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熨斗  拼音:yùn dǒu
藉热力烫平衣料的金属器具。《红楼梦》第四四回:「又见方才的衣裳上喷的酒已半乾,便拿熨斗熨了叠好。」《老残游记》第二回:「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也称为「电熨斗」、「煴斗」。
《漢語大詞典》:熨帖
亦作“ 熨贴 ”。
(1).把衣物烫平。 唐 杜甫 《白丝行》:“美人细意熨帖平,裁缝灭尽针线迹。” 唐 白居易 《春末初夏闲游江郭》诗之二:“展张新小簟,熨帖旧生衣。” 清 朱彝尊 《赐紵纪事》诗:“织自珠宫加熨贴,擎来黄纸验封题。”
(2).平坦;平静。 宋 杨万里 《将至醴陵》诗:“行尽崎嶇峡,初逢熨帖坡。”《小说月报》1981年第4期:“这恳切的声调,诚心的话语,立即使小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严肃而熨贴。”
(3).紧帖。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今夜呵,权收苦泪,且舒皱眉,把香肌熨贴,较瘦论肥。”
(4).按压;按揉。 沙汀 《淘金记》二二:“他洞察地望了 何丘娃 一眼,接着便专心专意向烟哨里装上一口棉烟,深恐棉烟会自己再从烟哨里跳出来似的,他用大指拇熨贴着,而且就那么一直熨贴下去。” 沙汀 《困兽记》二四:“他就叹息着往后一靠,拿手掌往复不息地熨贴着愁蹙苍白的瘦脸,仿佛试图抹掉他的烦忧一样。”
(5).舒服;舒适。 宋 范成大 《范村雪后》:“熨贴愁眉展,勾般笑口开。”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十六:“ 老梁 ,你是不是不熨贴?我去给你沏碗姜汤。” 陈建功 《丹凤眼》:“三言两语,把 孟老太太 说得乐散了架儿,既开心,又熨贴。”
(6).慰藉;体贴。 明 唐顺之 《周襄敏公传》:“边人见公色词,既已心安公,公益务宽简绳法,以休懊熨帖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韩樾子》:“有顷,珍异毕陈,觥筹交错, 娟 则娇痴宛转,輭倚轻偎, 韩 则熨贴慇懃。” 殷夫 《监房的一夜》:“外面也静谧着,整个世界也似乎合着绅士先生的鼾声而呼吸着……夜是十二分的熨贴着人的灵魂。”
(7).贴切;妥帖。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内召以后,更细意熨贴,因物赋形,无一字不稳愜。”《孽海花》第四回:“不如让我来替你拾掇一下,总比你两位贵僮要细腻熨贴些。” 郭沫若 《沸羹集·人做诗与诗做人》:“这在贺寿上似乎更要切合一些,这对我们所共同怀抱的信念,也表现得更熨贴一些。”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四:“她爱精致,爱素净,总是把房间里,灶门口,菜土里,都收拾得熨熨贴贴。”
(8).方言。整理妥当;办妥。 冰心 《姑姑·三年》:“中间一张小藤桌子,罩着细麻绣白花的桌布,上面三副杯盘……这都是 青 睡前亲手熨贴的。”
《國語辭典》:替换(替換)  拼音:tì huan
把原有的调换下来。如:「你去替换他一下」。
《漢語大詞典》:同藏
(1).谓夫妇同室而居,同器藏衣物。礼记·内则:“少事长,贱事贵,咸如之夫妇之礼。唯及七十,同藏无间。” 郑玄 注:“衰老无嫌。” 孔颖达 疏:“夫妇唯至七十,同处居藏,无所间别。”
(2).谓胸怀相同。 宋 叶适 《戴佛墓志铭》:“岂无长林,何必高冈,棣华连理,伯季同藏。”
《漢語大詞典》:竹笥
