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称情(稱情)
衡量人情。礼记·三年问:“三年之丧,何也?曰:称情而立文,因以饰羣,别亲疏贵贱之节,而弗可损益也。” 郑玄 注:“称情而立文,称人之情轻重,而制其礼也。”
《漢語大詞典》:称身(稱身)
谓衡量自己的才德。晏子春秋·问上二十:“称身就位,计能受禄。” 张纯一 校注:“言衡量自身之才德所堪任者以就位。”
《漢語大詞典》:自隐(自隱)
(1).自行隐藏。庄子·缮性:“虽圣人不在山林之中,其德隐矣,隐故不自隐。”后汉书·独行传·范冉:“坟封高下,令足自隐。”
(2).衡量自己。管子·禁藏:“是故君子上观絶理者,以自恐也;下观不及者,以自隐也。” 尹知章 注:“隐,度也。”
(3).自己思量。 唐 张鷟 游仙窟:“五嫂自隐心偏,儿復何曾眼引!”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恨他,恨他,索甚言破?是他须自隐。”
(4).自己瞒骗自己。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妾身谋成不谋败,学士宜假不宜真,不信不自隐。”
《漢語大詞典》:称德(稱德)
(1).推行德教。书·君奭:“惟兹四人昭 武王 ,惟冒丕单称德。” 孔 传:“惟此四人明 武王 之德,使布冒天下,大尽举行其德。”
(2).衡量德行。管子·君臣下:“称德度功,劝其所能。” 尹知章 注:“既称其德,又度其功。”
《漢語大詞典》:称物(稱物)
衡量物之多少、轻重。亦指按数量称取物品。三国志·魏志·邓哀王冲传:“时 孙权 曾致巨象, 太祖 欲知其斤重…… 冲 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参见“ 称物平施 ”。
与事物相符。 晋 陆机 《文赋》序:“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漢語大詞典》:称物平施(稱物平施)
根据物品的多少,做到施与均衡。易·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孔颖达 疏:“称物平施者,称此物之多少,均平而施。”汉书·律历志上:“权者,銖、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补兵足食事宜》:“糴之贵贱因地腴瘠,假如腹里糴价五钱六钱,则穷边断是八钱九钱,奈何使苦寒与逸肥一样同折,非称物平施之义也。”
《漢語大詞典》:量能
衡量才能。荀子·君道:“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宋 曾巩 《拟辞免修五朝国史状》:“以此明臣之志,在於量能知分,非敢荀且避事也。” 明 刘基 《郁离子·麋虎》:“君子之使人也,量能以任之,揣力而劳之,用其长而避其缺。”
《國語辭典》:裁量  拼音:cái liáng
推测度量而定取舍。《后汉书。许劭传》:「其多所裁量若此。」也作「裁度」。
《國語辭典》:裁度  拼音:cái duò
推测度量而定取舍。《红楼梦》第五五回:「若照常例,只得二十两;如今请姑娘裁度著,再添些也使得。」也作「裁量」。
《漢語大詞典》:裁度
指丈量标准。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立丈量官,凡水患河路有害於民者,准其申请,大者发库助支,小者民自捐助。而屋宇规模,田亩裁度,俱出此官。”
《漢語大詞典》:审量(審量)
考察衡量;估量。《三国志·蜀志·许靖传》:“弃忘旧恶,宽和羣司,审量五材,为官择人。”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审量事势,乘时逐利,可入则四道一时俱发。” 清 蒋士铨 《空谷香·饮刃》:“你纵然不爱穿喫,我家大爷是一个豪华公子,难道不比那穷秀才风流些?你也该审量审量。”
《漢語大詞典》:量人
(1). 周 官名。掌丈量、营造和制定祭献之数。周礼·夏官·量人:“量人,掌建国之灋,以分国为九州,营国城郭,营后宫……凡祭祀饗宾制其从献脯燔之数量。”仪礼·大射:“司马命量人,量侯道,与所设乏,以貍步。” 郑玄 注:“量人,司马之属,掌量道巷涂数者。”
(2).谓衡量长短,以至苛责于人。《楚辞·离骚》:“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妬。” 宋 叶适 《〈覆瓿集〉序》:“殆见事太明,量人太尽而然歟!”
《漢語大詞典》:揣量
忖度,衡量。宋书·郑鲜之传:“若舆驾造 洛阳 而反,凶丑更生揣量之心,必啟边戎之患。” 唐 刘禹锡 《唐故朝议郎守尚书吏部侍郎奚公神道碑》:“执文章权衡以揣量多士。” 明 李贽 《复周南士书》:“僕惟早自揣量,故毅然告退。” 吴晗 《朱元璋传》第四章二:“假如有的国家,不自揣量,胆敢侵犯皇朝边境,那就坚决予以打击。”
分類:忖度衡量
《国语辞典》:费思量(费思量)  拼音:fèi sī liáng
耗费精神去思考衡量。如:「这句话的意思并不单纯,令人费思量。」
《漢語大詞典》:览揆(覽揆)
观察衡量。《楚辞·离骚》:“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王逸 注:“览,观也;揆,度也……言父 伯庸 观我始生年时,度其日月,皆合天地之正中,故赐我以美善之名也。” 明 张煌言 《乡荐经义·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览揆人情者,莫贵乎司直。”后用以代称生辰。 清 钱谦益 《毕封君八十寿序》:“府丞虽以削杖归,览揆之辰,易衣破涕,与诸弟舒鴈行列,奉觴上寿。” 清 赵翼 《哭门人董东亭庶常之讣》诗之二:“从知堕地须论命,何物凭君览揆初。”
《漢語大詞典》:详度(詳度)
详细衡量;详细考虑。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审量日力,详度费务。”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所以要先决於心,详度本末,事至不惑,然可图功。”明史·薛侃传:“凡人才之用舍,政事之敷施,始以九卿之详度,继以内阁之咨谋,其弗协於中者,付诸臺諫之公论。”
《漢語大詞典》:称能(稱能)
衡量才能。韩非子·人主:“明主者,推功而爵禄,称能而官事。”
《漢語大詞典》:程功
衡量功绩;计算完成的工作量。礼记·儒行:“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 陈澔 集说:“ 应氏 曰:程算其功,积累其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 章炳麟 《四惑论》:“又有三人,一画花木,一操会计,一编谱表,终日程功,其劳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