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课堂(課堂)  拼音:kè táng
1.教室。
2.教学活动的进行。如:「课堂的秩序良好。」
《漢語大詞典》:脩教
实行教化。《穀梁传·桓公六年》:“脩教明諭,国道也。” 范宁 注:“脩先王之教之明达於民,治国之道。”
《漢語大詞典》:阃席(閫席)
指对妇女进行教化的职务。梁书·皇后传·高祖丁贵嫔:“方论妇教,明章閫席;玄池早扃, 湘 沅 已穸。”
《國語辭典》:因材施教  拼音:yīn cái shī jiào
依据受教者不同的资材,而给予不同的教导。如:「因材施教的原则,可以让资质不同的学生适性发展。」
《国语辞典》:行化如神  拼音:xíng huà rú shén
形容推行教化快得出奇。汉。荀悦《前汉纪。卷一二。武帝纪》:「当今陛下临制海内,一齐天下,口虽未言,声疾雷电,令虽未发,行化如神。」
《國語辭典》:不教而诛(不教而誅)  拼音:bù jiào ér zhū
平时不透过教育来防范罪行,遇有犯错立即加以处罚或判死刑。《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下》:「佞人依刑,兹谓私贼,其霜在草根土隙间。不教而诛兹谓虐,其霜反在草下。」《官场现形记》第二○回:「大人限他们三个月叫他们戒烟,宽之以期限,动之以利害,不忍不教而诛。」也作「不教而杀」。
《漢語大詞典》:单式编制(單式編制)
学级编制的一种。区别于“复式编制”。把程度相同的学生编做一个班进行教学。
《國語辭典》:神道设教(神道設教)  拼音:shén dào shè jiào
原指圣人顺应自然之势,利用神圣的道德建立教化,以感化万物,教诲众人。语本《易经。观卦。彖曰》:「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后指以鬼神祸福相因之理,教化世人。《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王莽尚据长安,虽欲以汉为名,其实无所受命,将何以见信于众乎?宜急立高庙,称臣奉祠,所谓『神道设教』,求助人神者也。」今则又指利用鬼神迷信以愚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