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8,分26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衡门
衡阳
衡岳
权衡
衡山
钧衡
衡茅
持衡
铨衡
玉衡
祢衡
水衡
阿衡
阿衡
台衡
《國語辭典》:衡门(衡門)  拼音:héng mén
1.以横木为门。形容简陋的住所。《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宋。王禹偁〈对雪〉诗:「帝乡岁云暮,衡门昼长闭。」
2.比喻隐者居住的地方。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国语辞典》:衡阳(衡阳)  拼音:héng yáng
1.县名。参见「衡阳县」条。
2.城市名。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参见「衡阳市」条。
《漢語大詞典》:衡岳(衡嶽)
同“ 衡岳 ”。 唐 许浑 《送卢先辈自衡岳赴复州嘉礼》诗之二:“万重岭嶠辞 衡岳 ,千里山陂问 竟陵 。”岳,一本作“ 岳 ”。 宋 胡宏 《题上封寺》诗:“ 瀟湘 水与 苍梧 通,环绕 衡岳 青冥中。” 清 顾炎武 《怀人》诗:“嶔崟七十有二峯,紫盖独不朝 衡岳 。” 柳亚子 《哭龚铁铮烈士》诗:“ 衡岳 荒荒峙, 湘 波怒岂平。”
南岳 衡山 。 晋 左思 《吴都赋》:“指 衡岳 以镇野,目 龙川 而带坰。”南史·隐逸传下·庾承先:“辟功曹不就,乃与道士 王僧镇 同游 衡岳 。” 陈毅 《岳麓山顶眺望》诗:“西南云气来 衡岳 ,日夜江声下 洞庭 。”
《國語辭典》:权衡(權衡)  拼音:quán héng
1.秤量东西轻重的工具。《后汉书。卷二五。鲁恭传》:「相让则道不明,若规矩权衡之不可枉也。」宋。苏轼〈徐州莲华漏铭〉:「然人未有以手量而目计者,必付之于度量与权衡。」
2.衡量、评估事物得失轻重。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镕裁》:「权衡损益,斟酌浓淡。」唐。刘禹锡〈祭韩吏部文〉:「权衡低昂,瞻我所在。」
3.权势力量。《晋书。卷五五。潘岳传》:「虽居高位,飨重禄,执权衡,握机秘。」
4.星座名。权星与衡星的合称。见《史记。卷二七。天官书》。
《國語辭典》:衡山  拼音:héng shān
山名。为中国大陆五岳中的南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的北边,绵延于湘、资之间。山有七十二峰,以祝融、紫盖、云密、石廪、天柱五峰为最大。也称为「南岳」。
《漢語大詞典》:钧衡(鈞衡)
(1).比喻国家政务重任。 唐 杨炯 《〈王勃集〉序》:“幼有钧衡之略,独负舟航之用。”《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 亮 赋性愚拙,遭时艰难,分符拥节,专掌钧衡,兴师北伐,未获成功。”
(2).喻指担负国家政务重任的人。 宋 范仲淹 《遗表》:“因恳避於钧衡,爰就班於符竹。”
(3).比喻平衡公正。 唐 高适 《留上李右相》诗:“钧衡持国柄,柱石总贤经。” 孙钦善 校注:“钧衡:平衡,公正。”
《國語辭典》:衡茅  拼音:héng máo
简陋的茅屋。唐。白居易〈四月池水满〉诗:「吾亦忘青云,衡茅足容膝。」
《國語辭典》:持衡  拼音:chí héng
1.以秤称物。比喻公允的评量人才。唐。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持衡留藻鉴,听履上星辰。」
2.衡,北斗七星之一。持衡比喻掌握国家大权。宋。林逋 知县李大博替诗:「相门如有相,他日愿持衡。」
《國語辭典》:持衡拥璇(持衡擁璇)  拼音:chí héng yǒng xuán
衡、璇,为北斗七星中的二颗星。「持衡拥璇」比喻执掌国家的权柄。《北齐书。卷四。文宣帝纪》:「昔放勋驭世,沉璧属子;重华握历,持衡拥璇。」
《國語辭典》:铨衡(銓衡)  拼音:quán héng
1.测量重量的器具。《后汉书。卷四一。第五伦传》:「伦平铨衡,正斗斛,市无阿枉,百姓悦服。」
2.衡量斟酌。《文选。陆机。文赋》:「苟铨衡之所裁,固应绳其必当。」
《國語辭典》:玉衡  拼音:yù héng
1.古时饰有玉石用来观测天文的器具。《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
2.汲取井水的用具。
3.星官名。北斗七星的第五颗,在西方为大熊座ε星。《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北斗七星在太微北,……又魁第一星曰天枢,二曰琁,三曰玑,四曰权,五曰玉衡,六曰开阳,七曰摇光;一至四为魁,五至七为杓。」
《国语辞典》:祢衡(祢衡)  拼音:mí héng
人名。字正平,生卒年不详,东汉平原人。有辩才,善属文,气刚傲,尝骂曹操,后为黄祖所杀。
《漢語大詞典》:水衡
(1).古官名。水衡都尉、水衡丞的简称。 汉武帝 元鼎 二年所置,至 隋 始废。掌皇家 上林苑 ,兼管税收、铸钱。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水衡都尉”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古山林之官曰衡,掌诸池苑,故称水衡。”
(2).泛指管理水利之官。后汉书·张衡传:“前长离使拂羽兮,委水衡乎玄冥。” 李贤 注:“水衡,官名,主水官也。” 宋 苏轼 《送王伯敭守虢》诗:“归来只作水衡卿,我欲携壶就君饮。” 明 吴本泰 《帝京篇》:“军需飞檄催,水衡仰屋嘆。” 清 魏源 《畿辅河渠议》:“故曰:与治 黄河 小异而大同,敢以质司水衡之君子。”
(3).水衡钱的简称。 清 黄遵宪 《乙未二月二十七日公祭沈文肃公祠》诗:“侧闻近者议输币,乃竭水衡倾铜山。”
(4).方言。指古代关津置于水中的衡木。
(5).井星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乾象·水衡:“天皇会通,井为水衡。”
《漢語大詞典》:阿衡
指 汉 相 匡衡 。汉书·匡衡传称:“无説, 匡 鼎来; 匡 説,解人颐。” 宋 黄庭坚 《奉谢刘景文送团茶》诗:“收藏残月惜未碾,直待 阿衡 来説。”
分類:匡衡
《國語辭典》:阿衡  拼音:ē héng
职官名。为古代执政的大官。商汤时,由大臣伊尹掌权,商人遂以阿衡代指伊尹。《书经。太甲上》:「惟嗣王不惠于阿衡。」唐。孔颖达。正义:「阿,倚;衡,平也。伊尹汤倚而取平,故以为官名。」《诗经。商颂。长发》:「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
《漢語大詞典》:台衡
喻宰辅大臣。台,三台星;衡,玉衡,北斗杓三星。皆位于紫微宫帝座前。 晋 陆机 《赠弟士龙》诗之一:“奕世台衡,扶帝紫极。” 唐 杨炯 《为刘少傅等谢敕书慰劳表》:“臣等窃循愚蔽,谬荷恩私,或位联辅弼,职在台衡。” 王闿运 《刚直彭公墓志铭》:“虽辞圭组,卒践台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