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51,分64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阳孝本(字 行先 号 玉岩居士 )
叶梦得(字 少蕴 号 石林、石林居士 )
刘一止(字 行简 号 苕溪、太简居士 )
周行己(字 恭叔 号 浮沚 世称 浮沚先生 )
朱敦儒(行第 三十五 字 希真 号 岩壑、岩壑老人 世称 洛川先生 )
史诏(字 升之 世称 八行先生 )
綦崇礼(字 叔厚、处厚 世称 北海先生 )
张远(字 行之 )
郭中行(字 圣与 )
桑安行
丁安行
李端行(字 正达、圣达 )
诸葛行敏
郑刚中(字 亨仲、汉章 号 北山、观如 )
其它辞典(续上)
徐中行(字 德臣 世称 八行先生 )阳孝本(字 行先 号 玉岩居士 )
叶梦得(字 少蕴 号 石林、石林居士 )
刘一止(字 行简 号 苕溪、太简居士 )
周行己(字 恭叔 号 浮沚 世称 浮沚先生 )
朱敦儒(行第 三十五 字 希真 号 岩壑、岩壑老人 世称 洛川先生 )
史诏(字 升之 世称 八行先生 )
綦崇礼(字 叔厚、处厚 世称 北海先生 )
张远(字 行之 )
郭中行(字 圣与 )
桑安行
丁安行
李端行(字 正达、圣达 )
诸葛行敏
郑刚中(字 亨仲、汉章 号 北山、观如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台州临海人,字德臣,人称八行先生。少慕胡瑗之学,精思苦读,司马光见而称奇。父死庐墓,躬耕养母。晚年教授学者,循循有序。其友罗适持节本路,举以自代,复率部使者以遗逸荐;徽宗崇宁间,郡守李谔又以八行荐,皆不就。愤章惇、蔡京贬窜元祐党人,每闻谪命,辄泪下。后往来委羽山中。以卓行与山阳徐积齐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虔州赣县人,字行先,号玉岩居士。博学有德行,隐居城西通天岩。尝为苏颂、蒲宗孟所荐。苏轼自海南归,过而爱之。一时名流,多从之游。徽宗崇宁中举八行,为国子录,再转博士,以直秘阁归。卒年八十四。全宋诗
阳孝本,字行先,号玉岩居士,虔州赣(今江西赣州)人。隐于城西通天岩二十年,一时名士多从之游。徽宗崇宁中,举八行,解褐为国子录,转博士。以直秘阁致仕,卒年八十四。《宋史》卷四五八有传。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7—1148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少蕴,号石林。哲宗绍圣四年进士。为丹徒尉。徽宗朝累迁翰林学士,极论士大夫朋党之弊。帅颍昌府,发常平粟赈民,抵制宦官杨戬等搜括,捕抑贪吏,遭废黜。高宗即位,除户部尚书,迁尚书左丞。绍兴中,除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致力于抗金防务及筹措军饷。官终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平生嗜学博洽,尤工于词。有《建康集》、《石林词》、《避暑录话》、《石林燕语》、《石林诗话》等。全宋诗
叶梦得(一○七七~一一四八),字少蕴,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后定居吴兴弁山,家有石林园,因号石林居士。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除起居郎,二年,迁翰林学士,三年,出知汝州,寻落职,提举洞霄宫。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起知蔡州,移帅颖昌府。忤杨戬、李彦,提举鸿庆宫。钦宗靖康元年(一○二六),知杭州(《乾道临安志》卷三)。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落职,提举太平观。二年,为翰林学士兼侍读。三年,罢归湖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一六、一七、一八、二○)。绍兴元年(一○三一),起为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兼寿春等六州宣抚使,抗击金兵。十二年冬,移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十四年,请老,提举洞霄宫。十六年,致仕(同上书卷一四七、一四八、一五二、一五四)。十八年,卒于湖州。叶氏家富藏书,著述繁多,《石林总集》一百卷等,已佚;有《石林居士建康集》(《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十卷,今存八卷,系帅建康时诗文)、《石林燕语》、《避暑录话》、《岩下放言》等传世。《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叶梦得诗,以毛晋汲古阁原藏明抄本《石林居士建康集》为底本,校以邓邦述校跋清影印抄宋刻本(简称影宋本)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词学图录
叶梦得(1077-1148) 字少蕴,号石林居士。苏州吴县人,居乌程。有《石林词》。全宋文·卷三一六二