用以盛放衣物书籍等的竹制盛器。后汉书·逸民传·戴良:“ 良 五女并贤,每有求姻,輒便许嫁,疎裳布被,竹笥木屐以遣之。” 南朝 宋 鲍照 《临川王服竟还田里》诗:“道经盈竹笥,农书满尘阁。”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汤司空:“其殁於京邸也……检其所遗,惟竹笥内俸银八两。”
《國語辭典》:毡包(氈包)  拼音:zhān bāo
1.中亚游牧民族用以居住的帐篷。以木条支撑,上覆兽皮、手织品等,顶部中央有圆形天窗,易于拆装。也称为「蒙古包」。
2.以兽毛或毛毡编制的袋子,外出时用来盛放衣物。《金瓶梅》第八回:「只见西门庆家小厮玳安,夹著毡包,骑著马,打妇人门首过。」《儒林外史》第二二回:「两人坐了,两个长随跟著,一个抱著毡包,一直来到河下。」
《國語辭典》:箱笼(箱籠)  拼音:xiāng lóng
盛放衣物的器具。《文选。潘岳。射雉赋》:「眄箱笼以揭骄,睨骁媒之变态。」
《國語辭典》:押当(押當)  拼音:yā dàng
1.收受抵押物放债取利的店铺。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卷四。述异。张汶祥之狱》:「值马公巡抚浙江,擒斩海盗颇众,复禁歇押当,汶祥益贫无赖。」
2.抵押借钱。
《漢語大詞典》:衣库(衣庫)
贮藏衣物的府库;堆存大批衣物的处所。南齐书·明帝纪:“ 永明 中,舆輦舟乘,悉剔取金银,还主衣库。”宋史·赵安仁传:“ 开宝 中,初置衣库,令 孚 主之。” 清 方元鵾《都门杂咏》:“佛寺盂兰荐九幽,银山衣库积成邱。”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七:“东下屋做了衣库,堆着成千件衣裳、成万尺布匹。”
《國語辭典》:内务(內務)  拼音:nèi wù
1.国内的政治事务。《公羊传。隐公二年》汉。何休。解诂:「凡书会者,恶其虚内务,恃外好也。」
2.宫廷内的事务。《南史。卷七○。循吏传。序》:「及登庸作宰,留心吏职。而王略外举,未遑内务。」
3.集体生活中室内的日常事务。如叠棉被、打扫地板等。
《国语辞典》:罗绡(罗绡)  拼音:luó xiāo
丝织衣物。唐。元稹《莺莺传》:「罗绡垂薄雾,环佩响轻风。」唐。白居易〈新乐府。缭绫〉:「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
《漢語大詞典》:采物
指有彩色纹饰的旌旗、衣物等物。古代以之区别等级。左传·文公六年:“分之采物,著之话言。” 孔颖达 疏:“采物,谓采章物色、旌旗衣服,尊卑不同,名位高下,各有品制。” 明 何景明 《何子·严治》:“夫错其采物而明其文章,防范其情欲而束缚其筋骨,耳目有常,从违一定,僭乱不起,奸弊不生。”
《國語辭典》:脱毛(脫毛)  拼音:tuō máo
1.鸟兽因季节变换而脱去旧毛。
2.以器具、药物等人工法将人或动物的毛脱去。
《漢語大詞典》:素鱼(素魚)
(1).白鱼。史记·周本纪:“ 武王 渡 河 ,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 武王 俯取以祭。”后因以白鱼或素鱼为 周 朝兴盛的祥瑞征兆。 汉 扬雄 《剧秦美新》:“若夫白鳩丹乌,素鱼断蛇,方斯薎矣,受命甚易,格来甚勤。”
(2).即蟫。也称蠹鱼、衣鱼。蛀蚀书籍衣物的小虫。 唐 李白 《冬日归旧山》诗:“拂牀苍鼠走,倒篋素鱼惊。” 王琦 注:“素鱼,白鱼也。即书篋中蠹鱼。”
《漢語大詞典》:赙襚(賻襚)
送给丧家钱财衣物。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邹 鲁 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賻襚。” 张守节 正义:“衣服曰襚,货财曰賻,皆助生送死之礼。” 宋 王安石 《吴正肃公挽辞》:“朝廷终倚赖,賻襚极哀荣。” 清 方文 《述哀》诗:“重以賻襚资,腆厚踰常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