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61,分7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钧衡位
孔融怜衡(又作:文举荐祢衡)
匡鼎
匡衡引经(又作:匡衡抗疏)
匡汲俄宠辱
伊夔
论衡帐中藏
祢衡
祢衡俊
祢衡一鹗
潘衡
平子定情
张衡作赋
平子游都
生空桑
典故
钧衡位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四〈留上李右相〉
风俗登淳古,君臣挹大庭。深沈谋九德,密勿契千龄。独立调元气,清心豁窅冥。本枝连帝系,长策冠生灵。传说明殷道,萧何律汉刑。钧衡持国柄,柱石总朝经【柱石总贤经】。隐轸江山藻,氛氲鼎鼐铭。兴中皆白雪【兴中皆洁白】,身外即丹青【身外尽丹青】。江海呼穷鸟,诗书问聚萤。吹嘘成羽翼,提握动芳馨。倚伏悲还笑,栖迟醉复醒【升沈醉复醒】。恩荣初就列,含育忝宵形。有窃丘山惠,无时枕席宁。壮心瞻落景,生事感浮萍【生事感流萍】。莫以才难用,终期善易听。未为门下客,徒谢少微星。
典故
孔融怜衡
 
文举荐祢衡
 
文举识

相关人物
孔融
 
祢衡


《后汉书》卷八十下《文苑传·祢衡传》
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上疏荐之曰:「……窃见处士平原祢衡,年二十四,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卓砾。……使衡立朝,必有可观。……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

例句

本求文举识,不在子真官。 李端 酬晋侍御见寄

离堂莫起临岐叹,文举终当荐祢衡。 权德舆 送正字十九兄归江东醉后绝句

陆机游洛日,文举荐衡时。 贯休 送高九经赴举

典故
相关人物
匡衡

参考典故
匡汲俄宠辱


《汉书》卷八十一《匡衡传》
「诸儒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东汉·服虔注:「鼎犹言当也,若言匡且来也。」

典故
匡衡引经
 
匡衡抗疏

相关人物
匡衡


《汉书》卷八十一《匡衡传》
元帝初即位「有日蚀地震之变,上问以政治得失,衡上疏曰:『……上说其言,迁衡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衡为少傅数年,数上疏陈便宜,及朝廷有政议,傅经以对,言多法义。上以为任公卿,由是为光禄勋、御史大夫。建昭三年,代韦玄成为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

例句

贾谊昔流恸,匡衡常引经。 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有序)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杜甫 秋兴八首

谷永独言事,匡衡多引经。 高适 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

典故
匡汲俄宠辱

相关人物
匡衡
 
汲黯


《汉书》卷八十一《匡衡传》
「建昭三年,代韦玄成为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而有司奏衡专地盗土,衡竟坐免。」
《汉书》卷五十《汲黯传》
「召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黯坐小法,会赦,免官。于是黯隐于田园者数年。」

例句

匡汲俄宠辱,卫霍竟哀荣。 杜甫 八哀诗(并序)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典故 
  
夔相
 
夔听
  
相关人物
伊尹(名挚,又名阿衡)
 
 

参考典故
伊尹


《尚书·虞书·舜典》
「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帝曰:『俞往钦哉!』帝曰:『夔,命汝典乐,教冑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而无傲。……神人以和。』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帝曰:『龙,朕堲谗说殄行,震惊朕师,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旧题汉·孔安国传:「夔、龙,二臣名。」
《史记》卷三《殷本纪》
「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或曰,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汤举任以国政。伊尹去汤适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入自北门,遇女鸠、女房,作《女鸠女房》。」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孙子兵书》:「伊尹名挚。」

例句

圣哲承休运,伊夔列上台。 丁仙芝 越棠贡白雉(一作孙昌胤诗)