叶梦得(一○七七——一一四八),字少蕴,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后卜居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卞山之石林谷,因自号石林居士。绍圣四年登进士第,调丹徒尉。大观中,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以忤童贯,降龙图阁直学士、知汝州,寻落职奉祠。政和中,起知蔡州,历知颍昌府、应天府、杭州,或起或废。高宗建炎二年,复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寻除户部尚书。三年二月,拜尚书左丞。以与宰相朱胜非意见不合,执政十四日而罢,以资政殿学士归隐卞山。绍兴元年,起为江南东路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兼寿春等六州宣抚使,次年罢。八年,再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两镇建康,布置江防,多得其力。升资政殿大学士、观文殿学士,移知福州。十六年,拜崇信军节度使致仕。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梦得博学强记,著书三十馀种。今尚存《春秋谳》、《春秋考》、《春秋传》、《石林燕语》、《避暑录话》、《老子解》、《石林诗话》、《石林词》等十七八种。《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8—1160 【介绍】: 宋湖州归安人,字行简,号苕溪。徽宗宣和三年进士。为越州教授,荐除敕令所删定官。高宗绍兴中,累迁监察御史、起居郎、浙东提刑,擢中书舍人兼侍讲,进给事中。数上书论澄清吏治、杜绝幸门,封驳不避权贵。忤秦桧等宰臣意,又极言执政植党之私,罢去。桧死,召还,因病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博学多才,为文敏捷,诗意高远。有《非有斋类稿》,后改名《苕溪集》。全宋诗
刘一止(一○八○~一一六一),字行简,号太简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监秀州都酒务,迁越州教授。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绍兴间,历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起居郎,以言事罢,主管台州崇道观。起知袁州,改浙东路提点刑狱。召为中书舍人兼侍讲,迁给事中,又以言事罢,提举江州太平观。一止以忤秦桧,两次奉祠,秦桧死,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绍兴三十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二(此据《行状》,《宋史》本传作八十三)。有《苕溪集》五十五卷传世。事见《苕溪集》卷五四《阁学刘公行状》,《宋史》卷三七八有传。 刘一止诗,以清拥万堂《苕溪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朱祖谋跋本(简称朱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二六四
刘一止(一○七八——一一六一),字行简,号太简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登进士第,监秀州都酒务,为越州教授。建炎四年,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绍兴改元,召试馆职,除秘书省校书郎,迁监察御史、起居郎,以直言忤执政罢。三年,召为祠部郎,知袁州。改浙东路提点刑狱。召入为秘书少监。九年,复起为起居郎,擢中书舍人兼侍讲。迁给事中,封驳不避权贵。忤秦桧,罢祠。二十三年,以秘阁修撰致仕。桧死,进为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三十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三。一止博学工诗文,有《苕溪集》五十五卷。事迹见韩元吉《阁学刘公行状》(《苕溪集》卷五五),《宋史》卷三七八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恭叔,号浮沚。哲宗元祐六年进士。师事程颐。徽宗崇宁中,官至太学博士。后为齐州教授,发明中庸之旨,邑人始知有伊洛之学。大观三年,罢归,筑浮沚书院以讲学。宣和中,除秘书省正字。有《浮沚集》。全宋诗
周行己,字恭叔,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早年从伊川二程游,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进士(《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徽宗崇宁中官太学博士、齐州教授(《宋元学案》卷三二)。据集中诗篇,曾知原武、乐清等县,其罢知乐清为政和七年(一一一七)。宣和初,除秘书省正字(明弘治《温州府志》卷一○)。后入知东平府王靓幕,卒于郓(同上书)。著有《浮沚集》十九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久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为八卷,其中诗二卷。 周行己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武英殿本(简称殿本)、明永乐《乐清县志》及清曾唯《东瓯诗存》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全宋文·卷二九五○
