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33,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体化
苟止
牵缀
密迹
逗引
政策
传染
造反
遗地
联盟
失途
脚子
相动
动身
节动
《漢語大詞典》:体化(體化)
谓以自己的行动感化别人。 汉 蔡邕 《文范先生陈仲弓铭》:“正身体化,足以陶冶世心。”亦谓自身被感化。 廖仲恺 《〈孙中山先生文集〉序》:“读先生之遗文者,能体化而力行焉,则此集之刻,为不虚矣。”
《漢語大詞典》:苟止
(1).苟且行事。止,举止行动。 宋 曾巩 《论中书录黄画黄舍人不书检》:“臣固非欲书检也,顾缘职分,不敢苟止。” 明 李贽 《史阁叙述》:“若我二祖乃万世大有作为之君,不肯苟止于上。”
(2).勉强停止。 宋 曾巩 《福州奏乞在京主判闲慢曹局或近京一便郡状》:“远去庭闈,为日已久,晨昏之恋,谊难苟止。”
《漢語大詞典》:牵缀(牽綴)
(1).犹牵制。谓缀其后使不得自由行动。《三国志·吴志·周鲂传》:“如使 石阳 及 青 徐 诸军首尾相衔,牵缀往兵,使不得速退者,则善之善也。”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知兵:“要知此兵之屯,在於牵缀贼势,使其左顾右虑,不敢併力攻城,而胜算在我矣。” 郭希仁 《从戎纪略》:“幸东南原及 黄河 岸诸路均未开战,各住画定地点,牵缀敌兵,得以无事。”
(2).连接。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合欢,树似梧桐,枝弱叶繁,互相交结,每风来,輒自相解,了不相牵缀,树之阶庭,使人不忿。”
(3).牵强凑合。 宋 陈亮 《书〈欧阳文粹〉后》:“学者又习於当时之所谓经义者,剥裂牵缀,气日以卑。”
《漢語大詞典》:密迹(密跡)
(1).手持金刚杵护卫佛之夜叉神的总称。因其持有本誓,闻知佛的秘密事迹,故名。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一:“密跡答曰:‘从其众生一切音响,又菩萨音所顺无限。’”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一:“时密跡金刚力士默然不报……密跡力士岂能屈意为斯众会,随时敷演诸菩萨,密如来之秘要。”
(2).犹匿迹。行动保密,不露形迹。 明 陆采 《明珠记·珠圆》:“便做 杨 家 红拂 ,改换衣装,密跡潜踪出帝乡,向山林深处。”
《國語辭典》:逗引  拼音:dòu yǐn
用言语、行动逗弄人,藉以取乐。如:「他喜欢逗引小孩玩。」
《國語辭典》:政策  拼音:zhèng cè
泛指某一团体组织为达到设定目标所采取的方法、策略。
《國語辭典》:传染(傳染)  拼音:chuán rǎn
疾病由一个体侵入另一个体。可分为直接接触的直接传染,以及需靠媒介传播病菌的间接传染。
《國語辭典》:造反  拼音:zào fǎn
1.叛乱。《三国演义》第九回:「臣等特来报雠,非敢造反。」《文明小史》第三七回:「一般各有职业,那有工夫造反?」
2.戏称小孩胡闹。如:「老师不在,你们就造反啦!」
《漢語大詞典》:遗地(遺地)
(1).空馀的土地。《魏书·释老志》:“今常住寺,犹有遗地,钦悦修踪,情深遐远,可於旧堂所,为建三级浮图。”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 闽中 自高山至平地,截截为田,远望如梯,真昔人所云:‘水无涓滴不为用,山到崔嵬尽力耕’者,可谓无遗地矣!”
(2).指言语或行动中留下的可回旋的地步。 金松岑 《论写情小说于新社会之关系》:“至男女交际之遏抑,虽非公道,今当开化之会,亦宜少留遗地,使道德法律得持其强弩之末以绳人,又安可设淫词而助之攻也?”
《國語辭典》:联盟(聯盟)  拼音:lián méng
团体或组织之间因利害关系或共同目的而缔结盟约,形成组织,称为「联盟」。
《漢語大詞典》:失途
亦作“ 失涂 ”。
(1).谓仕途失意。 唐 孟郊 《伤时》诗:“常闻贫贱士之常,嗟尔富者莫相笑。男儿得路即荣名,邂逅失途成不调。” 唐 卢纶 《纶与吉侍郎中孚兼寄夏侯侍御审侯仓曹钊》诗:“悄悄失途子,分将秋草并。”
(2).迷失道路。指失去了正确的行动方向,走错了路。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将军名臣之子,失涂至此,若能不远而復,犹不失为忠义之臣!” 宋 范公偁 过庭录:“ 丁石 ,举人也……后失途在教坊中。”
《國語辭典》:脚子(腳子)  拼音:jiǎo zi
搬运工人。《儒林外史》第二一回:「次早,雇了八个脚子,抬往祖坟安葬。」也称为「脚夫」、「脚户」。
《漢語大詞典》:相动(相動)
(1).相互作用。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天下有道:“至精相感,气化相动。”
(2).相率行动。后汉书·郑太传:“今 山东 合谋,州郡连结,人庶相动,非不强盛。”
《國語辭典》:动身(動身)  拼音:dòng shēn
起程。《儒林外史》第二○回:「择个日子动身。娘子哭哭啼啼,拜别父母,上船去了。」《红楼梦》第六六回:「贾琏此时也没了主意,便放了手,命湘莲快去。湘莲反不动身。」
《漢語大詞典》:节动(節動)
谓如肢体骨节一般彼此配合行动。尉缭子·攻权:“夫将不心制,卒不节动,虽胜幸胜也,非攻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