并进夔龙位,仍齐龟鹤年。 刘禹锡 奉和淮南李相公早秋即事寄成都武相公

圣朝同舜日,作相有夔龙。 姚合 和门下李相钱西蜀相公

沧海举歌夔是相,历山回禅舜为君。 曹唐 三年冬大礼五首之五

叨承廊庙选,谬齿夔龙弼。 李峤 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

奕世皆夔龙,中台竟三拆。 李白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

天子栖穆清,三台付夔龙。 李群玉 始忝四座奏状闻荐蒙恩授官旋进歌诗延英宣赐言怀纪事呈同馆诸公二十四韵

天子坐宣室,夔龙奉谟猷。 李群玉 将之京国赠薜员外

伶官诗必诵,夔乐典犹稽。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二十韵

巢许山林志,夔龙廊庙珍。 杜甫 奉赠萧二十使君

愧非夔龙姿,忽佐尧舜君。 权德舆 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

后夔如为听,从此振琮琤。 潘存实 赋得玉声如乐

良游盛簪绂,继迹多夔龙。 王维 韦侍郎山居

台鼎尝虚位,夔龙莫致尧。 窦牟 故秘监丹阳郡公延陵包公挽歌

殿省秘清晓,夔龙升紫微。 羊士谔 和武相早朝中书候传点书怀奉呈

帝念夔能政,时须说济川。 钱起 奉送户部李郎中充晋国副节度出塞

上言陈尧舜,下言引龙夔。 韩愈 归彭城

糠秕当世道,长揖夔龙朝。 顾况 严公钓台作

典故
论衡帐中藏


《后汉书》卷四十九〈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王充〉~629~
充好论说,始若诡异,终有理实。以为俗儒守文,多失其真,乃闭门潜思,绝庆吊之礼,户牖墙壁各置刀笔。箸论衡八十五篇,二十馀万言,释物类同异,正时俗嫌疑。唐·李贤注引《袁山松书》曰:「充所作论衡,中土未有传者,蔡邕入吴始得之,恒秘玩以为谈助。其后王朗为会稽太守,又得其书,及还许下,时人称其才进。或曰,不见异人,当得异书。问之,果以论衡之益,由是遂见传焉。」抱朴子曰:「时人嫌蔡邕得异书,或搜求其帐中隐处,果得论衡,抱数卷持去。邕丁宁之曰:『唯我与尔共之,勿广也。』」
典故
祢先生
  
祢笔
 
祢处士
 
祢衡
 
祢贤

相关人物
祢衡


《后汉书》卷八十下〈文苑列传·祢衡〉~2652~
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兴平中,避难荆州。建安初,来游许下。……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刘表及荆州士大夫先服其才名,甚宾礼之,文章言议,非衡不定。……后复侮慢于表,表耻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黄祖性急,故送衡与之,祖亦善待焉,衡为作书记,轻重疏密,各得体宜。祖持其手曰:「处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

例句

如逢祢处士,似见鲍参军。 岑参 送宏文李校书往汉南拜亲

时通有诏徵枚乘,世乱无人荐祢衡。 徐夤 龙蛰二首

祢衡莫爱山中静,绕舍山多却碍人。 方干 书原上鲍处士屋壁

王粲实可重,祢衡争不狂。 方干 赠许牍山人

顾惭祢处士,虚对鹦鹉洲。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遐思祢衡才,令人怨黄祖。 李群玉 汉阳春晚

明时不作祢衡死,傲尽公卿归九泉。 段成式 哭李群玉

寓蝶成庄梦,怀人识祢贤。 清江 上都酬章十八兄

志业过玄晏,词华似祢衡。 白居易 哭皇甫七郎中

幸自祢衡人未识,赚他作赋被时轻。 秦韬玉 鹦鹉

便向郤堂誇饮啄,还应祢笔发光辉。 罗邺 鹦鹉咏

一榻偶依陈太守,三年深忆祢先生。 罗隐 安陆赠徐砺

祢衡酒醒春瓶倒,柳恽诗成海月圆。 罗隐 湖州裴郎中赴阙后投简寄友生

祢生词赋抛江夏,汉祖精神忆沛中。 罗隐 西京道中

试哭军门看谁问,旧来还似祢先生。 罗隐 途中寄怀

狗窦号光逸,渔阳裸祢衡。 韩偓 赠吴颠尊师

典故
祢衡俊

相关人物
祢衡


《昭明文选》卷三十七〈表上·荐祢衡表〉~667~
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义,旁求四方,以招贤俊。昔世宗继统,将弘祖业,窃见处士平原祢衡,年二十四,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卓跞。

例句

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典故
祢衡一鹗

相关人物
孔融
 
祢衡


《后汉书》卷八十下《文苑传·祢衡传》
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上疏荐之曰:「……窃见处士平原祢衡,年二十四,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卓砾。……鸷鸟累伯,不如一鹗。使衡立朝,必有可观。飞辩骋辞,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馀。昔贾谊求试属国,诡系单于;终军欲以长缨,牵致劲越。弱冠慷慨,前世美之。近日路粹、严象,亦用异才擢拜台郎,衡宜与为比。如得龙跃天衢,振翼云汉,杨声紫微,垂光虹蜺,足以昭近署之多士,增四门之穆穆。钧天广乐,必有奇丽之观;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例句

慈明八龙,祢衡一鹗。 李瀚 蒙求

典故
潘衡


《墨记·南海松煤》
如东坡先生在儋耳令潘衡所造,铭曰:「海南松煤,东坡法墨」者是也。
《避暑录话》卷二
宣和初,有潘衡者,卖墨江西,自言尝为子瞻造墨海上,得其秘法,故人争趋之。
典故
平子定情

相关人物
张衡


《昭明文选》卷二十九东汉·张平子(衡)《四愁诗》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我所思兮在桂林……」「我所思兮在汉阳……」「我所思兮在雁门……」

例句

平子定情词丽绝,诗人匪石誓分明。 赵嘏 代人赠别

典故
平子去
 
平子归休
 
平子归田
 
平子田
 
平子赋
 
平子赋归田
 
张衡作赋

相关人物
张衡


《昭明文选》卷十五东汉·张平子(衡)《归田赋》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

简释

平子赋:喻精美文章,或咏归隐及哀愁。唐皇甫冉《馆陶李丞旧居》:“词藻世传平子赋,园林人比郑公乡。”