周行己(一○六七——?),字恭叔,永嘉(今浙江永嘉)人,学者称为浮沚先生。十七入太学,有盛名。风仪秀整,语音如钟。元祐六年登进士第,崇宁中官至太学博士,以亲老归,教授其乡,发明《中庸》之旨,邑人始知有伊洛之学。大观三年,以师事程颐罢归,筑浮沚书院以讲学。宣和中除秘书省正字,卒于郓。有文集凡十九卷。见本集《上宰相书》,《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翼》卷二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1—1159 【介绍】: 宋洛阳人,字希真,号岩壑,世称洛川先生。初以布衣负重望,屡辞徵召。高宗绍兴二年,应召为迪功郎,赐进士出身。历秘书省正字、浙东提刑。因与主战派李光来往,被罢官,寓居嘉禾。晚年受秦桧笼络,除鸿胪少卿,为时论所讥。桧死,废黜。善画山水,工诗词及乐府。有《樵歌》。全宋诗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生年据朱敦儒跋唐太宗赐韩王嘉《兰亭帖》“绍兴十六年时年六十六”推定),字希真,号岩壑,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钦宗靖康初召授学官,辞归。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再召不就(《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绍兴三年(一一三三),特补迪功郎(同上书卷六八)。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同上书卷九六)。六年,兼权兵部郎中(同上书卷一○六)。通判临安府。八年,为枢密行府咨议参军(同上书卷一一九)。十四年,提点两浙东路刑狱,十六年罢,十九年致仕(同上书卷一五一、一五五、一六○)。二十五年,因秦桧推挽,起除鸿胪少卿,桧死依旧致仕(同上书卷一六九)。二十九年,卒于秀州(同上书卷一八一),年七十九。一说卒于孝宗淳熙五年至十四年之间,享年百岁左右(今人刘扬忠《关于朱敦儒的生卒年》)。有《岩壑老人诗文》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猎较集》若干卷(《后村诗话》续集卷四)、《朱敦儒陈渊集》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均佚;今存词集《樵歌》三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词学图录
朱敦儒(1081-1159) 字希真,号岩壑。洛阳人。有词集《樵歌》三卷。全宋文·卷三五○三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字希真,号岩壑老人,时称洛川先生,河南府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志行高洁,虽布衣而有朝野之望,尝数召而不就。绍兴初,召为迪功郎。赐对,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六年,改左奉郎,兼权兵部郎中。历通判临安府、枢密行府咨议参军,除秘书郎,改都官员外郎。十四年,除两浙东路提刑。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守本官致仕。二十五年召对,落致仕,授鸿胪少卿,寻依前致仕。二十九年卒,年七十九。工诗词,著有《岩壑老人诗文集》、《猎较集》、《朱敦儒陈渊集》二十六卷、《樵歌》三卷(存)。《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明州鄞县人,字升之。受业于楼郁,以孝行闻。遇大比辄引避,誓终身母子不相离。徽宗大观二年举八行,乡人举诏。诏与母避于县东大田山,郡守迫使就道,誓不起,乡人称为八行先生。后孙浩贵,累赠太师、越国公。全宋诗
史诏,字升之,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以八行徵,不起,赠太师、越国公。事见《宝庆四明志》卷九、《甬上宋元诗略》卷三。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3—1142 【介绍】: 宋高密人,徙居潍州北海,字叔厚,一字处厚。徽宗政和八年进士。自幼聪颖,十岁能为邑人作墓铭。调淄县主簿,为太学正,迁博士,摄给事中。高宗南渡,授中书舍人,知漳、明州。累除翰林学士。所撰诏命数百,文简意明。以宝文阁直学士知绍兴府,适金人入侵,督缮城郭,厉甲兵,用心劳苦。后退居台州。平生廉俭寡欲,潜心辞章,洞晓音律。有《北海集》。全宋诗
綦崇礼(一○八三~一一四二),字叔厚,高密(今属山东)人,后徙北海(今山东潍坊)。登徽宗重和元年(一一一八)上舍第,调淄县主簿。召为太学正,迁博士。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以起居郎兼权给事中,拜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一)。四年,除试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未几出知漳州(同上书卷三三、三八)。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移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同上书卷五六)。四年,拜翰林学士,进兼侍读、兼史馆修撰,寻出知绍兴府(同上书卷七五、七八)。五年,罢,退居台州。十二年卒,年六十。有《北海集》六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三十六卷(其中诗一卷),另《兵筹类要》十卷,附录三卷。《宋史》卷三七八有传。 綦崇礼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酌校他书所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六三八
