下兵。”参见“ 螭头官 ”、“ 螭头载笔 ”。
《漢語大詞典》:螭头舫(螭頭舫)
船头刻有螭首的船。 宋 苏轼 《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诗:“映山黄帽螭头舫,夹道清烟鹊尾炉。” 元 张雨 《次韵题吕氏园馆》:“东风勒住螭头舫,湖雨吹开茧粟花。” 清 吴伟业 《读史杂感》诗之五:“使者螭头舫,才人豹尾车。”亦省作“ 螭舫 ”。 明 高启 《皋桥》:“緑水通螭舫,红桥过犊车。”
分類:船头刻有
《分类字锦》:贵上螭头(贵上螭头)
罗隐 送蕲州裴员外诗 荣驱豹尾抛同辈,贵上螭头见近臣。
分类:贵盛
《漢語大詞典》:螭头官(螭頭官)
唐 代史官起居郎、起居舍人的别称。 唐 李浚 松窻杂录:“四季则用朱印联名牒送史馆,然皆依外史例悉上闻,庶明臣等守职如螭头官。”亦省作“ 螭头 ”。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两省謔起居郎为螭头,以其立近石螭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 唐 制,起居郎、起居舍人在紫宸内阁,则夹香案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笔,皆即坳处,时号螭头。”
分類:史官起居
《漢語大詞典》:螭头载笔(螭頭載筆)
新唐书·百官志二:“其后復置起居舍人,分侍左右,秉笔随宰相入殿。若仗在紫宸内阁,则夹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笔,皆即坳处,时号螭头。”因以“螭头载笔”表示史官侍值。 明 张居正 《议处史职疏》:“议史臣侍直。谨按礼仪定式,凡遇常朝,记事官居文武第一班之后,近上,便於观听,即古螭头载笔之意。”
分類:史官
《漢語大詞典》:螭头柱(螭頭柱)
刻有螭首的殿柱。 清 钱谦益 《内阁小戠序》:“嚮令螭头柱,下职思其居。”
分類:刻有殿柱
《漢語大詞典》:青螭
(1).古代传说中的无角青龙。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乘游龙飞凤之辈,驾以青螭。”
(2).喻盘屈的树身。 唐 皮日休 《公斋四咏·小桂》:“稜层立翠节,偃蹇樛青螭。”
(3).宫殿佛寺陛阶上刻凿的饰物。因常用指宫殿、佛寺。 唐 王勃 《游庙山赋》:“怀妙童与真女,想青螭与碧鸞。”
(4).碑碣上的螭头装饰。因借指碑碣。 唐 罗隐 《经耒阳杜工部墓》诗:“ 屈原 宋玉 邻君处,几驾青螭缓鬱陶。”
《漢語大詞典》:龟螭(龜螭)
刻成龟形的碑座和碑碣上刻有螭头的装饰。 明 徐渭 《女状元》第四出:“碑底龟螭,都供护神灵在四楹,金采上定有瑞芝开。” 清 梅曾亮 《原任予告大学士戴公墓碑》:“诗此硕德,以奠龟螭。”
《漢語大詞典》:铜螭(銅螭)
(1).铜制的螭形的笔床、笔架。 宋 陆游 《爱闲》诗:“睡熟《素书》横竹架,吟餘犀管阁铜螭。”
(2).铜铸螭头。新唐书·百官志二:“其后,復置起居舍人,分侍左右,秉笔随宰相入殿;若仗在紫宸内閤,则夹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笔,皆即坳处,时号螭头。”
(3).借指翰林学士之类的文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诗案》:“自家 章惇 ,才本刁顽,术偏险诈,鼠钻倖穴,因而位列铜螭,狐假权门。”
《漢語大詞典》:霸下
石碑下龟趺。传说为龙九子之一,螭头龟足,好负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一·龙子:“ 长沙 李文正公 在阁, 孝宗 忽下御札,问龙生九子之详。 文正 对云……霸下好负重,今为碑碣石趺。” 清 褚人穫 《坚瓠十集·龙九子》:“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六曰霸下,好负重,碑座兽是。”参见“ 贔屭 ”。
《國語辭典》:赑屃(贔屭)  拼音:bì xì
1.用力的样子。《文选。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巨灵赑屃。」
2.动物名。龟类,好负重,旧时碑下所刻仙龟怪物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