例句

欲随平子去,犹未献甘泉。 孟浩然 题长安主人壁

贡禹怀书日,张衡作赋辰。 李峤

还题平子赋,花树满春田。 王勃 春日还郊

手持平子赋,目送老莱衣。 王维 送钱少府还蓝田

未学苏秦荣佩印,却思平子赋归田。 薛逢 座中走笔送前萧使君

偶为谢客事,不顾平子田。 钱起 海畔秋思

已为平子归休计,五老岩前必共闻。 韦丹 思归寄东林澈上人(并序)

伯伦嗜酒还因乱,平子归田不为穷。 韦庄 将卜兰芷村居留别郡中在仕

典故
平子游都

相关人物
张衡


《后汉书》卷五十九《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世为著姓。祖父堪,蜀郡太守。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例句

不游都邑称平子,只向江东作步兵。 李群玉 寄张祜(祜亦未面。频寄声相闻)

平子游都久,知君坐见嗤。 皇甫冉 寄刘八山中

典故
生空桑

相关人物
伊尹(名挚,又名阿衡)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五《伊水》
昔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婴儿于空桑中,言其母孕于伊水之滨,梦神告之曰,臼水出而东走。母明视而见臼水出焉,告其邻居而走,顾望其邑,咸为水矣。其母化为空桑,子在其中矣。莘女取而献之,命养于庖,长而有贤德,殷以为尹,曰伊尹也。

例句

伊尹生空桑,捐庖佐皇极。 李白 纪南陵题五松山

《漢語大詞典》:匡鼎
汉书·匡衡传:“诸儒为之语曰:‘无説, 匡 鼎来; 匡 説,解人颐’。”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鼎犹言当也,若言 匡 且来也。’ 应劭 曰:‘鼎,方也。’ 张晏 曰:‘ 匡衡 少时字 鼎 ,长乃易字 稚圭 。世所传 衡 与 贡禹 书,上言‘ 衡 敬报’,下言‘ 匡鼎 白’,知是字也。’ 服 、 应 二説是也。 贾谊 曰‘天子春秋鼎盛’,其义亦同,而 张氏 之説盖穿凿矣。假有其书,乃是后人见此传云‘ 匡 鼎来’,不晓其意,妄作 衡 书云‘鼎白’耳。字以表德,岂人之所自称乎?今有西京杂记者,其书浅俗,出於里巷,多有妄説,乃云 匡衡 小名 鼎 ,盖絶知者之听。”后世多从 张晏 和西京杂记之说,以“匡鼎”为 匡衡 。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恳諫留 匡鼎 ,诸儒引 服虔 。” 金 元好问 《喜李彦深过聊城》诗:“言 匡鼎 功名薄,去国 虞翻 骨相屯。”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 匡鼎 以説名, 许 君以説文著,凡此之属,不絶於史,则又流入传记矣。”
分類:匡衡多从
《漢語大詞典》:伊夔
伊尹 和 夔 的合称。 夔 , 尧 舜 时的乐官,助 尧 舜 以乐正天下。 唐 罗隐 《钱尚父生日》诗:“ 伊 夔 事业扶千载, 韩 白 机谋冠九州。”参见“ 伊尹 ”。
分類:伊尹乐官
《國語辭典》:伊尹  拼音:yī yǐn
人名。名挚,商初的贤相。相传汤伐桀,灭夏,遂王天下。汤崩,其孙太甲无道,伊尹放诸桐宫,俟其悔过,再迎之复位。卒时,帝沃丁葬以天子之礼。
《漢語大詞典》:夔乐(夔樂)
借指庙堂雅乐。 夔 为 舜 时乐官,故称。 唐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伶官诗必诵,夔乐典犹稽。” 宋 王禹偁 《大合乐赋》:“我国家韶濩登歌,咸英尽美,復夔乐于雅正,黜 郑 声于惉懘。”
《國語辭典》:夔龙(夔龍)  拼音:kuí lóng
1.商代及西周时期,在钟鼎彝器上所刻铸的夔和龙形的花纹。
2.相传为舜的二臣名,夔是乐官,龙是纳言之官。
《漢語大詞典》:龙夔(龍夔)
舜 时贤臣 龙 与 夔 的并称。后泛指贤士。 唐 韩愈 《归彭城》诗:“上言陈 尧 舜 ,下言引 龙 夔 。” 宋 范浚 《杂兴》诗之五:“ 龙 夔 杂鵷鷺,庶位已参错。” 元 揭傒斯 《集贤大学士赵国公王开府庆八十应制》诗:“朝趋陪 綺 甪 ,夕侍接 龙 夔 。”
《漢語大詞典》:祢生(禰生)
指 祢衡 。 唐 许浑 《途经李翰林墓》诗:“ 禰生 狂善赋, 陶令 醉能诗。” 程自修 《归龙门》诗:“ 禰生 狂到死,君子要知机。”
分類:祢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