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螭头(螭頭)
(1).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及印章等上面的螭龙头像。亦借指殿前雕有螭头形的石阶等。 唐 姚合 《寄右史李定言》诗:“纔归龙尾含鸡舌,更立螭头运兔毫。”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我朝翰林皆史官,立班虽近螭头,亦远在殿下。”红楼梦第十七回:“青松拂檐,玉兰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 康有为 《游金陵明故宫及孝陵秦淮旧板桥》诗:“虎踞龙盘犹有梦,摩桫翁仲立螭头。”
(2).见“ 螭头官 ”。
《漢語大詞典》:螭头官(螭頭官)
唐 代史官起居郎、起居舍人的别称。 唐 李浚 松窻杂录:“四季则用朱印联名牒送史馆,然皆依外史例悉上闻,庶明臣等守职如螭头官。”亦省作“ 螭头 ”。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两省謔起居郎为螭头,以其立近石螭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 唐 制,起居郎、起居舍人在紫宸内阁,则夹香案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笔,皆即坳处,时号螭头。”
分類:史官起居
《漢語大詞典》:螭头笔(螭頭筆)
指史臣入值记事。 宋 梅尧臣 《送李学士河东转运》诗:“重持使者节,北上 太行 行。未注螭头笔,来賙塞下兵。”参见“ 螭头官 ”、“ 螭头载笔 ”。
《漢語大詞典》:螭头舫(螭頭舫)
船头刻有螭首的船。 宋 苏轼 《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诗:“映山黄帽螭头舫,夹道清烟鹊尾炉。” 元 张雨 《次韵题吕氏园馆》:“东风勒住螭头舫,湖雨吹开茧粟花。” 清 吴伟业 《读史杂感》诗之五:“使者螭头舫,才人豹尾车。”亦省作“ 螭舫 ”。 明 高启 《皋桥》:“緑水通螭舫,红桥过犊车。”
分類:船头刻有
《分类字锦》:贵上螭头(贵上螭头)
罗隐 送蕲州裴员外诗 荣驱豹尾抛同辈,贵上螭头见近臣。
分类:贵盛
《漢語大詞典》:螭头官(螭頭官)
唐 代史官起居郎、起居舍人的别称。 唐 李浚 松窻杂录:“四季则用朱印联名牒送史馆,然皆依外史例悉上闻,庶明臣等守职如螭头官。”亦省作“ 螭头 ”。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两省謔起居郎为螭头,以其立近石螭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 唐 制,起居郎、起居舍人在紫宸内阁,则夹香案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笔,皆即坳处,时号螭头。”
分類:史官起居
《漢語大詞典》:螭头载笔(螭頭載筆)
新唐书·百官志二:“其后復置起居舍人,分侍左右,秉笔随宰相入殿。若仗在紫宸内阁,则夹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笔,皆即坳处,时号螭头。”因以“螭头载笔”表示史官侍值。 明 张居正 《议处史职疏》:“议史臣侍直。谨按礼仪定式,凡遇常朝,记事官居文武第一班之后,近上,便於观听,即古螭头载笔之意。”
分類:史官
《漢語大詞典》:螭头柱(螭頭柱)
刻有螭首的殿柱。 清 钱谦益 《内阁小戠序》:“嚮令螭头柱,下职思其居。”
分類:刻有殿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