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行私
怀着私心行事。管子·君臣下:“为人君者,倍道弃法,而好行私,谓之乱。”吕氏春秋·贵公:“ 桓公 行公去私恶,用 管子 而为五伯长;行私阿所爱,用 竖刁 而虫出於户。”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上》:“彼清流相标榜者,皆罔上行私者耳。” 鲁迅 《华盖集续编·我还不能“带住”》:“但我又知道人们怎样地用了公理正义的美名,正人君子的徽号,温良敦厚的假脸,流言公论的武器,吞吐曲折的文字,行私利己,使无刀无笔的弱者不得喘息。”
《國語辭典》:因公行私  拼音:yīn gōng xíng sī
假藉公事的名义,谋取私利。《后汉书。卷四六。陈宠传》:「或因公行私,逞纵威福。」也作「因公假私」。
《國語辭典》:因公假私  拼音:yīn gōng jiǎ sī
假藉公事的名义,谋取私利。《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太尉李固因公假私,依正行邪,离閒近戚,自隆支党。」也作「因公行私」。
《漢語大詞典》:托公行私
犹言假公济私。
《漢語大詞典》:托公行私(託公行私)
犹言假公济私。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而乃冯附城社,蔽亏日月,託公行私,交游羣小。”
《漢語大詞典》:借公行私
借公事的名义谋取私利。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见善忘举者妬,知恶不劾者比,依违是非者譎,借公行私者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