綦崇礼(一○八三——一一四二),字叔厚,世称北海先生,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县)人。幼聪颖,入太学。登政和八年上舍第,调淄县主簿,改太学正,迁博士、秘书省正字。建炎二年,除尚书工部员外郎,寻为起居郎,摄给事中。三年,拜中书舍人。明年,兼权直学士院,除吏部侍郎。求外,拜徽猷阁直学士、知漳州,移明州。绍兴二年,复为吏部侍郎,移兵部,直学士院,俄除翰林学士。后又兼侍读、史馆修撰。四年,换宝文阁直学士、知绍兴府。期年丐闲,三任观祠。十二年八月卒,年六十。崇礼工文辞,气格天然浑成。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诏命数百篇,明白洞达,为世称道。著有《北海集》六十卷、《兵筹类要》十卷(存)。见《名臣言行录别集》下卷七及《宋史》三七八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太原府榆次人,字行之。徽宗政和间隐居山中,善画山水。
人物简介
简介
政和六年(1116)任袁州知州。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七九九
丁安行,徽宗时道士。宣和间为碧落郎、凝神殿校籍、同知右街道录院事、管辖江宁府玉晨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常州无锡人,字正达,一字圣达。徽宗大观三年进士。吕颐浩尝师事之,至贵达犹执弟子礼。为太学博士,作诗诋蔡京,出知鄞县,发愤终身不复仕。
人物简介
宋登科记考
越州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重和元年(1118年)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8—1154 【介绍】: 宋婺州金华人,字亨仲,号北山。高宗绍兴二年进士。累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以秦桧所荐,不敢言和议之非。后充陕西分画地界使,金欲尽取阶、成、岷、凤、秦、商六州,刚中力争不从。改四川宣抚副使,选将屯守,蠲去杂税,治理有方。桧怒其专擅,罢官,责居桂阳军,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又徙封州。有《西征道里记》、《北山集》等。全宋诗
郑刚中(一○八八~一一五四),字亨仲,一字汉章,号北山,又号观如,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授温州军事判官。六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九年,为枢密行府参谋出谕京陕,归除权礼部侍郎,寻兼详定一司又兼权刑部侍郎。十年,除试礼部侍郎。十一年,擢枢密都承旨,为川陕宣谕使。十二年,迁川陕宣抚副使兼营田。十七年,以忤秦桧罢,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桂阳居住,徙复州、封州安置。二十四年卒,年六十七。有《北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事见本集卷末附录郑良嗣《郑公年表》,宋何耕《宋故资政殿学士郑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七○有传。 郑刚中诗,以清康熙三十六年郑世成刻本(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金华丛书》所收同治十一年永康胡凤丹据康熙重刻本(简称金华丛书本)及《两宋名贤小集·石羊山房集》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八九一
郑刚中(一○八八——一一五四),字亨仲,号北山,又号观如,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绍兴二年进士及第。授温州军事判官。八年九月,任监察御史,同年十一月迁殿中侍御史。九年三月,充枢密行府参谋官。十一年四月,为宝文阁直学士、枢密都承旨。刚中初为秦桧荐于朝,桧主和议,刚中不敢言。金归所占地,被桧遣为宣谕司参谋官;及还,除礼部侍郎、川陕宣谕使。改四川宣抚副使。治蜀有方,曾奏蠲杂征,请减成都府路对籴及宣抚司激赏钱。又屯兵营田,选将授任。秦桧怒其专擅,责桂阳军居住。绍兴十八年十一月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二十四年五月卒,年六十七。著有《北山文集》、《周易窥馀》、《经史专音》、《左氏九六编》等。见何耕《宋故资政殿学士郑公墓志铭》(《北山文集》卷末),《宋史》卷三七○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