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螺旋  拼音:luó xuán
是一种像螺丝表面的扭纹曲线。
《国语辞典》:螺旋推进机(螺旋推进机)  拼音:luó xuán tuī jìn jī
一种装置在船上或飞机上的推进器,应用螺旋前进及水或空气的反作用力原理所制成的机械。
《国语辞典》:螺旋菌  拼音:luó xuán jùn
螺旋菌目螺旋菌科,菌体形似螺旋状的一种细菌,长约三十至五十微米,原生质部分明显,主要生活在水中或贝类消化管中,通常没有致病能力。如齿垢螺旋菌。
《国语辞典》:螺旋体(螺旋体)  拼音:luó xuán tǐ
螺旋菌目密螺旋菌科,菌体螺旋状,螺旋细密,长四至二十微米,不具鞭毛,在细胞壁中有沿著菌体绕曲的轴丝,数目在二条以上,各轴丝的一端固著在菌体的前端或后端。轴丝的收缩与放松,可以使菌体运动。有些对人类、哺乳动物及鸟类有病原性。如:「梅毒螺旋体」。也称为「密螺旋菌」。
《国语辞典》:螺旋状(螺旋状)  拼音:luó xuán zhuàng
回旋而上的形状。如:「她喜欢把一头长发盘成螺旋状。」
《國語辭典》:螺旋桨(螺旋槳)  拼音:luó xuán jiǎng
一种装置在船上或飞机上的推进器,是由动力推动的叶片所构成。也称为「螺桨」。
《國語辭典》:旋螺  拼音:xuán luó
1.螺层作回旋状的螺类。
2.像螺壳一样回转高起的纹路。宋。张抡《绍兴内府古器评。卷下。周虬纽钟》:「是器铭文,磨灭不可识,故作旋螺之状。」
《漢語大詞典》:蜗旋(蝸旋)
犹螺旋。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登高》:“ 宪宗 九年,准式建宝座,累石臺高五丈,藏级於壁,蜗旋而上。”
分類:螺旋
《國語辭典》:螺丝(螺絲)  拼音:luó sī
是一种常见的紧固件。为圆锥形或圆柱形金属杆,杆上有螺纹者,与固著物体以螺纹原理相齧合,两者相互作用,有扣紧或传递力量的功能。也称为「螺丝钉」、「螺钉」。
《國語辭典》:蜗牛(蝸牛)  拼音:guā niú
动物名。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为一种有肺的软体动物,外壳扁圆,头有四个触角,其二较长。尖端有眼,腹部两端伸展而成足。雌雄同体,有害于植物。因行过所留的涎迹如篆文般,故也称为「篆愁君」。也称为「水牛儿」。
《國語辭典》:箕斗  拼音:jī dǒu
1.人的指纹。呈螺旋形的称为「斗」,不成斗的称为「箕」。
2.箕宿与斗宿,两宿相接,属于东北的星宿。《南齐书。卷一二。天文志上》:「月令昏明中星,皆二十八宿。箕斗之閒,微为疏阔。」
《國語辭典》:条脱(條脫)  拼音:tiáo tuō
腕钏、手镯。古代妇女的臂饰,以捶扁的金银条绕制成螺旋形,约三至八圈,两端另用金银丝编制成环套,可活动调节松紧。唐。李商隐〈中元作〉诗:「羊权虽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嗣后师师生辰,又赐珠钿、金条脱各二事。」也称为「臂钏」、「条达」、「跳脱」。
《國語辭典》:螺纹(螺紋)  拼音:luó wén
在圆柱体上的螺旋状凹凸纹路,称为「螺纹」。在圆柱体外表面的纹,称为「外螺纹」,在圆柱孔内表面者,称为「内螺纹」。是螺钉和螺帽的基本构造。也称为「螺丝扣」。
《漢語大詞典》:旋涡(旋渦)
(1).谓水流旋转成螺旋形。 元 袁桷 《播州宣抚杨资德》诗:“教民风偃草,抚俗水旋涡。”
(2).流体急转所激起的螺旋形。 鲁迅 《野草·颓败线的颤动》:“空中突然另起了一个很大的波涛,和先前的相撞击,回旋而成旋涡。”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觉悟》:“浩荡的江水奔到 鸡头山 下,碰到岩壁上,卷起巨大的旋涡。”
(3).喻矛盾或事件的中心。 瞿秋白 《饿乡纪程》四:“‘五四’运动陡然暴发,我于是卷入旋涡。” 茅盾 《子夜》二:“此时尚留在大餐室前半间的五六位也被这个突然卷起来的公债旋涡所吸引了。” 老舍 《蜕》:“ 阴城 好像是在 中国 、 日本 之间的一个小独立国,极聪明的永不卷入旋涡。”
(4).酒涡。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上:“初起微笑,则两颐生旋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