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皂领(皂領)
亦作“皁领”。 黑色衣领。古代官员的服式。后汉书·礼仪志中:“立秋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白,施皁领缘中衣,迎气於白郊。”旧唐书·舆服志:“謁者臺大夫以下,高山冠,并絳纱单衣,白纱内单,皁领、褾、襈、裾,白练裙襦。”辽史·仪卫志二:“亲王远游冠……絳纱单衣,白纱中单、皂领、襈、裾。”
《漢語大詞典》:朱绣(朱繡)
绣有红色花纹的衣领。诸侯之服饰。《诗·唐风·扬之水》:“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 鵠 。” 高亨 注:“绣,绣花。”
《漢語大詞典》:缘领(緣領)
旧时称用在衣领上的珠翠饰物。 宋 周密 武林旧事·乾淳奉亲:“太后又赐七宝花十枝、珠翠芙蓉缘领一副。”
分類:衣领饰物
《漢語大詞典》:鼻针(鼻針)
(1).即别针。一种别在衣领或胸襟上的装饰物。 徐珂 《清稗类钞·诙谐·娣肉二字之别解》:“上句言吾妹当胸之鼻针,有白色假金刚钻三粒。”
(2).针刺疗法的一种,在鼻部周围取穴,用毫针斜刺,以治疗某种疾病。
《漢語大詞典》:领扣(領扣)
衣领上的钮扣。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和你把领扣鬆,衣带宽。” 曹禺 《日出》第一幕:“他仿佛刚穿好衣服,领扣还未系好。”
分類:衣领钮扣
《國語辭典》:领带(領帶)  拼音:lǐng dài
穿著西服时,结在衬衫衣领上用来装饰的长条带子。
《国语辞典》:高领(高领)  拼音:gāo lǐng
高度能够包围颈部的衣领。如:「室外低温,她穿了高领毛衣、戴上帽子才出门。」
《漢語大詞典》:护领(護領)
(1).保护并带领。宋史·蛮夷传二·诚徽州:“俾 乂 ( 唐乂 )间毁楼櫓,撤官舍,护领居民入砦。”
(2).用以保护衣领的衬纸。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宫女护领:“宫女衣皆以纸为护领。一日一换,欲其洁也。”
《漢語大詞典》:开领(開領)
敞开的衣领。 郭风 《叶笛集·水兵》:“他们的肩章上绣着锚的图案,他们的开领上绣着浪一样的白条纹,他们的帽带在风中飘。”《文汇读书周报》1991.7.27:“ 周恩来 身穿一件开领短袖白衬衫。”
分類:敞开衣领
《漢語大詞典》:盘领(盤領)
圆盘形的衣领。明史·舆服志三:“ 洪武 三年,庶人初戴四带巾,改四方平定巾,杂色盘领衣,不许用黄。”
分類:圆盘衣领
《漢語大詞典》:圆冠方领(圓冠方領)
指儒生的装束。方领,直衣领。亦用为儒生的代称。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将使圆冠方领,再行 邹 鲁 之风,鋭气英声,一变 賨 渝 之俗。”
《國語辭典》:围巾(圍巾)  拼音:wéi jīn
围在脖子上的长条形领巾。具有保暖、禦寒、装饰的功用。俗称为「围脖儿」。
《国语辞典》:硬领(硬领)  拼音:yìng lǐng
1.西服的衣领。
2.中式服装中较硬的衣领。
《漢語大詞典》:黻领(黻領)
黑青相间的衣领。新唐书·车服志:“﹝天子之服﹞衣、褾、领,画以升龙,白纱中单,黻领,青褾、襈、裾。”
《國語辭典》:方领矩步(方領矩步)  拼音:fāng lǐng jǔ bù
方形的衣领,规矩的步伐。语本《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上。序》:「服方领习矩步者,委它乎其中。」形容服饰容态端庄娴雅。《隋书。卷七五。儒林传。序》:「其风渐坠,以至灭亡,方领矩步之徒,亦多转死沟壑。」